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好小图标

Recommanded by editor
深圳/UI设计师/6年前/5948浏览
如何设计好小图标Recommanded by editor

小图标(程序内功能图标)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设计师更好更快地掌握小图标设计的要领。

优秀的小图标应该满足哪些标准?

 

1.识别性:表意准确清晰,识别率高,不易造成误解;

2.可视性:保持设计的简单、现代、友好,在特定显示面积和显示环境下清晰可辨;

3.一致性:一套统一的设计语言、一致的细节处理;

4.设计感:造型、比例考究,有对比、有节奏感;

5.品牌感:将品牌基因注入到小图标的设计中,更能加深印象;

6.精确性:对以上各点的精确控制。


一、小图标首先要确保“易识别”

  

1.图标的传达含义功能必须放在首位。设计师们有时会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本身的功能,会导致图标难以识别。如下图,如果没有文字注释,你能看出来这画的是什么吗?



2.从实物中提取造型是我们做小图标的常用手法。但是我们在选取参照物时,要注意选取一个更通用的形象,而不能随意选取参照对象。如下图所示,同样是设计一个闹钟图标,左图是随便拿了一款电子闹钟作为参照,右图则是遵从了辨识度更高的通用型闹钟形象。

3.用户对图标的理解往往基于以前的经验,些图标已经在在用户心中享有普遍共识。在考虑图标形象时,要尊从大家的普遍认知,便于被快速的感知。

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是无法绘制出来的,比如 PC 时代就用软盘来指代“保存”,一直延续到现在,尽管很多人没见过软盘,但是都知道这个图标表示保存。如下图所示,左图尝试做了些创新,可能比较有趣,但是引起误读风险也会很大。

4.对于更多复杂或抽象的功能来说,图形化的表达具有局限性,所以他们应该添加文本标签,或只使用文本标签来展示。以Airbnb 的 “故事” icon 来举个例子,他们选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树叶,当没有文案说明的时候,想必一千个用户心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UserTesting(一家为开发者提供测试用户的创业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是否是要标签的测试,结果发现:

•对于带有标签的图标,88% 的情况下,用户轻点图标时可以准确地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对于没有标签的图标,这个数字下降到 60%。对于那些特殊的图标,这个数字只有 34%。

 


 

二、小图标造型——“简约而不简单”

小图标显示面积很有限,为了确保在特定的显示环境下依然清晰可辨,需要保持图标造型的简单、现代、友好。

 

1. 保持图标的简约和示意,不多不少刚刚好

图标设计理念的本质是简化形态-简化图标是出于降低学习曲线的需要。在大多数情况中,设计图标无需过度发挥创意,但也不能过于简单而降低识别度。如下图所示,过渡简化的图标如果没有文字标注已经无法判断他究竟是什么了,而过多的细节则会让小图标在实际使用场景中无法辨认。

 如下图所示,绘制线性图标时,要保持图标的简洁可识别,千万不要使用双重描边。

 

  

2. 巧妙地造型往往都是由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

在做图标的时候,能用基本图形进行布尔运算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钢笔。这会让你的图标更加规范,对图形结构理解更加深刻,后期更改形状更加方便。

3. 简化的图标依然需要适当保留细节

做图标是在做减法,但是如果你减去的部分影响到了图标的表意,就该思考如何才能保证图标整体简约概括的又能保留这些细节了。如下图,同样是表示 “抓紧扶好”,最右简单粗暴的处理已经完全表现不出这一感觉了,反而左边两个方案,简单的形状就很好展现出了“紧握”的细节。

 

三、从整体到细节,处处强调的“一致性”

 

设计师要尽可能让各异的小图标们尽可能形成风格、细节一致的一整套,但是也不能单纯为了统一而不顾识别度,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权衡利弊,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如下图所示,不管图标设计成风格迥异的,还是风格一致的,配合上文案都是可用的,但是各有优缺点。

1. 视觉大小统一

绝大多数小图标都是不规则的形状,所以不要简单地统一物理尺寸,而忽略视觉大小的统一。在进行图标设计的时候,我们会使用栅格辅助线来帮助我们更加严格谨慎,但一定不要被辅助线困住,学会灵活运用,保持视觉上的大小统一。

比如:圆要略大于方形,长方形的要比正方形的略高或略宽。

2. 设计语言一致

细节上审美统一让你的设计看起来是一个整体。一套小图标不仅相互之间要保持统一,还应该和应用保持一致的风格。作为专业视觉设计师的你,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去网上随便下载几个图标直接用,不管是面、线、抑或线面结合,都要确保风格一致。如下图,左图是 Spotify 早先的版本的 icon,线、面混杂,粗细不一。右图分别是后续版本修改后的图标(上),以及设计师 iconwerk 给出的优化方案(下)。

3. 细节上的一致

细节上审美统一会让你的设计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整体。比如说都是圆形或者方形的角,圆角半径的具体尺寸(2像素、4像素、等等),一致的线的粗细(2像素、4像素、粗细搭配等),颜色填充样式一致等等。

 

四、让小图标更具“设计感”的几种常见方法

 

1.增加层次感

通过将两个面的衔接处挖空,就可以营造出层次感,可以让小图标不会像一张纸片那么单薄。如下图(右)尝试加了一些缺口,不仅增加了层次感,更方法丰富了icon的细节、增强了辨识度。

 通过颜色深浅的不同,同样也可以营造出层次感,但由于稍显复杂,但这样的做法一般并不适用于Tab、工具栏等位置。如下图(右)色彩与层次都较为丰富,就更适合展示在界面更醒目的位置,比如作为项目分类入口。

 2.增强对比

造型上可以不拘泥于全部使用同样的圆角或直角,不妨将两种性格对比强烈的形状组合一下,可能会产生不错的化学反应。如下图,都是 icon 中大量采用了圆润大圆角(或圆弧)与锋利直角的对比,不仅造型上有新意,还更具现代气息。

下图(左)主体采用粗线条,细节采用细线条,线条粗细的对比丰富了小图标的细节。

下图(右)通过高度对比的颜色,突出部分细节,而且更让图标具有层次感。

3.点线面混搭

icon设计大可不必拘泥于单纯的线性,或平面。不仅可以线面结合,还可以加入渐变,投影等各种效果。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要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的icon的识别度和使用场景。 

4.赋予小图标以动态趋势

如下图,适当微调了四肢的外轮廓就让原本比较呆板的小人拥有个动态趋势,更富细节、也更有趣了。

 

5.使用一些特殊的、有趣表现形式

比如,你可以让所有的图标都是一笔画出来的。

也可以采用特别的形状作为基本元素。

 

线条略向外膨胀或采用大圆角,可作出圆滚滚的可爱风。

  


可以尝试的思路或风格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更多可能还等待你去发掘。

 



五、将品牌基因融入小图标设计的几种方法

  

互联网产品同质化也相当严重,品牌塑造,品牌调性,品牌宣传,品牌的价值越来越被看重。作为一款产品中出镜率相当高的图标,也可以成为品宣的一部分。


比如将图标和产品 logo 结合,增加品牌曝光率;或者通过图标调性传达产品调性,在用户心智中塑造产品独有的特点。给小图标注入品牌基因关键是品牌特征的提取,其次则是对品牌特征的灵活运用,而对品牌特征的运用程度把控是使整个图标协调的重点。下面举几种常见的例子:

 

1. 提取特定形状

通过 对logo 或品牌元素提取特定形状,这个形状是固定的、具象的,例如圆形,三角形、甚至是logo本身等等。

 

2. 吸取品牌色

这招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直接吸取品牌色作为视觉基因,以此来进行图标设计。

 

3. 抓取品牌风格特点

遵循logo或品牌风格,从中抓取其中一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合理运用都小icon的设计中。例如网易云音乐的图标,是抓取logo上圆润的风格特点;小密圈则是抓取断线的风格特点。

 

从 iwork 的 logo 中,我们提取出两个特点:“断” 是指整个 logo 有刻意断开的地方;“层” 是指 logo 有不同的透明度,形成前后关系。而右侧一组小图标就是根据这两点设计的。

 4. 从品牌中提炼基本元素

通过对 logo 或品牌元素提炼出特定形状或基本元素,合理运用到小 icon 的设计中。

 

举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实整个 logo 的每一笔开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如下图,而这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我们要找的品牌基因。经过提炼我们可以得到我们要的基本元素:一个特别的矩形(三个小圆角,一个大圆角),然后可以围绕它延展出一整套小 icon。

 

 

再举个例子:天气图标很常见,但做得有特点就很难了。如果我从原品牌图标上提取了一个基因符号:“花瓣”。怎么把花瓣元素和天气图标完美结合?下图就给出了不错的解决方案。

 

  

六、精确控制以上诸多标准,合理利用各种方法

 

以上提到的各个标准并不是必要充分条件,要合理控制,平衡好他们的关系:


有些时候 “识别性” 与 “统一性” 之间的矛盾也是无法调和的,我们应该回到设计目标本身,权衡是“识别性”更重要,还是 “统一性” 更重要;


对比,层次,节奏感,同时全部做到似乎很难,时刻背负着这些标准去做设计只能让你在设计时畏手畏脚,无从下手,不如多在练习中寻找感觉;


不要盲目追求品牌感或特殊性,也并非所有涉及需求都需要你做到这些,要根据实际项目而定,有时的确是需要你设计出一套没有个性,易识别的小图标。


小图标毕竟展示面积有限,还确保造型简约,不宜杂糅太多手法;但不要局限在这些方法里,要勇于去做一些新尝试。

 

 


部分内容资料参考:


著名 icon 设计师的个人站和 Twitter

https://iconwerk.com

用品牌基因法做图标设计,高级UI设计师才会的手法!(升级篇)

http://www.uisdc.com/brand-gene-icon-design-pro


文章内还整合了网上了多篇文章内容,并根据我个人理解予以了修改,如有原作者觉得我的引用不合适,可以私信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去大量的实践与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理论和方法!


248
Report
|
490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UI
1532
设计总结
设计总结
设计总结
设计总结
作品收藏夹
好文章
好文章
好文章
好文章
作品收藏夹
技术类文章
技术类文章
技术类文章
技术类文章
作品收藏夹
icon图标
icon图标
icon图标
icon图标
作品收藏夹
哇!
哇!
哇!
哇!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