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基础定律——菲茨定律

Recommand
深圳/UX设计师/5年前/615浏览
交互设计基础定律——菲茨定律Recommand

菲茨定律:即指用以预测某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的数学模型,其中点到目标中心的距离成负相关,与目标大小成正相关。

费茨定律简介:

费茨定律是由保罗·费茨(Paul M. Fitts)博士,在对人类操作过程中的运动特征、运动时间、运动范围和运动准确性进行研究之后提出的,时间是1954年;该定律被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在人机交互(HCI)和设计领域的影响却最为广泛和深远。


菲茨定律定义:

即指用以预测某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要的时间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公式:T=A+Blog2(1+D/W)。其中可以看出,时间与目标区域大小W成正相关,与目标中心的距离D成负相关。

undefined


思考结论:在系统界面的交互体系里,当按钮的面积越大,则越容易点击且交互时间越短;当光标/手指距离按钮的位置越远,则越不容易点击且交互时间越长。


菲茨定律应用:

目前菲茨定律通常被用来解释鼠标(PC端)和手势(移动端)在界面中的移动规律。因此我们在做用户体验设计的过程中,将可以通过控制界面元素的大小以及各元素之间相应的距离,来进行界面的布局,从而提高用户交互效率,进而提高用户体验。如下案例:


01、合理控制元素的大小

正常来讲,确实是元素越大用户越容易点击,所用的交互时间就越短、效率越高。但是我们通常所见的系统界面(手机、电脑、iPad等)中,界面的分辨率是存在固定值(上限极值),若加大某一元素大小时,那就往往就会导致其他元素的缩小。所以在系统界面中存在多个元素的时候,应该权衡各个元素之间大小的合理性。


02、控制好元素间的相对距离

这里说的相对距离指的是在同一系统界面内,各个元素之间的距离。一般我们会通过研究用户在执行某一操作目时候的整个交互动作,然后把相互关联的操作手势/元素的相对距离缩小,从而减少用户在执行操作的交互时间。


03、系统界面中的特殊位置

在系统界面中,往往最为较特殊的地方就是边界位置。因为不管光标如何无限向外移动,最终都无法超过显示屏的边界线。所以在这样的位置经常都会放置一些比较固定特殊的元素(菜单栏 按钮等),可使用户快速找到。


04、 逆向的交互行为

在某一些特殊交互行为场景中,通常会存在一些交互样式与用户目标相违背的场景。有些时候为了阻碍用户操作,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规则定律的行为。


总结:

费茨定律在所有UI交互都是能够常用的一个基础交互设计原则,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做交互设计的过程中,都会合理的控制各个元素的大小与相对距离来缩小交互时间,提升用户体验。除非当遇到业务目标与用户目的相违背的时候,我们将会通过反向设计阻碍用户行为,达到起初的业务目标。


8
Report
|
17
Share
相关推荐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上)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作品收藏夹
Filmora V14 官网升级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AI可视化动效设计合集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内容含视频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方法论
作品收藏夹
视觉说明
视觉说明
视觉说明
视觉说明
作品收藏夹
小知识
小知识
小知识
小知识
作品收藏夹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作品收藏夹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作品收藏夹
b端设计
b端设计
b端设计
b端设计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