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调色的大门
杭州/设计爱好者/243天前/18浏览
版权
走进调色的大门
友情提示:该篇文章较为枯燥和硬核
视频素材:
在说视频素材之前,首先讲一个概念
视频信息本质是一张一张图片,视频格式是一个封装技术,视频编码是一种压缩手段
视频是由图片和音频组成的,视频文件就是将图片和视频文件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压缩打包,播放的时候需要软件进行解码和播放。
你可以理解为 视频格式是一个盒子,里面装着视频信息(视频+音频),而视频编码(音频编码)就是把视频信息捆成四四方方的的打包绳子。
1.视频格式:
上面说了 视频格式就像是一个盒子,有的盒子“轻便”有的盒子“环保”。
下面这些不同的盒子有着自己各自的特点
MOV
Quick Time影片格式
苹果公司开发一种音频、视频文件格式,所以更适合苹果系统的使用和播放,在Final Cut Pro X中最稳定的一种剪辑格式。
MP4
一种最常见的国际通用格式,在常见的播放软件中都可以使用和播放,磁盘空间占地小,画质清晰,在PR里用MP4格式进行剪辑比较稳定。
WMV
微软视频格式
磁盘空间占地小,通常小于MP4格式,但并不推荐使用,因为播放使用的软件较少,现在媒体行业很少用这个格式来剪辑或交付成片。
FLV
FLASH VIDEO的简称
由于它形成极小的文件,加载速度极快,使网络观看视频文件成为可能,所以一般在网上观看的视频都是FLV格式的。
MKV
全称Windows Media Video。MIME名称为video/x-ms-wmv。
是一种开放标准的自由的容器和文件格式,是一种多媒体封装格式,能够在一个文件中容纳无限数量的视频、音频、图片或字幕轨道。所以其不是一种压缩格式,而是Matroska定义的一种多媒体容器文件
WEBM
WEBM(.webm)。MIME名称为video/webm, audio/webm。
其实是以 Matroska(就是我们熟知的 MKV)容器格式为基础开发的新容器格式,谷歌开发核心就是一个字:小
2.视频信息:
分辨率:
视频的分辨率是指视频在一定区域内包含的像素点的数量,视频分辨率决定了视频容器的大小。比如一个720p的视频,如果用手机看,因为手机屏幕小,它看起来很清晰。如果电视看,可能就不是很清晰了。这就跟一张图片,你越把他放大,看起来越模糊是一个道理。分辨率不能决定视频清晰度。
- 720P的分辨率为1280x720像素
- 1080P的分辨率为1920*1080像素
- 2k的分辨率为2560*1440像素
- 4k的分辨率为3840*2160像素
- 8K的分辨率为7680×4320像素
帧率:
即 FPS(每秒要多少帧的画面),经常玩游戏的同学应该会对这个词很熟悉。我们玩游戏时,FPS 帧率越高就代表游戏画面越流畅,越低则越卡顿。视频也是如此。
元数据:
- 标题、作者、版权信息等。
- 创建日期和修改日期。
- 封面图像或缩略图。
编码格式:
MP4/AVI/MOV等编码信息如下述
音频编码信息:
- 音频编解码器:用于压缩和解压缩音频的算法(如AAC、MP3、AC3)。
- 音频采样率:每秒采集的音频样本数量(如44100Hz)。
- 声道数:音频的通道数(如立体声、5.1声道)。
码率:
码率也叫比特率,表示经过压缩编码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即把每秒显示的图像进行压缩后的数据量,一般采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一般来说码率越大,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文件体积与码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
3.视频色彩信息
色深
色深是用来描述单个像素的色彩比特数,通俗来说就是描述色彩的丰富程度,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8bit、10bit的由来。
不同的色深会有不同的色阶
8bit,每通道256色阶。
10bit,每通道1024色阶。
12bit,每通道4096色阶。
14bit,每通道16834色阶。
16bit,每通道65536色阶。
22bit,每通道4,194,304色阶。
可以看下面的图来理解,可以
简单理解为色彩信息越多,颜色越不容易出现断层
那是不是只要视频的色彩信息越多,那这个视频播放出来就越好呢?
很多同学下载了高色彩bit的视频,在自己电脑上对比看起来,发现没有任何的区别,认为这个没有什么用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东西举例来说就是需要视频和你的显示器双向奔赴
比如你一个22bit的视频在只能在播放8bit的显示器上播放出来,那最多就只能显示8bit。
4.视频编码:
最上面说过 视频信息本质是一一张一张的图片,那我们在拍视频的时候,肯定会存储很多的“图片”
所以这时候先引入一个概念:RawRaw视频
说Raw视频之前,我们先聊下Raw格式的照片,这个可能大家了解的更了解一些。
RAW并不是照片,它就是一个文件。RAW的英文意思是未处理的、自然状态的,也就是说相机所记录的RAW文件是传感器捕捉到的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原始数据。也就是说,RAW文件记录的是我们拍摄这张照片当时环境的原始数据。
最简单的理解是我们看到的JPG照片就是由RAW格式生成的,但是JPG照片却不能够逆转生成RAW格式文件。我们相机拍摄完照片之后,会马上进行机内处理,比如进行白平衡、锐度、饱和度、降噪等等方面的处理之后,再降这些操作封装在一起,就会得到一张JPG照片。这张JPG照片,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直出照片。
我们经常用色彩深度来形容图片,单位就是bit。一般我们看到的JPG照片色彩深度是8bit,但是一般相机的RAW文件都会达到12bit,中高端相机可以达到14bit,高端和旗舰相机可以达到16bit。色彩深度越高,这个RAW文件所包含的原始数据就会越丰富,对应的文件体积就越大,同时后期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用简单的方法理解就是Raw视频是由一张一张Raw照片组成的,RAW视频是一种高质量的视频格式,适用于专业制作和高端应用。它提供了更大的色彩和细节表现、更大的动态范围以及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意空间。
如果还是不理解,就把他理解为相机的原始文件即可。
不同的相机,包括不同的高端相机和低端相机,用的感应器及对接受的信息的处理不一样,因此,对不同的色彩、明暗的灵敏程度,感受分辨能力,宽容度等都不一样,得到的原始文件(比如RAW),色彩也不会一样。
大家可能都会有一个困惑,为什么Raw视频是灰色的?
是因为其保留了从传感器获取的所有数据,包括亮部和暗部的细节,这使得视频的对比度较低,整体色调偏灰,RAW视频包含从传感器直接采集的所有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未经任何加工或压缩,因此能够记录更多的细节和信息。由于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亮度信息和色彩对应关系,视频在未经过后期处理时,通常会显得较为平淡和灰色。
这时候再带出一个概念LUT,
LUT其实就是Lookup Table(颜色查找表)的缩写,简单点儿理解就是:通过LUT,你可以将一组RGB值输出为另一组RGB值,从而改变画面的曝光与色彩。
前面我们提出了说Raw视频很灰,那如果想要视频变回原有的颜色(转换到709的色彩空间),就可以使用Lut,大家如果经常有用Lut的话,会发现有非常多的Lut的名字都带有相机厂商的名字。
这是因为前面提到了,不同的相机的“原始文件”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假设我现在有个大型活动,我有七八台不同的摄影机进行拍摄,那么最终我会得到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素材,那此刻如果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编辑,就需要把这些素材变成一个“统一”的样子,大家记住这个统一,后面会详细讲
Lut文件就是各个厂商为自己相机出的颜色查找表,“用以把自己的灰片还原成颜色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所谓的厂商出厂的“还原”Lut,当然除了这种Lut还有很多“创意”Lut,比如上面图里的什么日系小清新,甜美柔和等等Lut,这些Lut可以把你的影片非常快速的通过颜色查找替换,达到一个类似滤镜的效果。
但是Lut绝对不是滤镜
,
Lut绝对不是滤镜,Lut绝对不是滤镜!
滤镜本身是从Lut里流露出来的东西,滤镜是
基于处理方法
,即对比度、饱和度、曝光等等,滤镜包含了这些参数的调整,还可以做出像加暗角、胶片颗粒等各种效果
Lut是颜色转换,颜色查找表,把某个颜色转换成另一个颜色。可以作为一个同步不同平台之间色彩效果的工具来使用。
Log格式
这时候再带出另一个概念Log
前面说过了Raw格式的视频,Raw的视频特别大,那有没有又能保持非常多色彩空间信息,又不这么大的视频格式呢?这时候就不得不提Log格式的视频
在相机调整成 Log 模式下,传感器会记录一个特定的伽马曲线,把画面亮部与暗部的信息压缩到中间,从而导致拍摄画面发灰,但为后期画面调色还原保留了更大的创意空间。Log模式能最大限度的保留素材更宽广的色域和动态范围,以实现更高的宽容度和更好的色彩表现。但是和Raw格式比,Log模式还是差点意思,毕竟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曲线,log就是压高光,提暗部。而Raw格式是原原本本的相机里的原始信息,所以举个例子就是,Raw素材就是相当于爹,Log是儿子,而你熟悉的MP4就是孙子。
Log格式的视频同样可以通过Lut来进行色彩还原,由于其相较于Raw视频的便利大小,使其受到了广大的影视行业人员的喜爱。
编码:
假设我们有一个10分钟的1920x1080的Raw视频素材,我们的帧率为30帧每秒,那我们就有(18000张(30x10x60)张1920x1080的Raw图片,假设一张Raw图片大小是1MB大小,我们整个Raw视频大小就为18000mb=17.58GB
整个大小是大家难以接受的,如果我需要一个很小的视频,我也不是后期人员,不需要什么Log视频,我只要一个普普通通的Mp4,有没有办法呢?
有,这就是需要编码,“可以认同为是一种压缩手段”
我们最常听到的编码有两种,H.264 和prores
“h.264是一种帧间编码,而
prores
是一种帧内编码
,解释一下,在压缩的时候最常见的压缩方法当然是针对每一帧的画面来进行单独分析,就好比压缩一张照片,这样的优点是电脑在回放的时候会比较轻松,但是缺点就是能压缩的东西非常有限,比如拍talking时候背景并没有任何变化,但是每一帧都重新记录了一遍,就产生了冗余。而像h.264这样的编码直接选择记录两张完整的画面,然后只记录中间像素产生的变化,这样在后期解码的时候,再重新运算出中间的帧就可以恢复出画面了,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压缩素材体积,但是会大大增加电脑的处理压力。”————影视飓风
只能大概给大家举例下一些常用的编码,具体大家自己去网上在搜索下
高级别的编码:
ProRes 4444XQ和ProRes 4444都是mov的编码
作用:适合后期特效部门抠像。因为画质、颜色和表现都是最佳级别的。由于画质高所以在抠像的时候损失低,但是这个编码占地空间很大。
中等级别编码:
ProRes 442HQ
ProRes 442
H.264
作用:用于输出母版影片交付给客户两种格式编码:
MOV(格式)ProRes 442(编码)
MP4(格式)H.264(编码)
低级别的编码:
ProRes 422proxy
ProRes 422LT
最后强调一下:
编码:
就是按指定的方法,将信息从一种形式(格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格式)
视频编码:
就是将一种视频格式,转换成另一种视频格式。编码的终极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压缩。各种五花八门的视频编码方式,都是为了让视频变得体积更小,有利于存储和传输。
在编码后,播放器就会识别你的编码信息,并且在播放的时候使用正确的方式来播放你的影片。
0
Report
声明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推荐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收藏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