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湖大咖访谈】汽车之家产品总监潘美玉:做产品必须懂行业
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做好产品设计呢 ?
本期大咖:
潘美玉,汽车之家产品总监;
十年产品之路,历任乐淘网产品负责人、58同城高级产品经理、58同城旗下“驾校一点通”产品总监、汽车之家产品总监。
行业变革是产品迭代的风向标,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做好产品设计呢 ?一千个产品经理心中有一千种答案。我们拜访了从业十年的资深产品经理潘美玉老师,以他的经验之谈,为你提供一种参考。
产品经理三件事
产品设计的两个核心出发点,一个是从用户角度,一个是从自己的角度。大部分产品经理存在一个问题,没有把自己当成用户,自己做的东西,自己并没有真正在使用。
张小龙曾说“三秒钟把自己变成小白”,要求产品经理换位思考,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对产品的感受。当然,判断产品的可行性会有一些标准的操作和方法,但这些标准并不能保证做完这个项目就能取得成功。
对我影响比较深刻的产品思维方法之一,是“产品经理三件事”,它告诉我们产品经理应该做的:
👉定目标,确定产品最终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
👉选方案,确定通过什么方式去达到目标。
👉看效果,确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衡量达到的目标(比如,有的产品关注DAU,有的产品关注转化率)。
事情发展的趋势一定是往更简单、更便捷的方向。未来的产品设计将会更加注重协同和效率,正如蓝湖产品协作平台,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设计师、程序员用蓝湖,就说明这种设计理念符合大众的需求。
排除伪需求的好方法,还得靠尝试
用户需求的分析,通常分为定性和定量。
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都属于定量,到线下与用户面谈是属于定性,如果仅仅通过数据分析,那需要有很强的洞察力,建议是将这两类分析方法相互结合。比如,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你只看到一个想象的模型,当你接触用户之后,能把你想象的事情跟实际情况联合在一起,两者是有差距的。当面聊,能让你看到用户背后更深刻的需求。

产品经理要做的事分为两块,一是验证用户需求,二是验证解决方案是否解决用户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验证需求是否合理,需求合理了,后面的产品设计才成立。在汽车之家期间,我们发现很多人买车之外还有社交的需求,我们想到买同样车型的用户应该会有探讨维修、保养问题的需求,由此,我们做了一个本地的车友圈,用户买车之后可在车友圈中互动。产品上线之后,却发现效果不好,因为用户直接通过微信就可以聊。
之后,我们发现这是个“社交误区”,汽车用户的社交需求更迫切的发生在选购的过程中,比如一位正在看车的用户,会渴望与同款车主交流用车体验,当我们发现这个需求之后,迅速上线了一个“闪聊”的即时聊天功能,效果就非常好。
通过这个案例,我有几点收获:
第一,当我们发现一个用户需求之后,需要更深层次去挖掘需求背后的使用场景。
第二,当我们提出解决方案之后,要根据效果及时调整,多做尝试。
第三,群体是不可预测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成功模版。
用户的需求分为 Need 和 Want ,前者是需求,后者是欲望。比如减肥,当女生谈论减肥的时候,她们谈论的可能不是减肥本身,她们谈论的也许是穿衣服不好看、也许是找不到男朋友、还有可能是眼前的饭菜不合口味。如果产品经理把这当作一个真实需求,拿减肥药当解决方案,那这个用户体验一定无法达到预期。由此可见,做产品首先要分辨用户的 Need 和 Want 。
如果用户的 Need 和 Want 判断错误,也就会成为大家所说的伪需求,最终影响解决方案的效果。而解决方案的优劣,只能通过最终效果去判断,期间还包含无数次的调整。
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是大势所趋
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产品迭代日新月异,如何通过产品设计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掌握行业趋势是关键。以我从事的汽车行业为例,为大家简要分析。
汽车最早起源于美国,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商业系统,俨然成为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存在。如果想要去颠覆汽车行业的传统模式,用既有的方式可能性很小。电动车的出现就是弯道超车,直接升级到下一代。
第一,拥抱新能源,爆发式增长指日可待。汽车厂商的技术储备都是五年到十年,耗资上万亿研发好了五到十年的技术,每一年拿出一些新技术去发布一款新车,其核心技术就是以燃油为原料的发动机技术,直到电动车的出现,使得传统汽车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可以称之为对传统汽车行业的颠覆。
电动车是未来的大趋势。巴黎气候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以来,众多国家对减排量有严格要求,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提出会在2025年到2030年间禁销燃油车。到时候,电动车将会迎来爆发式的需求增长。
第二,市场需求大幅缩减,竞争日益激烈。
汽车之家做的是汽车消费市场,往外拓展是汽车产业,再往外拓展是出行生态,出行生态的变化最终会影响汽车消费市场。比如,人们买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行,如果未来共享行业更发达,大家买车的需求就会减少,或者像东京这种城市,地铁足够方便、停车费足够贵,很多人就放弃买车,这样一来购车需求就会受到冲击,汽车消费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三,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直销模式提升效率。
电动车的出现,对行业带来的影响还包括销售模式。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是代理制,厂商不卖车,由4S店卖车,期间还可能有层层代理商从中获得利润。以特斯拉和蔚来为首的电动车企业开启了直销模式,用户直接通过网络下单。同时,这些企业还严格控制汽车的型号,大大缩减了用户的决策成本。当汽车企业的销售链条变短,品类变少,它的反应就会更快,改变的成本就会变小,从而,这样的企业应对变革的能力就越强。
汽车行业近几年最大的变化一个是上面提到的电动车出现,另一个是自动驾驶技术的运用,两者引领了汽车未来十年或者更多年的变化。
自动驾驶的出现能有效节省人力成本。比如出行市场和物流市场,都是人力资源密集的行业,未来就可以用自动驾驶来代替。由此可以畅想,未来的汽车会成为一个终端,可以连接你需求的一切。
总而言之,汽车的未来会向四个区块发展: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 AI 化。
用户认可度就是竞争力
市场竞争在所难免,面对竞争,产品要建立壁垒,最核心的是用户价值。
如果一个产品能持续稳定为用户产生价值,那这个产品就值得一直去做。在解决用户价值的核心问题之后,我们再来谈竞争。
一方面,当同类型产品出现之后,我们考虑的是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价值。
另一方面,巴菲特曾提过“护城河”理论,通过品牌价值、转移成本、网络效应、结构性优势,这四个方向的相互整合来构建产品壁垒。最终,还是回归到企业的核心业务,核心业务要满足用户价值,并且能够随着用户的不断变化,让产品不断的适应和变化。
论产品经理的修养
当我选拔产品经理的时候,会从三个素质考量。
其一,是基本素质,包括基础技能、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产品经理要求什么都懂一些,好的产品经理往往是十字型人才,各方面都懂,有一个是精通。
其二,是关键素质,是从事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所必须的素质,包括对行业的兴趣、理解能力和自驱力。我比较看重一个人的自驱力,一类人把产品经理当工作,一类人把产品经理当爱好,后者会因为热爱自发的学习、提升,最终能很快成长,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这就是我认可的自驱力。
其三,是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产品能力中又分为需求分析能力、产品规划能力、目标执行能力等,有时还会用到市场运营能力。
刚毕业的大学生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我的建议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产品经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如果你平时就喜欢研究人事物,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有改进的建议或方式的话,那这个职业就很适合你。
年读百本书,是精神上的胜利
看书是自我提升最有效的方式,我在过去的一年看了一百本书。看书之前,要带着问题去看,以找答案的态度读书效果会很好。所有的书,都符合“金字塔原理”,提出一个论点,通过各种各样的论据来阐述这个论点,当你懂得这一点,读书的效率就会提高。
物质满足的快感非常短暂,精神满足的快感会特别长,读书就是追求精神满足的有效途径。如果要给大家推荐,我会推荐同仁们多看经济学原理和社会学的著作。
最近看到的一本好书推荐给大家,是《思考快与慢》,理性思维是产品经理工作中最有益的思维模式,这本书能教会你如何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做出理智的判断。

感谢潘老师的悉心指教,本期【蓝湖大咖访谈】的内容就到这里!
用蓝湖,不加班~
蓝湖网址:LanhuApp.com
蓝湖,高效的产品设计协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