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种的比喻
临沂/插画师/1年前/240浏览
版权
撒种的比喻

石头地,这种听众的心里的福音的种子发现有足够的土壤可以发芽,但是土太浅了,福音的效果最多也不过是表面的。福音吸引了他们的情绪,他们就迅速地对它作出了响应,但这感动很快就随着变幻无常的情绪之潮过去了。自私的岩石阻止了福音在生活中产生改革的功效。侍奉基督的任何一种努力都如此受阻于生活中要侍奉自己的基本目的,以致福音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这类听众惯于随心所欲。这种人可能有的任何确信都是基于爱好而非原则。显然,真理对他们是有一定量的吸引力的;他们承认它是好的;但他们爱自己。他们立即接受了此刻看来是好的东西,却没能计算作门徒的代价;他们并没有将福音的各项原则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并给它机会改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他们不愿去面对自己的习惯必须改变的现实。

荆棘里的,他们看起来是真的开始了,并且显然经历了称义和重生。但是他们不久就变得“行善丧志”(加6:9)了,没有“进到完全的地步”(来6:1)。既全神贯注于今世的宴乐并追求其吸引人的事物,他们就疏忽于清除生命中那些响应试探的倾向和品格特性。他们就像那个曾脱离了被鬼附后来又被七个更恶的鬼附了的人。那吸引荆棘地听众,并使他们全神贯注的许多事物本身可能并不是有害的。但是这种人变得那么专注于今生,以致他们没有时间去为来生作准备了。世俗的利益也阻止圣灵的果子(加5:22,23)达到成熟。宗教信仰被置于次要的地位了,只是许多兴趣中的一个而已。因为缺乏培养,它就枯萎最终死亡了。荆棘地听众缺乏的乃是一种道德上的改变。对他们来说,称义就是信仰的全部,他们没有认识到藉着成圣的过程,邪恶的特性和倾向才被耶稣基督完美的生活模式所取代。
1
Report
声明
1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1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1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