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体验笔记
利用碎片化时间体验一下各优秀APP,并总结一下观点!
1、Unsplash
点击图片大图浏览,并在当前大图模式继续浏览下一张图,然后返回主页。会看到你返回的是最后浏览的图片位置。大图和首页位置同步,减少用户反复操作。

2、开眼
开眼这里跟上面Unsplash有点类似。在开眼编辑精选位置,但你进入视频观看,在观看完毕后返回首页,首页会轮播到下一个精选推荐,而不是你已经看过的内容。还有一个贴心的小细节是,开眼视频播放界面关闭是向下滑动的手势,这是有一定学习成本的,但开眼贴心的把左上角返回首页按钮也设计成向下的箭头,与手势呼应,起到提示作用。

3、iDaily
在内容区任意位置向下滑动可以快速放大图片,比起点击然后双指拖拽放大,这里省了不只是一个步骤,还优化的操作范围,点击任何地方都可以放大图片。

4、MOMO
作为一款沉浸式的音乐播放软件,这里快进和快退并不像一般播放器那样,需要在比较小的进度条上操作。因为界面的简介,MOMO的快进快退在歌手头像以下范围操作都可以,点击操作区任意地方,左右拖拽实现。加上明显的快进快退提示,这种操作相当过瘾。

5、依然是Unsplash
点击右侧下载按钮,左侧会弹出明显的取消按钮,并带有下载进度。如果用户需要取消下载,可以快速选中。

6、虾米音乐
作为宁一款我钟爱的音乐软件,我很喜欢它里面的一些动效,比如下图乐库的一些歌单集,左右滑动完全跟指尖操作同步,具有很好的控制性,提高互动性。
虾米音乐在播放歌曲时候,标题下的线会波动,停止播放的时候,线也会静止。很好的渲染歌曲播放氛围。

7、轻芒杂志
轻芒杂志文章阅读到底部时候,继续滑动可以退出,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退出的方式。所以当用户阅读完文章时候,会有一个明显的动图提示文章已经读完,这样再向下滑动即可退出。无需变换手势,减少手势变换的思考,为用户减少操作负担。

———————————————— 2019-5-6 ————————————————————————————
1、容易混淆的功能可以相互跳转
主流用户对非重点功能的理解是有限的,如果出现容易混淆的功能他们往往只是凭直觉去操作。比如淘宝的扫一扫和拍立淘功能,扫一扫功能上与拍立淘有重叠的地方,但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考虑到用户对功能使用的不熟悉,淘宝在扫一扫页面提供了拍立淘的功能选项。这样就可以减少用户因为理解或者直觉操作的偏差带来的挫败感。那为什么拍立淘页面却不提供扫一扫的选择呢?这里我个人认为是因为扫一扫位于首页的左上角,拍立淘位于搜索款内,从等级来说,扫一扫权重更优先而且更容易被用户注意到。所以本来想选择拍立淘但选了扫一扫的情况更多发,而且拍立淘的表意更清晰,需要拍照而不是扫描得结果。

2、为实际操作目的易变时提供灵活的选择。
相信很多人在微信添加好友的时候,一般会说加个好友吧。而不是你扫我、或者我扫你加个好友吧。说罢就开始模棱两可打开扫一扫、或者添加好友、又或者我的二维码页面。但是微信更窝心的是,无论最后对方是要扫你还是让你扫,你都可以很快的选择对应的功能。
扫一扫、添加好友页面——提供显示我的而二维码选项
我的二维码页面——提供扫一扫选项

3、呼出当前需使用的功能,隐藏不需要使用的功能,可以避免出错和提高用户的注意力。
网易邮箱、百度网盘对象编辑状态下呼出编辑的tab栏已遮盖原有的tab。这种切换让编辑状态更直观,也更聚焦。也提高用户对当前使用状态的感知。

4、更贴合用户情景的文案,增强互动感。
很多模块在展示更多的时候,使用的文案是“查看更多”、“更多”,或者只是一个符号“>”。而爱奇艺使用的更唤起用户好奇心得文案。例子中爱豆空降模块使用的是“我的爱豆来了吗”,比起那些冷冰冰的文案真是强多了。
爱彼迎成为房东的资料填写文案也是活起来了,不是生硬的填写资料,而是真正的感觉有一个客服在仔细询问内容,一步一步引导。“您打算出租什么类型的房源?”、“先确定房子所属的大类”、“再选择建筑类型”。而不是“房源类型”、“所属大类”、“建筑类型”这样生硬的表达。一是更容易理解,二是让用户更有耐心地填写。

5、趣味化未开启功能,减少“故障感”,优化用户体验。
高德地图的智能语音助手在未开启语音功能时候是趣味化的睡眠状态,百度地图则是带叹号的形象。叹号给人警示、注意、非正常状态的感觉。还有其他用来表示未开启不可使用功能的做法是将图标变灰。但这种非正常状态给人一种“故障感”,给用户传达这里不能用,那里不能用的感觉是很影响用户体验的。但高德地图趣味化未开启功能,不仅减少“故障感”带来的差体验,也燃起用户的好奇心,更想点击一下看这个“睡眠的小东西”会有什么反应。

6、减少页面切换,提高浏览效率。
自如找房和艺龙的快速预定功能将用户最关心的位置和价格在地图上展示,让三者的关系分布一目了然。选择和浏览时候只需要点击对应小气泡,下面便弹出对应资源。如果不合适只需要在地图上点击其他气泡,即刻切换。省了了用户在不停的点入和退出页面的麻烦,也使浏览的效率更高。

7、合适的表达可减少隐含的“心理负担”。
不得不说这个清除信息的扫帚真的大爱。对于这种不是很重要的信息,就像清除缓存或者清除手机垃圾一样,用扫帚把它们清理掉,是真的!!非常爽!!扫帚这里给人心理上是把信息清干净了,而不是“标记已读”、“忽略未读”。后者虽然起的是同样效果,但是从心理上任然觉得我只是不让红点显示,里面还是有很多我未读的信息。扫帚起到的作用就是进一步弱化未读信息的重要程度,再进行清除。这是正确清除不重要信息的打开方式,认真脸!

8、系统可见性原则。
查看微博评论的某条评论时,点击会跳转到全部评论里选中的评论上,并用黄色再次强调该评论1秒然后黄色消失。这里不仅减少用户寻找自己选择评论的工作,也一定程度让用户知道自己有没有点错,如果点错了评论,进来也没有提示,很可能会把评论都刷一遍没找到才发现自己点错了。

9、通过优化交互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春雨医生症状自诊选择症状时,考虑到一部分人其实并不清楚症状的专业术语,或者省去打字的麻烦。提供了通过选择人体部位去匹配相关症状。
网易云音乐创建歌单提供截图扫描导入功能,当中省去了歌曲名字输入、查询、选择等一系列步骤。
列子中的两种方式均通过优化交互提高了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10、防错原则。
知乎像论坛一样,有人提出问题,有人写评论,评论底下可以回复评论。在整个页面中文字占主体。如果用户评论或者回复时候激活的输入框没有提示?估计用户心理会犹豫一下到底我有没有选错了对象?我还是退出再选一次确保没有错吧?所以知乎贴心的考虑到这点贴心地加上了回复或者评论的对象名字。

这次APP体验到这里,如有解释不妥的请与我交流,感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