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毕业生# 自己有态度,作品才会有态度
荆棘鸟有一股韧劲和不疯魔不成活的态度,就像艺术创作,我们也要找到自己身上的“那根刺”,拼尽全力去实现。

2020年青春答卷「我是毕业生」系列故事
自己有态度,作品才会有态度
毕设作品:《荆棘鸟》
分类:实验动画短片
作者/导演:方倩楠
院校:浙江传媒学院
专业:动画专业
作者站酷ID:pumpkinahua
毕设链接:https://www.zcool.com.cn/work/ZNDYxMjM2NjQ=.html
“传说有一种鸟,究其一生寻找一棵荆棘树,一生仅完成一次绝唱。”你是否也曾寻找过自己想要去立足的“荆棘树”?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毕业季,浙江传媒大学的毕业生方倩楠带领她的团队,经一年磨砺,使用投影后实拍的方式,模拟岩彩艺术风格,最终做出每一帧镜头都惊艳的《荆棘鸟》。“创作要像荆棘鸟,不疯魔不成活。”
我的大学故事
“行动才有收获,争取才有机会”
我是方倩楠,今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专业方向是动画。回望大学四年,忙碌且充实,一次次的尝试慢慢地改变了自己,从曾经遇事总想退缩成长到勇于抓住机会。
在个人创作风格上,一直在摸索。完成课程作业时,我会尝试探索各种绘画风格,形成自己的用色与绘画习惯。直到后来经过多次测试,找到了以岩画方式来确定毕设作品《荆棘鸟》的美术风格。
大二时三个人用时两个月联合创作了短片《森之忆》,尽管那时我在专业上还不太自信,但依旧全力以赴。






这是我的第一部动画,意义非凡;现在回看,感觉当时画风还很稚嫩,却让我明确了自己的长短板及喜好。实践让我快速成长。
大学四年间,我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变得理性而独立,有自己处事的逻辑,也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和规划。课业上对自己比较严苛,四年中每学期综测成绩均保持第一,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社会组织奖等四十余项荣誉。

在校时我也参与了很多校园与社会的实践,曾经担任过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心理部部长、助理班主任等职务,统筹策划过多场晚会工作,也多次参与志愿活动。每一次参与活动,都在不断尝试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创业追求加以融合。行动才有收获,争取才有机会。
2017年,我们三个合伙人就成立了幕动文化创意工作室,经过两年多积累,也根据商业布局规划,于2020年正式注册成为幕动(杭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稚嫩到成熟的变化发展过程,也会慢慢找到“公司更多的可能性”,坚持创新,忠于初心,永存态度。
我的毕设故事
创作要像“荆棘鸟”,不疯魔不成活
《荆棘鸟》是一部岩彩风格的实验短片,在美术概念设定上,从中国传统纹样艺术中汲取养分,再结合到设定中,融合传统,古为今用。我们起初选择做这个故事,就是被传说本身打动的,荆棘鸟有一股韧劲和不疯魔不成活的态度,非常打动我们。就像是艺术创作,我们也需要找到自己的“那根刺”,定准我们的目标,然后用尽全力去实现它。






毕设从开题到完成经历了一年,大家都越来越像荆棘鸟,坚持不懈,突破自我,引吭高歌。作品的前期准备工作就花去近五个月,因为一开始定调是实验短片,「如何实验?」成了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最后,在美术风格上,我们测试出了符合片子基调的岩彩风格美术,使用敦煌壁画造型和传统色彩体系来绘制;在影片特殊化呈现上,我们采用了“投影+实拍”的方式,用投影设备在原料石面上投影播放,再进行拍摄,模拟古代岩画在真实岩石上的质感。在前期将片子的基调定好后,进入中后期“肝”就完事了!
投影工作照 ▼





《荆棘鸟》团队成员比较多,横跨四个年级两个专业。作为导演和制片,要把控整体片子的进度和内容,进行明确分工,在有限时间里有效率地完成镜头。动画对团队协作的要求很高,对于导演的综合素质是重要考验,在管理负责的过程中,一直遵循“选对人、用对人”的理念,对组员每个人的能力都要十分了解,包括个人技能特长、处事做事态度、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动画各个环节的任务安排和时间把控。
具体到操作上,首先我们分工明确,整体工作量明晰,我根据每个镜头安排分工及时间,定期整理公布镜头的进度,再以数据形式让大家知晓完成度。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也会单独形成表格,标注具体负责环节和内容,这样更方便对接镜头制作流程。
《荆棘鸟》镜头进度表 ▼

导演也要学会鼓励和激励队员,哪怕创作环境艰难,也要展现出好的协调能力,才能被信任;导演还要给组员带去轻松愉悦的创作氛围,共同学习进步。今年的疫情让大家不得不居家创作,这个过程注定不平凡,虽然沟通困难,也产生很多分歧,但大家学会积极乐观地在解决分歧过程中多角度看问题,反而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我非常感谢导演组和每位团队成员,是大家的努力才让《荆棘鸟》顺利诞生。
导演组与组员照 ▼


对话
“自己有态度,作品才会有态度”
站酷网:做《荆棘鸟》最大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的?
方倩楠:时间不够用。我们学会了取舍。前期创作时希望点子越多越好,到后期制作时发现删繁就简才重要,要回归到最初纯粹的状态,去掉作品里过多的粉饰,给观众留足想象空间。
站酷网:你如何看待获得浙传毕设「最佳影响力奖」?作品达到预期了吗?
方倩楠:很感激大家会喜欢,获奖是对我们的鼓励和认可。《荆棘鸟》倾注了所有团队成员的心血,我们曾为镜头效果满意而欣喜,也曾为镜头未到预期而熬夜修改,即便是答辩期间,也顶住压力通宵制作。作品最终一定是达到预期的。在我看来,每个镜头都是学弟学妹们为之付出努力的点滴,也希望大家在未来创作中依然善于挖掘、勇敢表达,保持创新精神与初心。只是今年被迫分开协作,毕设团队的工作照都是对着电脑,有一点遗憾。
居家工作照 ▼

站酷网: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在你眼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在哪里?
方倩楠:包容、自由与创造性。在悠久的历史中积淀、日久弥新,有着自由与写意的精神,有独特的风格表达和色彩体系,且包罗万象,可以与多种艺术手段融合创造展示出新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与美学为中国动画的视觉语言探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站酷网:你最喜欢的艺术家或动画片是哪些?对你影响比较大的是什么?
方倩楠:我很喜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尤其敬佩冯健男老师。
上美1981年出品的动画美术作品《九色鹿》,算是岩彩画与动画结合的初步尝试。《九色鹿》的制作者们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古老传奇的宗教故事和优美特色的壁画美术风格相结合,创造性地将传统绘画和当代视觉艺术融合了。这种融合一定程度上发扬了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形态,对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传播以及当代艺术的创新表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制作条件艰苦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九色鹿》的创作团队从上海沿丝绸之路来到敦煌,5个人在千佛洞待了整整23天,完成所有角色和场景的美术设定,创作了200余幅场景;他们克服困难,最终将良好保持北魏壁画独特风格的《九色鹿》搬上了荧幕,它形象家喻户晓,故事也口口相传,更影响了下一代艺术工作者,激发起人们对岩彩与动画结合的探索。这也是我毕设选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站酷网:你认为什么才是好的动画?你对自己的创作有哪些要求?
方倩楠:创新、有内核表达。创作者自己有态度,作品才会有态度。
我要求自己多思考、多去增长见识、寻求突破,不要重复已有的经验;最重要的是全力以赴地用心对待每个作品。
站酷网:你觉得国内动画片与动画市场有哪些区别?
方倩楠:国外的片子题材更广泛,无论是动画语言还是叙事,玩的创意更多更新一点。
但是近几年国内也涌现出了非常多优秀的动画人,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动画重新崛起的蓬勃之力。动画的市场大环境除了创作者还要有社会大众的支持,希望国内可以有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平台建设。
站酷网:有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分享?
方倩楠:一定要有目标,无论是长远的还是眼前的;也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爱好有明确认知。
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注重效率,多涉猎知识,就会有新看法和眼光;拓宽自己的人脉圈,敢于抓住机会;多提升审美,各方面都会因此而改变;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其实以上都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不必活得条条框框,但好习惯和好方法会让一个人慢慢改变。
站酷网:课余爱好带给你最大收获是什么?
方倩楠:参加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比赛,其实这些就是我大学的“课余”时光了。尽管忙碌,但我也会劳逸结合,增长了见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
站酷网: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和期望?
方倩楠:目前的计划就是把公司运营好,继续在动画行业里发展。因为我们的公司业务就是提供定制化视觉创意解决方案,主营业务动画和平面设计,如果大家有需要欢迎随时沟通。
站酷网:作为95后,你怎么看待“后浪”这个群体?他们有什么特征?
方倩楠: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想法,有不服输的冲劲,心中永远有团火。生而逢时,不会做着成为英雄的梦,更多是希望有自己个性的表达,活出自我。
专访主持:粟梦华、张曦
封面设计:Chunfeng春风

站酷2020青春答卷专题,现已上线央美、中传等院校毕设展,
点击链接,查看最新毕设作品!
https://www.zcool.com.cn/special/biye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