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 UX 互联网行业术语整理(下篇)
沈阳/产品设计师/203天前/14浏览
版权
UI UX 互联网行业术语整理(下篇)
UI UX 互联网行业术语整理(下篇)
我刚去互联网行业实习的时候,心里特别期待,觉得终于能接触真正的项目了。结果第一次参加组会,我就懵了。会上,前辈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可他们说的好多词,我压根儿听不懂。一会儿说 “埋点” 统计数据,一会儿又提到 “用户路径” 分析,还有什么 “AB 测试” 。我坐在那儿,就像听天书一样,完全不知道大家在说什么。看着其他人交流得那么顺畅,我心里特别着急,又不好意思一直打断问。
会后,我越想越觉得不能这样下去。这些行业术语肯定是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要是听不懂,以后还怎么跟大家一起工作?于是,我就下定决心,把这些术语都整理出来,弄清楚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我把整理的成果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和我有同样经历的小伙伴,让大家在实习的时候,不再为听不懂术语发愁。
词汇概览(下篇)
一、需求调研术语
9个常用术语:目标用户,试错,痛点,爆点,样本用户,定性访谈,定量访谈,常见的调研问卷,业务流程图
二、测试术语
19 个常用术语:QA,测试用例,回归,提测,复测,复现,Bug,Debug,自动化测试,测试包,正式包,Demo,平滑部署,A/B测试,灰度测试,开发环境,测试环境,预发环境,生产环境
三、运营增长术语
18个常用术语:冷启动,种子用户,天使用户,推广渠道,拉新,促活,留存,平均访问时长,跳出率,UGC,PGC,唤醒,push通知,沉淀,机器人用户,KOL,MCN,AARRR模型
四、广告术语
16 个常用术语:获客成本,APRU,AD,CPA,CPS,CPM,CPS,SEO,SEM,ROI,Landing page着陆页,获客渠道,前贴片广告,搜索广告,信息流广告,长尾理论
五、App 功能界面
12个常用术语:首页,状态栏,标题栏,信息展示区(banner),宫格导航区(金刚位),推荐区域,底部导航栏,分类导航,列表页,信息卡片,推荐策略,详情页
一、需求调研术语
- 目标用户:简单来说,就是对产品或服务有迫切需求,还愿意为之花钱或采取行动的人。比如做一个教打篮球的 App,那些只想免费看视频学球,不想花钱的人就不是目标用户;而那些为了参加篮球考试,或者愿意付费买教学服务的人,才是真正的目标用户。
- 试错:做产品时,不确定某个方案行不行,就先试试。要是发现有问题,就调整一下,再接着试,这就是试错。
- 痛点:痛点就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便,或是没被满足的需求。就像打篮球,找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一对一的教练,这就是打篮球爱好者的痛点。
- 爆点:能让产品在短时间内被大量用户知晓,并形成口碑传播的产品设计或运营方案,就是爆点。比如一些热门的线上活动,能快速吸引大家参与和分享。
- 样本用户:做需求调研时,选取的那部分有代表性的调研对象,就是样本用户。比如找 100 个人来了解对某产品的看法,这 100 人就是样本用户。
- 定性访谈:在产品刚开始有想法,或者刚推出的时候,通过和用户交流,了解他们对产品的需求、看法和建议,以此判断产品是否值得做,有没有市场,这就是定性访谈。
- 定量访谈:当产品已经上线,进入升级或优化阶段时,通过线上或线下问卷等方式,收集用户对产品功能使用情况、痛点、付费意愿等更具体的数据,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这就是定量访谈。
- 常见的调研问卷:像腾讯问卷、问卷星、调查派这些平台,都能制作问卷、收集数据,主要用于定量调研。定性访谈的话,建议一对一和用户交流,这样能了解到更深入的信息。
- 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是用来描述业务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涉及的操作、参与人员等的图表,能帮助团队清楚了解业务流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优化。
二、测试术语
- QA:就是测试工程师,负责对产品进行测试,检查产品有没有问题。
- 测试用例:产品更新了一些功能,除了测试这些新功能,还要保证其他功能能正常使用。测试工程师会把需要测试的内容写成一个个测试步骤,通常会整理成 Excel 表格,可能有上百条,这就是测试用例。在研发提测前,测试团队会组织研发和产品人员一起评审测试用例,方便研发对照进行自测。
- 回归:产品增加了新功能,比如加了秒杀活动,除了测试新功能,还要测试原来的正常业务流程,看看新功能有没有影响到老功能,这就是回归测试。
- 提测:研发完成基本功能开发,觉得没问题后,会把产品打包成 apk 包(针对手机 App)、软件包或网页版本,提交到测试环境,交给测试工程师,这个过程就是提测。
- 复测:测试时发现了问题,反馈给研发,研发修改后重新打包提交,测试工程师再对修改的地方进行测试,看问题是否解决,这就是复测。
- 复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再次出现,就叫复现。研发让测试复现 bug,就是让测试当着他们的面,按之前出现问题的步骤再操作一遍。
- Bug:产品各方面出现的漏洞或缺陷,都叫 Bug。比如修改昵称后点击确定,昵称却没改过来,这就是一个 Bug。
- Debug:就是把发现的 Bug 或故障修复好。
- 自动化测试:有些公司测试人力成本高,就会购买第三方测试工具。把产品包上传到工具平台后,平台上的自动机器人会模拟人的操作,对 App 进行测试,检查有没有 Bug 或问题,这就是自动化测试。
- 测试包:程序员开发完成后,提交给测试工程师,让他们在本地安装使用,检查是否存在问题的包,就是测试包。
- 正式包:测试工程师对产品测试后,确认没有问题,就会把产品封装成一个包,提交到应用商店,这个包就是正式包。
- Demo:可以用来展示产品功能或交互效果的版本。比如产品经理想提前看看新功能怎么样,或者针对新技术、新应用,做一个 Demo 来演示。不同公司可能会用原型低保真、UI 稿高保真或测试版来做 Demo。
- 平滑部署:App 会不断更新版本,比如从 1.0 到 2.0 再到 3.0。有些用户可能还在用老版本,不能强制他们更新;而想尝试新版本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这种既让老用户能继续用老版本,新用户又能体验新版本的方式,就是平滑部署。
- A/B 测试:不确定某个功能好不好用,就同时推出两个版本进行对比测试。比如要决定是否上线搜索功能,就把 100 万用户分成两组,50 万用户使用有搜索功能的版本,另外 50 万用户使用没有搜索功能的版本,看看哪组数据更好,再决定是否上线该功能。在做产品决策或探索创新产品时,缺乏数据支撑的情况下,经常会用到 A/B 测试。
- 灰度测试:要上线新功能,但不确定效果如何,就先找一部分特定的目标用户试用,看看他们对新功能的喜好和反馈,等新功能达到较好水平后,再全面对外发布,这就是灰度测试。
- 开发环境:开发人员用来开发产品的环境。
- 测试环境:测试人员和产品人员用来验证产品需求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可以随意生成测试数据。
- 预发环境:部分公司会有预发环境,这里的数据和生产环境的数据相同,主要用于产品和业务在正式上线前的最后验证。
- 生产环境:业务部门实际使用的环境,里面的数据是真实的生产数据。产品在这个环境不能随意生成数据,只能查看。研发把代码发布到生产环境,就意味着产品正式上线了。
三、运营增长术语
- 冷启动:产品刚做出来,需要让大家知道、下载并使用,从无人知晓到有人开始使用的这个初始阶段,就是冷启动。
- 种子用户:那些使用产品体验很好,还能给平台带来积极反馈、愿意积极参与产品改进,或者能为平台带来正向收益的用户,就是种子用户。
- 天使用户:产品早期的用户,比如小米最初的 100 个用户,被称为天使用户。他们在产品发展初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推广渠道: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平台获取用户来使用产品,这些获取用户的途径就是推广渠道。
- 拉新:想办法获得新用户,增加产品的用户数量,就是拉新。
- 促活:已经有用户使用产品了,要通过推出新功能、新优惠,或者举办好玩的运营活动等方式,让这些用户更加活跃,经常使用产品,这就是促活。
- 留存:统计有多少用户在一段时间后还继续使用产品,常见的指标有 7 日留存、30 日留存。留存率越高,说明产品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大。
- 平均访问时长:用户访问网站或 App 的平均停留时间,能反映用户对产品内容的感兴趣程度。
- 跳出率:访客来到网站或 App 后,只访问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访问次数占总访问次数的百分比。跳出率越低,说明产品的页面越能留住用户。
- UGC:用户自己创作并发布的内容,像小红书的笔记、微信朋友圈的动态,都属于 UGC。
- PGC:由专业机构或个人创作的内容或提供的商品服务,就是 PGC。比如一些知名媒体发布的文章、专业博主制作的视频等。
- 唤醒:通过发短信、推送消息、发红包等方式,把长时间不使用产品的用户拉回来继续使用,这就是唤醒。
- push 通知:产品通过调用第三方接口(比如极光)向用户发送的消息通知,像一些新闻推送、活动提醒等。
- 沉淀:让真正符合产品目标的用户留下来,持续使用产品,这就是沉淀用户。
- 机器人用户:在一些婚恋类或社交类 App 中,会设置一些假用户,也就是机器人用户。它们会和真实用户对话,诱导用户充值或付费。
- KOL:关键意见领袖,简单理解就是大 V。在知乎、微博、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上,那些粉丝多、影响力大的人,就是 KOL。
- MCN:可以把 MCN 理解为大 V 的经纪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 KOL,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作内容、实现商业变现。
- AARRR 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用户从接触产品到成为忠诚用户的过程,包括认知、熟悉、试用、使用、忠诚这几个阶段。
四、广告术语
- 获客成本:获得一个新用户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比如在百度投放关键词广告的费用、线下发传单的成本等,都算在获客成本里。
- APRU:单个用户能为平台带来的价值收入。比如一个买房用户在平台成交一单,平台获得的佣金是 5 - 10 万,那么这个买房用户的 APRU 就是 5 - 10 万。
- AD:广义上的广告,包括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内容。
- CPA:一种广告计费方式,按照用户完成一次特定行为(比如注册、下载、购买等)来计费。
- CPS:按照销售额或消费额进行分成的广告计费方式,广告投放方根据用户的消费金额获得一定比例的分成。
- CPM:每千次展示需要支付的费用。例如,广告每展示 1000 次,投放方需要给平台支付一定的费用。
- CPC:按照用户点击广告的次数来付费,像百度搜索结果中的广告位,用户每点击一次,广告主就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 SEO:搜索引擎优化。通过优化网站内容、关键词等,让网站在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中排名更靠前。比如索尼官网希望在搜索 “索尼” 时能排在前面,就可以通过 SEO 来实现。
- SEM:搜索引擎营销,通过搜索引擎来推广产品或服务,常见的方式有搜索引擎广告投放等。
- ROI:投入产出比,用来衡量广告投放或其他商业活动的收益情况。比如投入 5 元广告成本,获得了 4.5 元的收益,ROI 就是 4.5÷5。
- Landing page 着陆页:为了吸引用户,在 App Store、淘宝天猫等平台单独制作的一个独立页面。用户搜索特定关键词时会跳转到这个页面,它承载着核心信息,能引导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
- 获客渠道:和推广渠道类似,指通过不同的平台或方式获取客户,比如通过百度、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获得用户。
- 前贴片广告:打开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平台看视频时,在正片播放前出现的广告,就是前贴片广告。
- 搜索广告: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搜索关键词时,出现在搜索结果中的广告,就是搜索广告。
- 信息流广告:在浏览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的视频或文章时,偶尔刷到的带有 “广告” 字样的内容,就是信息流广告。
- 长尾理论:以小红书为例,用户搜索 “小红书” 肯定能找到它。但用户搜索 “穿搭”“潮男”“种草”“椰子鞋” 等和小红书内容相关的词时,如果小红书能通过这些词展示相关内容,吸引用户下载,这些词就是小红书的长尾词。通过长尾词带来的收益可能会超过用户直接搜索 “小红书” 带来的收益,这种现象就是长尾效应。
五、App 功能界面
12个常用术语:首页,状态栏,标题栏,信息展示区(banner),宫格导航区(金刚位),推荐区域,底部导航栏,分类导航,列表页,信息卡片,推荐策略,详情页
- 首页:是用户打开 App 或网站时看到的第一个页面,是产品的 “门面”。以淘宝 App 为例,首页展示了各类商品推荐、搜索框、导航栏等,用户能快速找到想买的东西,了解平台最新活动。
- 状态栏:一般在手机屏幕顶部,显示时间、电量、网络信号、蓝牙状态等系统信息。像苹果手机,从屏幕右上角下滑调出控制中心,就能看到更详细的状态栏信息,方便用户随时了解设备状态。
- 标题栏:位于页面顶部,显示当前页面的主题或名称。在微信公众号文章页面,标题栏会显示公众号名称和文章标题,让用户明确所在位置和内容主题。
- 信息展示区(banner):通常是 App 或网站首页的大幅图片、动画区域,用于展示重要信息,如广告、活动海报、热门推荐等。如京东 App 首页的 banner,循环播放促销活动和热门商品,吸引用户点击查看。
- 宫格导航区 (金刚位):由多个图标和文字组成的九宫格或 N 宫格区域,用于快速导航到不同功能模块。支付宝的宫格导航区,有 “扫一扫”“付款”“理财” 等功能入口,用户能一键进入常用功能。
- 推荐区域:根据用户行为、偏好等,为用户推荐相关内容的区域。抖音 App 的推荐区域,通过算法分析用户观看历史,推送相似的视频,满足用户兴趣。
- 底部导航栏:位于 App 底部,包含常用功能的入口。微信底部的 “微信”“通讯录”“发现”“我” 四个导航按钮,方便用户在不同功能间切换。
- 分类导航:对 App 或网站内的内容进行分类展示,方便用户查找。电商 App 的分类导航,将商品分为服装、数码、食品等类别,用户能按类别筛选商品。
- 列表页:以列表形式展示信息的页面,如商品列表、文章列表等。在淘宝搜索商品,搜索结果以列表形式呈现,用户能快速浏览和筛选。
- 信息卡片:将信息以卡片形式呈现,每个卡片包含特定内容和操作按钮。今日头条的新闻信息以卡片展示,包含标题、摘要、图片和阅读按钮,简洁直观。
- 推荐策略:App 或网站根据用户数据和算法,决定给用户推荐内容的方法。网易云音乐根据用户听歌历史、收藏歌曲等数据,运用算法推荐相似风格歌曲,提供个性化体验。
- 详情页:展示某个具体内容详细信息的页面。淘宝商品详情页,有商品规格、参数、用户评价等,帮助用户全面了解商品,做出购买决策。
2
Report
声明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2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收藏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