解密「靳埭强设计奖2020」大赛视觉形象!张翼对话蔡仕伟!

Recommanded by editor
汕头/设计爱好者/4年前/8682浏览
解密「靳埭强设计奖2020」大赛视觉形象!张翼对话蔡仕伟! Recommanded by editor

2020「靳埭强设计奖 」大赛视觉形象饱受争议,来看看主创设计师如何解读~

张翼(靳埭强设计奖总策划)对话蔡仕伟(靳埭强设计奖“御用”视觉设计师)



解密

「靳埭强设计奖 2020」

大赛视觉形象



张:老蔡好,这好像是我们第一次这么正式地聊KTK的设计。


蔡:嗨,该聊就聊呗~


张:嗯,很多人都很关注今年的大赛海报形象,所以今天的重点是这个,我们也会记录下来跟朋友们分享。


蔡:其实我也觉得是时候跟大家聊一聊,解除下大家心中的疑惑了。


张:好的,那我们先从大赛聊起。作为KTK的评委、设计师、好伙伴,你伴随KTK也超过十年的时间了。你以多种身份介入KTK的工作,我想先请你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这个奖的感受?


蔡:其实我挺羡慕学生们能有这么好的竞赛可以参与,这在我们那个时代是没有的(笑)。靳埭强设计奖步入第21年了,这真是不容易的事,回想我初次担任设计奖评审也已经是11年前,而靳叔一直是我在学生时代就非常敬仰的设计前辈,他在设计意识、教学育人方面让我甚为敬佩,所以后来加入当时靳叔仍担任院长的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任职,这的确是我人生中的意外之幸,也让我更多地接触到这个奖,这个你最清楚不过了。


张:是的,话说回来咱们也一起工作了11年了。


蔡:熟悉靳埭强设计奖的朋友都知道,设计奖一直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命题,除了因为靳叔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外,更藉此期望广大设计师和学子们能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文化,并赋予以全新的概念和表现来诠释主题,所以这个命题方式会一直延续下去。


张:是,「靳埭强设计奖」每一年的命题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导向,我也知道每年大赛的主题都非常受到关注,你怎么看今年的“尺度”主题?


蔡:今年的主题是我向靳叔建议的,你是知道的。引发这个主题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一直持续着关注许多社会议题,这些不同的议题经常会产生各种反响或意见。可能是职业习惯的原因,我会刻意去关注和观察那些不同的声音,然后去思考之所以不同的原因,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我认为良好的社会生态就应该有不同的声音存在,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体现;而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理解不同,也就代表心里的尺度有所差异,所产生的结果或取向当然也会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个“尺度”这个命题对创作而言非常有挑战性。


张:在我们前天的讲座中,嘉宾们也多次提及设计的尺度、标准等的话题,在面对同一件作品的时候每个人的尺度理解和包容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创作当然也是如此。回到今天的话题,很多关注KTK的朋友们都直呼海报“尺度”太大,能谈谈你设计这个视觉时候的思路吗?


蔡:今年主题虽然是我建议的,却也给我自己带来不小的挑战(笑)。参赛者若要对任何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只要明确地表达观点来体现自己的“尺度”即可;但作为主题形象,却不可能带有方向性的观点表述或定义,尤其这是一个连结心理思考和意识形态的命题,这个挑战就是如何去呈现近乎“虚拟”的“尺度”。前面我也谈到,产生不同的声音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理解都不相同,所以在创作期间总是思考着“单一事物的多样性”、“观察的多样性”或“主客体关系”等等这样的问题,也构思和尝试了很多想法却还是没能让自己满意。


张:记得当时有几个方案,你都推翻了,最后是如何诞生这样一个视觉概念的呢?


蔡:后来初步感念的产生,是因为阳台窗户飞进来一只蜜蜂,就在驱赶的瞬间意外地想到了复眼,脑海里立刻显现记忆中透过复眼看待物象的画面。昆虫复眼的成像原理是由每个小眼形成像点,再经过众多小眼拼合而成具体物象,也就是每个小眼只看到一个物象“局部”。我觉得昆虫成千上万的复眼结构所看到的单一物象,就好比我们所看到的同一事物的“局部”一样,因此产生的思考和理解所做出的尺度判断也可能是局部片面的。找到这个概念之后,便要考量配合活动在不同阶段所搭配的昆虫,并开始执行所有海报表现所需要的细节,所以未来大家还会看到同样拥有复眼的不同昆虫来表现的系列海报。


undefined

/ 靳埭强设计奖2020大赛视觉海报


张:组委会在发布征集海报后,也收到来自热心朋友们对今年形象的各种不同声音,这或许就是你前面谈到的尺度不同,可以请你再深入谈谈吗?


蔡:不同声音是因为出街的海报形象吧(笑)?我当然会看到那些不同的声音,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并且也不会影响我的创作思路。每一次在创作概念形成之后,我总会花很多时间来考虑表现的手法;就像今年的复眼概念,昆虫复眼成像的那种画面我会运用在未来的证书设计上,而在系列的海报上则选择以复眼和人作为结合,尤其经过变形之后的主体造型更会显得夸张,我想这就是不同声音的来源吧。


张:还有吗?


蔡:有!其实有一点很重要,我并不想跟风于时下的表现手法,比如以字体或色块为主要表现的方式;它们有节奏感,具有编排的美感和韵味,也很有时代感,我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会因应主题而采用,但我却认为不适用在这个创意概念。“复眼人”以复眼与人的结合也可以是矢量图形或其它表现方式,但我已能想象那种效果最终只是趣味性而已,然而我心中理想的表现方式应该是写实的,也因为经过变形的写实造型所呈现的视觉感受,就一定会带来观者不同的声音。当然,写实方式也可以是可爱好玩的感觉,但这也正是我个人在这个命题上所希望赋予的具有“警惕性”和“冲突性”的视觉语境;因为一直以来,我感受到关于社会议题方面的问题所出现的不同声音,其思考背后的“尺度”所显露的意识实是值得令人反思。换句话说,在形象海报出街之前我已知会出现不同的声音,这是必然的,也是好事。


张:所以还是创作者和观看者的尺度问题,我也认为在这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平衡点,你今天的深度“解密”显得非常的重要。对了,你刚才提到的视觉语境,我也认为是创作过程中必须去关注和重视的,关于这方面你对年轻设计师有什么建言?


蔡:视觉语境其实只是一种形容而已,之所以形成语境的关键还是在于概念和表现。每个主题都能延伸出很多不同的概念,表现亦是如此;每一种概念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方式或技巧、手法的不同,对概念的发散或传达也会造成接收者所感受到的视觉语境有所差异。我所认为的视觉语境,是信息转化和升华的结果;转化和升华就是概念和表现,是要依靠设计师自身的经验积累来判断选用,其实这也就是设计师在面对设计时一直探索和追求的。


张:最后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好奇海报中的人物原型是谁。


蔡:这个问题……(笑)。除了触角、复眼和团毛之外的头像,其实最原始的造型是使用靳叔作为原型来进行3D建模的,但最后形成的“复眼人”就没有具体对象可言了,而是以代表的昆虫为基础进行变形。所以未来几张设计会根据不同昆虫,或许变形就会更加夸张,就请大家继续接受“尺度”的挑战吧。


张:期待,谢谢!


靳埭强设计奖2020正在火热征稿中…

设计的“尺度”由你把握!

11月7日截稿,欢迎投稿!

投稿通道:https://www.zcool.com.cn/special/ktk2020/




51
Report
|
68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工作渲染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Segway E3 Pro|Own Your City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大神级设计师
大神级设计师
大神级设计师
大神级设计师
作品收藏夹
一些设计人
一些设计人
一些设计人
一些设计人
作品收藏夹
1
1
1
1
作品收藏夹
1
7
平面设计精选
平面设计精选
平面设计精选
平面设计精选
作品收藏夹
网页精选2
网页精选2
网页精选2
网页精选2
作品收藏夹
站酷专访
站酷专访
站酷专访
站酷专访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