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笔记摘抄
近一年学习笔记的整理,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如果您想做产品界面设计方向,建议你首先去多维度深入了解业务,提高看问题的视角,学会发现业务问题,学习并运用设计思维和方法去全链路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帮助企业的业务去提供解决方案,尝试用设计去驱动产品创新。(《UI视觉设计师突破和独立》--雨成)
二、对任何信息进行排布的时候,首先必须掌握的是对齐、重复、亲密、对比,贯穿设计的四大原则。
三、留白:所有的白都是“有目的的留白”,带有明确的目的来控制页面的空间构成。
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做设计和做人一样,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不要注重形式才能心见性。
五、所有的挫折和磨炼都是入门的学费。
六、要从容的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毕阿斯)
七、定从戒得,外邪不染,内境自宁;慧从定生,定水不波,心珠自现。
八、90%的问题本质上都是沟通问题,90%的争论本质上都是名词之争!
九、面对自己的设计稿,设计师自问如下问题:
1、界面上需要突出的重点是什么?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突出;
2、界面上一共有几个层级,是否用清晰的视觉语言予以展现?
3、同样层级、同样性质的元素是否用了一致的设计语言?
4、主色调、材质,是否符合整体的品牌感?
5、细节有无丢失,按钮点击状态、反馈、缺少状态,字数超出、加载中、未加载状态、加载失败状态、是否都提供了?
十、版式设计:
1、字体变化;
2、色彩变化;
3、粗细变化;
4、大小变化;
5、色块变化;
6、方向变化;
7、距离变化。
十一、注重在需求上培养自己严谨而又不乏灵感的style,而且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尝试和不断总结自己对产品的理解和输出优秀的产品文档。
十二、满足用户需求>用户体验>视觉;
十三、拿到视觉稿后,不要忙着动手开始,多观察思考。先分析布局,划分框架。然后规划结构,编写代码。特别在大型项目中,合理使用模块化开发不论从整体进行,还是拓展维护都有相当大的好处。
十四、面试技巧
提前了解公司的市场定位,产品、作品、竞争对手、甚至老板本人等,都是能让对方觉得你是有备而来,是足够尊重和渴望得到这份工作的。
面试的岗位不同(管理岗和执行岗),需要的知识体系宽度不一样,要求的表达能力不一样。
1、新人:只需要你会执行用的技能即可,如软件的使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一颗向上的心,你面试的时候要表达你的渴求和热情即可。
2、设计师: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推动项目的能力,深厚的功底,和强大的执行力。
3、管理层:需要对行业的深入了解,需要对未来有判断力,需要有大局的分析和把控能力,需要有跨部门的协调能力,需要有跨领域的涉足,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
十五、一名设计师能够对一个问题进行缜密思考,并且清晰的表述任何解决方案的能力比总能设计出完美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更加重要。
十六、设计师需要创造出一个每个人都能达到共识的环境,从而产出尽可能好的用户体验。
十七、面临任务时,心理3个区域:
舒适区——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能力难以成长)
学习区——稍微高出能力范围
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范围
要想在某些领域刻意练习并最终成为专家,就需要对某些关键技能进行细分,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而不是只去实战。
十八、视觉优化的目标不一定是推陈出新,而是在细节的地方做到满足每一个用户对产品的理解需要!把每个人对情感的抽象理解具象成实际可定义的元素。
十九、即便是决策能力再强,原有团队成员潜能不能被有效激发,通常也不会达成好的结果。(中国足球是典型)
二十、你只有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成功不是做你喜欢的事,而是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二十一、简化、专注产品本身,整合功能。舍弃无用的、不必要的功能对产品来说利大于弊。丢弃他们,可能你感觉自己的产品在降低价值,但是专注于产品核心才能获得用户关注。
二十二、画面简约,细节要更加精致,这就是简单和简约的区别。
二十三、好的黄金比例应用,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画面的效果,从而达到视觉上的舒适。它是辅助性的,不要本末倒置。
二十四、在创业过程中,身处绝境,走投无路乃是常事,如果没有对最终目标的坚定信念,半途而废是常见的结局。
二十五、专业能力是金钱的另一种存在的格式而已。
二十六、在我们设计的初期一定要定位好产品的属性是很关键的,这才不会让你的产品设计走偏。同时也会让你在接下来的设计中思路处在一个较为清楚的框架上进行,免去不少徒劳无功的瞎折腾。
二十七、设计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谁才是真正的问题!
二十八、通往成功的路上,风景差得让人只想说脏话,但我在意的是远方。
二十九、字体设计的原则:
1、从字义出发,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功能性;
2、协调一致,适度灵活,保持匀称的设计节奏感;
3、易于识别辨认,字形的设计程度根据字义而定。
三十、舍弃你自己的知识,你才能在新的团队学到更多的东西。
三十一、不要对客户的意见进行盲从,还是要从表象中去找本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掩盖一个问题却违背最初的设计理念,这样的产品往往成为一个四不像,成为“臃肿难懂,抱怨连天”的代名词。
三十二、坚持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让思维、身体和集中力都能够专注在一点才有机会在摆脱规划和体制的限制中做出好的作品来。
三十三、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罗曼·罗兰)
三十四、做自由设计师的关键条件:
1、 具备一个足够精湛且垂直的设计技能;
2、 能够接受一开始的不完美;
3、 准备在你预期范围内的财务缓冲;
4、 足够的自律;
5、 优化和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和个人品牌;
6、 让你的老板成为你的第一个客户;
三十五、影响用户体验的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1、 战略层:产品的目标方向,想要用户在产品上做什么事情,带来的收益是什么?
2、 范围层:产品整体的功能类别,围绕着战略层这个产品该有哪些功能?
3、 结构层:根据战略目标以及功能思考产品核心功能应该在哪里出现,以及大致的体验流程。
4、 框架层:页面的具体功能摆放,信息布局、整体页面交互流程。
5、 表现层:页面最终呈现给用户的视觉效果。
三十六、针对性地去给用户打标签,并给不同标签的用户,推送不同的通知,这样的信息对用户也会更有价值。
三十七、通过机制设置、共同参与、竞争比较之后,赋予了这件事不同的意义。
三十八、设计包含着对差异的控制。不断重复相同的工作使我懂得:重要的是要限制那些差异,只保留那些最关键的。(原研哉《白》)
三十九、留白不是一定要用白色填充界面,而是营造出一种空间与距离的感觉,自然与舒适境界。
四十、即使是蜗牛般的速度,我不是会不断地向前爬行,决不停在原地!
四十一、偷懒是人类进步的最大推动力!
四十二、用户研究的两个出发点:
1、 以产品为出发点,客观系统、全面地评估产品对于其目标用户人群的竞争力和使用体验;
2、 以用户为出发点,理解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认知水平,能力经验,挖掘用户的需求与痛点。
四十三、设计师:学会灵敏地发现问题,优雅的解决问题。
四十四、H5设计的5个步骤:
1、 了解需求
2、 确定形式
3、 设计表现
4、 开发执行
5、 数据统计
四十五、一些名词:
PV(page view):页面访问量
UV(unique visitor):访问用户数
PRD(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需求文档
MRD(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市场需求文档
BRD(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 :商业需求文档
FRD(final business requirements):商业需求描述
四十六、研发流程:
1、 沟通交流
2、 项目管理办法
3、 项目立项
4、 项目计划
5、 需求管理
6、 开发过程
7、 编码规范
8、 单元测试
9、 系统测试
10、 产品发布
四十七、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
建议在做项目时充分了解项目需求背景、用户诉求、追根溯源,了解了我们的项目目标和产品目的才能更好的把产品实现出来。让产品的商业决策和用户的感知需求结合在一起,这样会更容易得到用户及市场的认可。
四十八、设计师和美工的区别应该是设计师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想要解决问题,并不是单纯的站在某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需要拥有更多交叉行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而这种跨界的能力是需要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摸索慢慢成长起来的,而坚持这个过程很不容易的,“不舒适”的感觉会越来越强。但做过力量训练的人都知道,肌肉的撕裂和重生来自于“不舒适”。当自己能很舒适地做好多组数的时候,说明拿重量太轻了,或者每组数量太少了,只有在最后做不下去,非常“不舒适”地坚持的时候,才有机会提高成绩,变成更好的自己。
四十九、赤云十诫:
1、 不要抄袭,抄袭会上瘾;
2、 不要沉迷于技法,想法更重要
3、 不要事事提问,学会独立思考
4、 不要人云亦云,自己去验证
5、 不要满足于你的作品,既使客户满意
6、 不要依赖别人,你可以依赖的只有你自己
7、 不要停止练习的脚步,既使你觉得用途不大
8、 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9、 不要同时学习多项技能,把单项技能做到顶尖
10、 不要自满,保持谦逊。
五十、用户体验思考:
1、 合理的排版、布局,主次分明,重要的信息呈现在明显的位置
2、 页面(APP)操作流程顺畅,信息扁平化
3、 设计色彩搭配舒适,符合该行业调性,适当添加动效,增强用户体验。
五十一、当做一个作品时,要从大的点分散为小的点,去考虑设计,然后再从小的点聚合为大的点去审核设计的合适与否。
五十二、避免无理由的加色,让画面更整洁。
五十三、当在设计者角度发现不了问题时,尝试以使用者角度去审核的合理与否。
五十四、强者并非与生俱来,而一颗不断练就强大的心!生活不只眼前的加班(^_^),还有诗与远方!
五十五、产品的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任务:
1、 初期:验证需求,明确传达需求,不过度设计,以快为主。
理解业务是解决什么人(目标用户)在什么情况下(场景)的什么问题(需求)。
2、 迅速增长期:用户量增长,产品线增加。
思考:随着用户和数据的增长,原来的比较简单的产品形态还适不适合现在的业务?
3、 稳定期:做细节,做体验。
线上线下的断点,以体验驱动为主,给出解决方案。
设计侧重点:验证信息架构、任务流程是否合理顺畅,不要过度纠结于细节。
五十六、一个人的效率是很难提高的,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少做一些事情。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是挤出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做完。
五十七、设计栅格化是为了有一套标准尺寸可循,视觉设计的一致性,包括能快速进行前端开发,视觉延展性,产品快速迭代。
五十八、设计,是非常需要克制的一种行为,尤其是做产品方向,每一个小对比都是在指引用户视觉的走向与聚焦点。所以细节显得尤为重要。视觉会发起某种交互的行为,而体验的好与差就在这两步之间。
五十九、视觉设计的概念及目的
视觉设计是文字编排和表现形式营造的一种直观的画面视觉感知,也是由小见大的细节整合,更是设计目的的最终感官呈现。
视觉设计是基于对结果的逆向思考,是运用手段和表现形式整合实现结果,以满足人们视觉感知的需求!
视觉设计的目的:
有效传递信息
简洁而优雅的传达
制造愉悦的用户体验
使各个元素和谐统一
满足视觉感知的需求。
六十、一个合理且有效的用户模型是建立在对目标用户的充分理解基础之上的。而不是YY一个角色。设计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
六十一、如何审视设计的合理性?
1、 架构是否容易理解—是否提供了用户熟悉的结构和布局。
2、 信息层级是否清晰—页面之间的关系是否清楚。
3、 信息分类是否合理—信息组织的合理性。
4、 主题是否清晰
5、 目的是否明确
6、 是否具有扩展性
六十二、感悟:
1、 很多时候,设计的细节大部分人看不到,但并不等于不存在。
2、 不断根据用户反馈和产品推广策略调整设计输出,并在每个阶段都对优点和缺失做出总结归纳!
3、 数据只是给我们制定了一个规范让不出错,但它不会让设计出彩!
六十三、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企业里的具体业务需求联系起来,顺应这个业务需求去成长。
六十四、The value of nothing,out of nothing comes something.(无的意义在于无中生有的价值)。
六十五、创新设计依托于正确的理念,而非主观的自我表现。创新设计的基础是要解决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或完成任务时遇到的问题。
——以上是我整理去年一年多时间看过的设计类文章,
并一字一字打出来的,谢谢您能耐心看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李鹏 2018.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