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师”和“家”

深圳/UI设计师/11年前/246浏览
“匠”、“师”和“家”
zqsundy

“匠”、“师”和“家”

“匠”、“师”和“家”

   这里有着许多我的同类,对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设计是我们的工作、生计,也是我们的爱好。我们单纯而美好,简单又混沌的坚持着,一晃10多年。作为80后的设计师,我们见证了互联网的兴起与蓬勃,乃至高速发展的现在,我们沉淀到不再在乎别人喊我们“美工”或者“设计师",我们被现实生活磨去了艺术细胞里自带的高傲与自负,似乎找到了职业需求与自我坚持的平衡点,但更像是迷失了自我。我们苦中作乐,因为设计是我们坚持与梦想。

   站酷是个好平台,高手如云,后起之秀颇多,优秀的设计师经过岁月的沉淀,越发成熟,自我风格鲜明,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每逢设计大赛,高手论剑,看得我们直呼过瘾。设计是门艺术,不得不承认,艺术非常需要天赋与悟性。看着优秀设计师们的作品,我们不由自我反省:我们还适合做这行吗?正如《中国好舞蹈》里海清说的“我转行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跳得很棒很棒,我跳一辈子也赶不上他们!”这样的认知是一种境界:学会放下身段,欣赏别人的好,并且清楚自己在这个领域现在与未来能到达的高度。懂得正确欣赏“好”与“坏”已经是内行与外行的本质区别。

   很多同行排斥别人喊我们“美工”,即是标题的“匠”,这个恶心的字眼摧毁我们的梦想,打击我们抱负,降低我们的身份级别,的确让人深恶痛绝。但事实我们大多数人做着“匠”的活:1.接活,明确需求,2.抓参考、拉素材,3.开工,4.提交初稿,5.按需求方的指手画脚各种修改,6.需求方拍板,收工。如果你干着这样的活,为了虚荣,你可以弱化你是美工的身份,但别抗拒它,这对强大你的内心没什么好处。“每个苦逼的美工背后都有一群指点江山的神”——这句简单的话足以引起业界所有人的共鸣。慢慢的接受别人强加的修改观点,成为美工们每天需要面对与妥协的工作内容,美工们也适应了这样的工作节奏,我们完成了工作,但是降低了成就感,自我能力提升也因此受阻。我们做的事情大多数是在适应这份工作需要,作为一名“匠”,哪里需要砖头,我们就往哪里搬。“匠”是在这个行业是多数的,

正如盖高楼大厦,需要很多的“匠”,但只需要为数不多的“设计师”。作为一名“匠”,也没有什么不光彩,我们也参与和见证了行业的发展,也贡献了我们不多的力量,我们靠自己的能力也能养家糊口,在大城市站住了脚跟。更何况“匠”们如果有抱负有准备有机遇并且坚持着,还可能会有个很美好的将来... ...

   所有行业的成功人士都有他们的成功历程,勤奋,机遇,坚持,每个关键阶段的选择也很重要。正是因为要同时具备这么多条件不容易,所以成功者远少于失败者,道理就如买双色球一样简单。在设计行业,国内最优秀的一批设计师都有这么些特点:1.本身有很高的天赋与悟性,2.非常的刻苦与勤奋,对设计有浓厚的兴趣,关注行业发展,3.在不同的优秀团队中逐渐成长,4.基于自己能力与经验形成稳定、成熟且鲜明的个人风格,并紧跟行业发展,5.自立或合伙创建工作室,或在互联网设计风向标的企业担任设计要职。这些设计师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付出比我们想象要多的努力,用他们的执着与坚持参与了一场场互联网设计的革命。在他们作品中,看不到别人的影子,干净纯粹,自我风格非常鲜明。他们真正的重视着用户体验,对行业有独到的见解,用出色的作品一次次征服了我们的视觉。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设计行业当仁不让的“设计师”。

   大凡真正能称“家”者,一定是在专业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在行业中有一定成就,对行业发展有引领和推动作用的人。在互联网设计领域,能称为“家”者更是凤毛麟角。纵观国内设计现状,大众的审美观一直被所谓苹果风格所带领,其实大众的认知标准对设计师来讲是个逃不掉的“魔咒”,为了达到大众的标准,很多设计师的设计只能围绕苹果风格去做延伸或者延续。其实熟悉互联网设计发展的朋友应该清楚,无论skeuomorphism(实物纹理模拟)设计或者flat design扁平化设计),是整个行业的意识形态、审美观不断发展的结果,包括苹果也是顺从这种发展而已,只是苹果的设计师们对这这些风格做了很深刻细致的落实后,基于其的影响力,更加笃定了这种发展趋势而已。我们国内的优秀设计师们,其实离“家”很远也很近,已经不单纯是设计能力的问题,如果优秀设计师们能在风格趋势形成之前对旧的设计风格已有怀疑态度,已初步把握新的发展趋势,能创作出与新趋势相近的作品,没问题,那你是设计家了。另外一种:你发展出一个与时下认可设计风格有别的自我设计风格,被大众审美观认可,业界也趋之若鹜。那你的确是杠杠的设计家,当然,这太难了,因为一种风格的形成、发展和被认可都是在长时间的质疑、磨合、变化中行程的。anyway,意识形态走在潮流风格形成之前,有能力,有见解,善于发展自我风格的优秀设计师们,你们已经在奔“家”路上。

注:以上言论只针对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设计。


2
Report
|
3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