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

深圳/UX设计师/6年前/724浏览
设计师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
馊面包

文章总共5千多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很多设计师都有记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性也比不上记下来然后温故知新

相信大部分人记笔记都得追溯到读书时代了,我非学校课程类笔记是大学时开始记的,算算到现在也有好几年了,刚开始笔记记了之后就不了了之了,很少能再回看,要找某个笔记的时候也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也在网上找过不少构建笔记系统的方法,一一实操,现在差不多也积累了一个比较适合我自己的笔记管理的方法,如果能给大家一点启发提升工作效率,那下面的内容就没算白写。



第一部分



一、使用什么工具


1. 纸质本子 VS 云笔记

个人强烈推荐 云笔记!!!

做个简单对比:

纸质版笔记:效率低、不易检索、不方便携带

云笔记:效率高、检索快、多端同步


在使用云笔记之前我也是用纸质本子做笔记的,当时记满了好几个本子之后觉得特有成就感,但是携带相当不方便,查找内容也只能靠关键词去一页一页翻,效率非常低下。为了效率,云笔记绝对是第一选择项!




2. 云笔记选哪款?

我长期用过的云笔记有两款,用了两年的有道云和现在正在使用中的印象笔记,至于为啥会换,下面会提到。


其它的云笔记我没有用过就不写了,下面说说我用过的有道云和印象笔记两者之间的优缺点,讲良心话, 这两款都没有让我完全满意,都有让我难以忍受的“痛点”


云笔记VS有道云笔记

  • 界面 云笔记胜

虽然我更加喜欢黑色系,但是印象笔记给人感觉有点老派,不够年轻。而且就笔记简洁性和易用性来说云笔记也更胜一筹


  • 分享功能 云笔记胜

因为这个功能我用得还蛮多的,所以这里也单独提出来对比一下。

有时候我想分享一篇贼拉有意思的文章给朋友看,有道云笔记可以直接点分享生成一个链接,朋友可以直接打开阅读,甚至都不用登录。

但是印象笔记就很让人恼火,分享给朋友后对方必须要先登录印象笔记账号,甚至还需要我这边授权才能看文章,我每次分享都会跟朋友再三确认是否打开……



我认为一个用户如果觉得你的产品好用自然会继续用下去,还会安利给朋友,何必用这一道门槛挡住用户?!

要不是我已经购买了会员,我对印象笔记早已经脱粉了,至于为啥头脑一热,买了对我而言痛点这么多的印象笔记,这是个圈套!



  • 标签页功能

我就是在体验到了这个功能后不假思索地买了印象笔记的会员的,先说说这个功能到底是个啥。

使用场景:不知道你们使用云笔记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使用场景,需要同时打开两篇文章,而这两篇文章的位置又不在同一个文件夹。

比如说我打开了笔记A《UI设计基本要素》阅读,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概念在另一篇文章笔记B里也有,而且描述地更加详细,于是我想打开笔记B看看,但是又不想关闭还没看完的笔记A。


重点来了

如何同时打开笔记A和笔记B???

经过日常工作的实操,这个场景复现率超高,如果不能同时打开多个笔记,工作效率都会打折扣,血泪经验………………



下面看看两款笔记的解决方案。

有道云笔记的解决方案:双击单个笔记后弹出笔记弹窗,双击另一个笔记后两个笔记嵌入同一个弹窗。如下图:




咋一看,很方便对不对??

但是经过工作中实操验证,这个方案相当烦人。

对,烦人。


工作时本来就是多任务操作,窗口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你这笔记又给人增加窗口,让人心情相当不爽快。

看看下面的工作窗口就感受到了……


而且致命的是,如果我同时又需要操作文件夹怎么办?

一旦操作界面的文件夹,弹窗就会置后不见,这样我操作完文件夹还得再次操作打开弹窗,步骤相当繁琐。

具体情况可以看下面动图:


印象笔记的解决方案:

仿网页的标签页形式,完美解决多文档共存状态。


所以武则天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如此出名的女皇帝??

偏了偏了,拉回来……


是的,我在看到这个标签页功能后果断下手了印象笔记的高级会员

不过买了之后才发现另一个让我永远无法释怀的痛点!


印象笔记尼玛竟然没有格式刷!


我必须要加粗表示我的震惊。

没有格式刷!!!

我……

我得知这个噩耗的时,万分后悔买了会员。

格式刷不是标配吗?


这世上竟然还有连格式刷都没有的文档产品,我……

当时我真的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了


不仅没有格式刷,编辑功能也是弱鸡中的弱鸡。

对于一个对排版有要求的设计师,无法好好编辑简直是要我的命…………



你要是用上印象笔记,你也会哭的。


为了安慰我自己,下面讲点印象云笔记的优点吧!

印象云笔记还有其它优点的,毕竟我花了辣么多money买了会员,还是得夸夸它


印象云笔记好用功能:

下面几个功能都是非常常用而且非常有用的,如果考虑用印象的话,一定要记住哦。


  • 剪藏功能

这是个收集文章的功能,我放到了第二部分讲,这里先不细说。


  • 源链接跳转

这个使用场景是当我从网上保存了一篇不错的文章后,可以同时把这篇文章的源链接保存下来。

和花瓣点击图片可以跳转到源网站是一样的道理。

在标题部分会有源链接,点击可跳转到源网站。


实在忍不住推荐这篇文章,写得太特么好了,不看会后悔的,请忽略截图部分的文字,这不是文章精彩部分,这只是作者开玩笑的部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21822/answer/570620874



第一部分完结,总结就是一句话,选云笔记需谨慎,购买会员有风险。

下面开始第二部分,如何构建笔记系统。





二、如何构建笔记系统

在讲笔记系统之前,我想先把印象笔记的层级逻辑先说明下,印象笔记分组只能分到二级

也就是A组,A-1组,不能再往下分了。


刚开始我以为是我没找到分组的功能,还专门到官网去咨询了下客服,客服说印象笔记鼓励用户使用标签系统分类,所以分组层级最多只有两层。其实客服说的有道理,层级太多,内容量大了之后很容易混乱,更加不好管理。




1. 笔记的整理

1.1笔记的分类

虽然这篇文章写的是设计师如何构建笔记系统,但是我相信大部分设计师的笔记绝不仅仅只有与设计相关的笔记。


人嘛,哪能没个爱好呢?

所以我猜大家伙的笔记里面一定是包罗万象的,甚至是不可描述的…………

那么,如何把这些完全不同的主题分好类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我尝试过很多分类方法,至今仍旧没有找到一种十全十美的方法,下面的分类方式是我现在使用的,我认为还比较方便的方法,供大家伙参考参考。


我将笔记分为3大类

1)找得快笔记

2)日常笔记

3)废弃笔记




上面也提过,印象中最多只能建立两层文件夹,这里的文件夹也就是笔记本的概念。

也就是说,印象笔记中只能建立两层笔记本第三层就是一篇一篇的笔记/文章,就像是一个大笔记本里面装着N个小笔记本,小笔记本中有N篇笔记/文章。

了解了笔记本和笔记的区别后,就涉及到给它们命名,因为它们的属性不一样,命名的方式也不一样。


先说笔记本命名

笔记本有两级,所以命名也是按照它们所在的层级来的。

统一命名按照 数字+主题 的方式命名。先声明下,数字加主题的命名不是我首创的,这个方法很多人都在使用,不过我稍加改良了。比如我的一级笔记本的日常笔记分为8个笔记本,注意,是笔记本,不是笔记。




一级笔记本命名: 三位数+主题

例:“兴趣”为一级笔记本,命名为 600_兴趣

二级笔记本命名:父笔记本数字+父主题+主题

例:二级笔记本中的心理学则命名为 601_兴趣_心理学


说完了笔记本的命名,再来说说笔记/文章的命名。笔记也就是一篇文章,可能有人会直接把文章的标题不经过加工直接作为笔记的命名,这样的后果可能是阅读起来效率不够高。我想分享一个能够快速了解笔记内容的笔记命名方式。


还是举个例子,比如下面的图片,是“心理学”的笔记本里面的笔记列表,我的命名方式是

数字编号+父主题+标签+文章原标题


听起来有点复杂是不是,其实蛮简单的。拿上面红框选中的笔记来举例:

这篇笔记来自壹心理,标题是《 怎样才能不生气?不如问问“怎样好好生气”》

//插个题外话,壹心理真是个非常棒的心理咨询网站,不过我暂时还没咨询过,毕竟我辣么乐观(其实是因为咨询费太贵/(ㄒoㄒ))

里面有很多优质心理学文章值得一看,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不是说你有心理问题才能去这样的网站,而是这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跑偏了,拉回来,继续说正题。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把它采集到云笔记后,要怎么归类命名呢?

看下面的图片


首先这篇文章我会归类为

一级笔记中的 600_兴趣

二级笔记中的 601_兴趣_心理学


然后就到了给这篇文章命名的时候了

首先我要确定这篇文章内容的标签是什么,阅读之后我把它的标签定为“情绪”

然后我点击二级标签的 601_兴趣_心理学笔记本后发现已经有了“情绪”这一个标签的其它文章。


也就是的 02_心理学_情绪_如何控制负面情绪


既然已经有了情绪的标签,接下来只需要把刚刚采集的文字标题修改为

02_心理学_情绪_怎样才能不生气

为了让相同标签的内容能够在列表中紧挨在一起,标签相同则编号也相同。


为什么要这么命名?不觉得麻烦吗?

建立的时候是会有点麻烦,可是你想,做UI设计的时候之所以建立规范,不也是为了提升后面设计的效率吗?

这里也是一样的,只要你有一个你觉得好用的笔记命名方式,前期费点心思搭建起来,等你后面来重新阅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简直是极度舒适。

还记得你记了多少笔记但是却从没有回头去看吗?

有时候不是因为没时间,而是因为笔记太多没有归类,回去看的时候没有目标,这样很难有动力再回头去温故知新。




1.3 文字内容的整理

其实也就是我们采集的文章或者自己做的笔记内容的整理。

很多时候文章往往都是长篇大论,但是在你着急的时候想找到一个关键点偏偏又想不起关键词无法搜索怎么办?

你想看一篇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又不是很有必要阅读整篇怎么办?

我个人的解决方案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添加


摘要+重点语句


举个栗子,还是拿刚刚的心理学文章来说,这篇文章的篇幅不短,不能每次都重新阅读吧。

所以我在文章前面整理了“摘要”和“重要句子”,把文章的大概内容和重要的句子放在开头,这样我就能不重新阅读文章也能比较完整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了。


是不是很方便?



笔记的命名终于讲完了。下面开始笔记的采集部分~~~



1.笔记的采集

我最初记笔记的时候没有从网上收集优秀文章的习惯,是我的大学同学(现在的朋友兼室友,简称W)启发了我,

应该是我抄袭她的做法……


我看见她在网上阅读完优秀的文章后就把文章剪藏到笔记里,

当时我一拍大腿说,艾玛,这么多年我竟没有发现这么好的窍门吗?

我脑子瓦特了?

不行,不能让你一个人进步啊,要飞我们一起飞!

于是就开始了收藏癖的道路……


刚刚打趣了,现在说正经的。

我觉得收藏喜欢的文章是十分值得肯定的行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不是光眼睛看看就能记住了的,需要重复看并且运用才能掌握,把好文章收藏下来,十分有必要。


至于这个剪藏功能嘛,几乎所有云笔记都有,在浏览器安装一个云笔记的剪藏扩展,就能把网页的文章收藏到云笔记里面。




总算完结了,再次总结一番。

1.选什么笔记

不管啥笔记,云笔记最好。想看仔细的对比可以网上搜云笔记测评。

2.笔记本命名

  • 一级笔记本命名: 三位数+主题
  • 二级笔记本命名:父笔记本数字+父主题+主题
  • 笔记/文章命名:数字编号+父主题+标签+文章原标题


3.笔记/文章整理技巧

开头加 摘要 和 重要句子


以上,就是全部的内容啦,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我也会一直探索更高效的笔记管理方法,不过比管理笔记更加重要的是,把笔记运用起来。

最后还想吐槽下站酷的编辑功能,腌心啊!


8
Report
|
8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