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这样跟随着世界的悲观论调,“杂志已死,或正在死去”,而一头扎进网络的海洋,移动的天堂,把那个原本有趣、怪诞、疯狂的自己抛诸脑后。
是时候找回来了。
让我告诉你,永远不要低估纸质印刷和深度报道的魅力,优秀的杂志并不会因为数字媒体的倾巢出动而奄奄一息,正相反,在这个表象化的后纸媒时代,他们因为坚实的内容而愈发独树一帜。
感谢这些杂志人的坚守和野心,让高品质阅读依然成为时代主流。
①
Aspirations:Editing and Making Creative Magazines
志趣:创意杂志编成记
出版一本杂志很困难,让它存活在这个残酷的出版世界更是难上加难。但那未必是件坏事。激烈的竞争和缩水的市场,迫使杂志人打破思维界限,力求突围而出——关注更专注的话题、尝试新的形式、创作更精彩的内容等。这一点在艺术和设计类杂志上尤为如此,因为创意人士的眼睛只会留意特别的东西。
《B》是一本韩国的月刊,每期深度介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 “ 平衡发展 ” 的品牌。杂志有韩文版和英文版,是全球15个国家中营销和品牌设计人士的必读之物。每期杂志专注介绍一个品牌。每个选定的品牌,会由一个团队——通常包含一名编辑、一名摄影师和一名摄像师,实地探访其所在国家、办公室,进而获取第一手资料。
《novum 》于1 9 2 4 年在德国创刊, 其时名为《Gebrauchsgraphik》(意为商业艺术)。每个月《novum》展示当代优秀的平面设计、插画、图片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和字体设计作品。创刊80年后的今天,《novum》依旧是世界级的设计杂志,传承设计杂志的经典作品。所有出色的设计师都曾经上过《novum》杂志,能被《novum》选为报道内容,就是业界的至高荣誉。
《Ordinary》(意为平凡之物)是一本艺术摄影的季刊,它每期邀请超过20个来自全球的艺术家,对一样平凡之物进行创作,让它超越平凡。每期杂志在封面附赠一份该期展出的物品。
②
Life & Culture: Dialogue with 11 Editors-in-Chief/Publishers
生活 & 文化:对话11位主编/出版人
翻开一本杂志,就像开始了一段漫无目的的旅程。它是散的,它是杂的,随意翻开喜欢的一页,藉著文字和图片,就这么心无旁骛的读下去,读下去……不一定非要找到什么,获得什么。下面,不妨去肆意享受食物、网球、咖啡这些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吧。
《BRUTUS》自1980年创刊以来,推出过“男人出海是不需要理由的”、“男性的化妆品不需要香味”、“星期天的早上,享受悠闲的香槟早午餐”等主题,带动现代男性注重质量与质感的休闲观念。1983年“设计的王国——意大利”特集推出,设计主题便开始在杂志上占据一席之地。空想美术馆、小津的入口、居住空间学、美味面包教科书……在此后的时间里,杂志慢慢生长并定位为流行文化综合志,题材涵盖书籍、电影、音乐、时尚、室内、食物……
《The Big Issue》是一本创始于英国伦敦的杂志。其内容涵括时事、社会议题及艺文信息,目前于英国、日本、澳洲、韩国等十个国家以不同版本的形式发行。大智文创于2009年底取得The Big Issue Taiwan(大志杂志)授权发行,并于2010年4月1日正式创刊。
《frankie》深入挖掘不同领域:音乐,艺术,时尚,设计,旅行,手工和真实的生活故事。以一种真实而引起共鸣的方式讲述故事,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充满好奇和创意的人们。这些故事或是让你哭,或让你挠头深思,抑或笑到肚痛。
③
Zine
近年来新兴的Zine代表着独立自主的个体出版物,只要有想法和素材就能随心制作属于自己的小书,或记录家庭生活,或收集日常所想,或纯粹的试验创作。Zine突破了大家对传统纸本制作的想象,也带来了丰富的阅读趣味及翻阅体验。
《Rubbish Famzine》自2013年首次出版以来,如今已迎来第六期。但是没想到这本有趣的家庭志背后的制作团队是一个可爱的家庭。一家四口一起完成制作一本杂志,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趣又温馨的事情。
基于“百家被”的概念,这本册子传递出多远民族文化的马来西亚。不同的家庭来此居住,带来不同的习惯和习俗,这是马来西亚文化真实的一面。
五色视觉,是人类眼睛的一种罕有突变,拥有此视觉的人能够看到更宽广的色系。小册子以此概念出发,作者不运用任何颜色来描绘色彩。其富有趣味和知识性,是小朋友学习科学的一本有趣绘画书。
除了闪闪发亮的杂志,独立却温暖的zine,还有一本本美妙的艺术书,用视觉述说着一个个艺术出版人的故事。
和Jeremy Leslie 话“杂志”二三事
慢新闻遇见信息图表
无限想象“绘”数据
BranD实物图欣赏
本期杂志封面有两个颜色,三个不同图案,每一本翻开的都是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