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会离开农村

Recommanded by editor
苏州/摄影师/5年前/5964浏览
我终会离开农村Recommanded by editor
山林纪

一个以拍摄中国风为卖点,痴迷传统的人,写下了如此标题,多少有些匪夷所思。

一个以拍摄中国风为卖点,痴迷传统的人,写下了如此标题,多少有些匪夷所思。我思考了许多方面的疑虑,最终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有不完全的部分,也有自己的看法。


昨晚母亲说起,家中祖祠重建,各户子孙都捐了些钱款,父亲也替弟弟交了一份,这样的话,一来父亲作为重建理事会的成员有了面儿,二来届时芳名榜上也能刻上了名。当然,刻名不刻名不打紧,主要是身为理事会成员的隐形责任吧。

说起这些农村之中依旧热闹的旧习旧俗,人情往来,对于我来说,是不太擅长,也不足够了解,甚至有些时候觉得特别疲惫的部分。父母是一生之中经历了时代巨变的一代,他们当中,年岁长的,会经历过战争,年岁晚的,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他们承前启后,见识了国家从最艰难的时候,一直到如今站起来的欣欣向荣。可以说,但凡还生活在土生土长的村里人都保留着对传统生活模式的遵从和群体惯性,繁琐的风俗遗习在他们的身上有难以磨灭的烙印。每隔一阵子,我和母亲通讯,都可以听到母亲说最近谁家娶媳妇嫁女儿,谁家进新房,谁家老人去世办丧,这些事儿,都免不了要包上一包份子钱,你来我往,长长久久。这样一笔笔人情债,算起来也并不是小数目,乡里乡亲的,大都有着各种关联,办起事儿来是隔三差五,不足为奇。这样的循环构成了农村生活中重要的群体社交,意义什么的,就不是那么随心所欲了。


从小,父母就是独自处理这些事儿的, 我们做子女的,一方面外出求学求职,长时间脱离家乡;另一方面,我们单纯地认为这是父母的社交圈。我至今都不是很了解一些人情往来上该有的礼数,兴许是独身惯了,生活中也少有这样的插曲,并不往心头上去,也十分疲乏去应付这样的事。

当然,并不是出于身处农村,才有这些事儿,但农村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农耕社会的诸多传统,生活模式上也承载了这些习以为常,如果要推进一些新的思想,从本质上讲,困难也要多得多吧。


/9月3日,家中祖祠上梁仪式。


我的父亲,在配合和支持我的工作上是别无二话,尽心尽力,这是他对我的爱,我感恩戴德,无以回报。除去他身为父亲的角色,他为人品性中,有一个点是顽固,当然,他都快70岁了,我是不能苛求他必须紧随时代的步伐,有些时候的沟通困难,是不必再多说。


父母反对我们在奋斗的时期养狗,这一点上我十分认同,养育宠物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并不亚于养育一个孩子。早些年,堃哥和哈尼老师领养了两只狗子,一只金毛叫桑尼,一只伯恩山叫导弹,我之前在文章里也常有提及。出于工作缘故,他们将狗子放在老家,让父母帮忙照看了一阵,狗子对乡村生活充满新鲜和好奇,当然,有时候做了些让人烦恼让人哭笑不得的蠢事,比如导弹,可以在清晨五点跑出家门去别家里拍死好几只小鸡,还叼了回来和母亲邀功,母亲气到爆肝。为人父母,是尽管如此,依旧会选择帮助子女减轻负担,堃哥觉得照此下去也是不妥,于是把两只狗子都接回城里。

晚餐的时候,父亲问我:如果让你在狗子和ZZ(我外甥女)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你会选谁。

我说我当然选狗子啊。我一个单身汉,选孩子做什么?

父亲压抑心中腾腾怒火:一条狗有什么用!长大了是会养你还是怎么样!

我的爸爸啊,养狗子和养孩子不是一回事儿啊!

父亲说:你是不是打算一辈子不组建家庭?

我???

父亲的脑回路我能懂,他认为宠物不能像子孙后代一般,进行反哺,进行交流,进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他也许这辈子也不能明白,在外奋斗的年轻人,一只忠诚体贴的狗子能够带来的慰藉,不是言辞可以表达完全的。对于我而言,我尚未进入婚姻,我对孩子一定是没有倾向的(不代表喜欢孩子的人群),退一步说,狗子和孩子就不能进行比较选择啊……再退一步说,目前我对繁衍没有兴趣,将来的社会会完善机制,并不需要担心养老的难题。

生活在一个相对没有生存压力的农村,也许很难会明白,我们对于宠物的情感是一种什么形状的的憧憬和依赖。堃哥完全赞同父母的奋斗期间不养宠物的观点,但狗子已经是年岁尚浅之时领养而来,感情已深,总是不能说放弃就放弃吧。

好多年以前,他独身在外求学,痴迷大型犬种,在出租房里和一只苏牧CICO相濡以沫。一年夏天,他临时外出,交代了邻居帮忙喂水,但邻居忘记了,等到堃哥返程归来,CICO已经活活渴死。孤独的异乡人,面对和自己相互慰藉的爱犬的意外离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沉痛打击和巨大悲伤啊!写到此处,我的眼泪就忍不住夺眶而出,这份痛楚堃哥深藏内心,他很少再提及,也没有人能够抚慰他,他像一匹离群的野马,在荒茫的草原上,目及四方,皆无归处。



/当年给CICO拍的一张照片。


/桑尼


/导弹


前几年,我选择回乡和父母生活,投入到一段半隐居的状态里。在当时,我创作了山林食纪这个拍摄项目,并且出了人生的第一本书《中国风美食摄影》。这段时光节奏非常缓慢,我每日赏风听雨,养花诵诗,惬意有余。时至今日,我都会感谢自己曾经的选择,我在逐渐成熟的路上,回到了父母的身边,用崭新的方式再一次了解他们。我也感谢农村这个生态环境,它是最初成就我的地方,我到如今都在蒙受它于我的馈赠。

后来,我搬回到城里,我厘清了自己和中国风之间的关系,我开始拨开自己内心的索求,我看到了更宏博的世界,我便明白,农村,终不会是我的归宿。农村不单纯地指向了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不单纯地写满田园诗情,农村是完整的体系,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规律,而我,只是痴迷了其中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并不需要完整的农村体系来承担。早前,老佛爷和我说过,她喜欢田园,是不管哪儿的田园,只要是让人感到舒服的地方。我想起之前到访过的诸多农村,每次都会感叹条件比我家乡好太多,拍摄起来可带劲儿了,我关注了拍摄需求的外在元素,我并不享受整个群体的生态体系,那么,假设我不考虑资金的情况下,在城市的中心,拥有一座老屋和一片花园,对我而言,也达到了我对拍摄的需求,并不需要架设在农村实地里。

真正让我逃离农村的,是繁琐的人情往来,是固化的陈旧思维,但我始终是一个出身农村的人,我热爱农村这个生态样貌,我因为自己不擅长面对和处理的部分,选择了逃离。


/家乡的山


以下为公众号的精彩评论(部分先后顺序):


@拓跋俊熙:“我终会离开农村”听到这句话很正常,我们1985-1992这一代人是听着改革开放政策成长起来的,从小接触到的事物都是颠覆性变革时代。真的是整个成长过程都是在迷眼的精彩世界,可以说认知的整个世界也是从黑白跨越到了彩色的年代。外来文化的力量打破了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地域之间固有观念也逐渐消失。整个中国人都是候鸟式发展,天南海北的人们加速移动着。走出故乡踏上了异乡的路,新时代移民组成了所谓的一线二线城市也。农民,这俩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他是承载了一个名族社会文化与文明的迭代和遗传。农村,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低层社会团体载体,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为什么我们这一代出自农村的人不能称为真正农民了,我觉得因为脱离了土地的农民就不是农民了。土地使农民有了地气。农村的各种人情事故我也觉得难以应付,这个是几千年来社会演化出来的一种组织意识形态。只有融入这个组织其中的时候才能理解和应付。当我们离开一段时间后再回来就比较难融入到这个组织中了……我也最后还是选择逃离农村做一个新时代移民。

我们都是生活在了最美好的时代里,也是生活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里了。感谢祖国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也感谢父母的辛苦付出的一切。让我们从千万人中成长中能够谋得知识储备和眼界开阔。让我们能够朝着梦想方向远行。虽然选择逃离了故乡,但是梦中还会是想起那个自己呱呱坠地的地方,毕竟我们的根还在那个地方。乡音乡情乡味始终是治愈抚慰我们漂泊在外的异乡人伤痛的最好的良药。

-回复:我之前看杂志,看到一句话,大意是我爱故乡,但和我择取居处是两回事。还有另一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和天涯。


@无印良品:有时我也在想,并不是我们在逃离,而是社会变迁使我们疏离。农村还有着很多传统的农耕文化传统,但城市的工业和信息革命发展太快。有时人也愿慢下来归田园感受那些有家族记忆的仪式哪怕是繁文缛节,体会那些尚存的亲情及邻里情感哪怕早已出了五伏甚至毫无血缘,但也只能有短暂停留,终究还是要归到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生活里,甚至乡音忘却,故土陌生。科技改变生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些口号背后,还有着广袤的农村的土地和世代居住于斯的还不曾也难以跟上所谓时代节奏的百姓。

-回复:疏离这个词更多是外界带来的被动,我也许真的有逃离中的主动成分。


@小狐狸包:胡同里的狗已经开始穿羽绒服了,早上出门微微有点冻手,老家是什么呢,是一抔土,闻到湿润的泥土的味道,会想起小时候姥姥姥爷扛着的锄头,田野上的花花草草,是也许有一天有机物会变回无机物的死亡的浪漫。朋友说他想回甘肃老家娶个放羊姑娘,但是我还是留在北京的好。那天莫名想到海水里的鱼和淡水里的鱼,但大部分时间,已经不去纠结水了,就日子照常过。

-回复:老家就变成日记本的骄傲,成为某一刻想要奔逃的方向,成为牵着定下终身的人的手,可以走走逛逛一整个下午的游乐场。


@(一个骨头的符号):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城镇化,城市化,社会资源整合集中再分配的阶段,所以我们选择离开农村都是思考后权衡利弊得失的结果。虽然无奈,不由自主的觉得这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了。

-回复:我倒没有无奈的情绪,就觉得整体社会发展,把我们用力往前推,我们也在其中发现自我需求,身边也确实有朋友,是选择回归家乡,继承传统。


@夏天的芦苇:同感啊,喜欢农村,但不想长期住在农村,现在的我选择了一个县城郊区做自己设计的房子,但还是担心能不能融入当地的生活,甚至想到经常有村民来串门打扰到自己的工作怎么办?

-回复:大部分的村民本性淳朴,如果是来串门唠嗑,只会增加生活乐趣,不要有过多的忧虑。但亲戚,是另外的族群,没有贬义,乡村爱情故事能拍这么多季,是有原因的。


@V大小姐:今天听到一句话:不要逃离北上广,因为不要让你的孩子重复你的老路。


@隼:到了“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一层了,羡慕和祝贺你。




购书通道 - 山林节气 - Adobe专访

88
阅读原文
|
Report
|
22
Share
相关推荐
我们的冬天像秋天
Recommand
内容含视频
太湖边野茶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窝冬
Recommand
内容含视频
这是我们普通的一天啊~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纪实
纪实
纪实
纪实
作品收藏夹
冬日围炉煮茶
Recommand
内容含视频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纪实
纪实
纪实
纪实
作品收藏夹
毕设
毕设
毕设
毕设
作品收藏夹
摄影
摄影
摄影
摄影
作品收藏夹
喜欢
喜欢
喜欢
喜欢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