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整合——(第1章 1.3-1.4小节分享)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北京/插画师/9年前/1274浏览
设计的整合——(第1章 1.3-1.4小节分享)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本小节继续讲包豪斯设计学校方面的事

 设计的整合

    沃尔特  格罗比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出生于德国柏林,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设计教育家)是包豪斯设计学院的第一任校长,他认为应该将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起来;

    约翰 伊甸(Johanne ltten,1888~1967,瑞士人,包豪斯早期基础课程的教师,对包豪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怀有神秘主义的思想;

    汉斯 梅耶(Hannes Meyer,1889~1954,出生于瑞士,建筑家,包豪斯第二任校长)构建了细致的造型理论,赋予包豪斯运动以明确的方向;

    莫霍利 纳吉(Laszlo Moholy—Nagy,1895~1946,匈牙利人,设计家、艺术家,包豪斯教师,对包豪斯的发展方向有决定性的作用)以构成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给新时代的造型带来了活力;

    保罗 克利(Paul Klee,1879~1940,瑞士人,抽象主义大师,包豪斯教师)和卫斯理 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8~1944,出生于俄国莫斯科,感性抽象主义大师,包豪斯教师)致力于在研究造型的过程中探讨生命问题,力图以生命有机体所具有的秩序与力量作为原型;

    奥卡 席利玛(Oskar schiemmer,1888~1943,生于德国,艺术家、设计师,包豪斯教师)则将非日常的现代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成果用于他的表演艺术。

   

    他们个性不同,却从各自的向度出发,为包豪斯的形成贡献了力量。

   

    正是因为群星汇聚,相互映闪,包豪斯才得以形成。


    如果用显微镜式的观察方式对他们一一进行仔细探究,会发现有许多头绪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站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交集点上,远远眺望包豪斯运动,可以看到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我们都很清楚,在面对历史的时候,如果不把眼睛眯起来,慢慢眺望,就会容易在某一个局部中迷失,失去看到整体的机会,更谈不上抓住它的本质了。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回望包豪斯时,要像我们平时眺望银河系时一样:首先先从整体上去把握它的精神,进而面对它的本质。


    在现代主义的框架中,包豪斯运动为“设计"概念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形成的契机。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


    约翰 拉斯金和威廉 莫里斯播下了现代设计的种子,并对其进行了培育;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又对这片土地进行了耕耘;这些最终促成了德国包豪斯这棵嫩芽的萌生。

   

    现代设计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人们通过工业产品和彼此间的沟通对生活品质有了新的体会。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正当设计之树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整个世界却被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着拼命前行。在这样的洪流中,设计也无法幸免,只能一个劲地奔跑。


    无论是约翰 拉斯金还是威廉 莫里斯,还是包豪斯,在他们设计思想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社会主义色彩。


    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与经济密切相关,约翰 拉斯金和威廉 莫里斯对此心怀厌恶。魏玛的包豪斯是在社会主义的政府背景下诞生的,可以说,是社会主义风潮带动了包豪斯思想的形成。


    带有一些理想主义成分的社会伦理关系是设计概念得以生成的一个前提。这种思想概念越纯粹,在以经济发展为圭臬的土地上的实施难度就越大。


    经济发展的原理非常明了。为了拉动现代人的消费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为了使这些产品能够作为消费对象流通,各种媒体竭力进行宣传,广告传媒随之迅速进化。

 

   设计被非常有效地组织到了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


   本节全部分享完毕了哦,希望对大家的设计之路能有帮助哦

9
Report
|
2
Share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IP设计合集 DGS FRIEND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