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独立家具设计品牌那些事儿
关于国内独立家具设计品牌那些事儿
——
早在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关注了这个问题
到如今,终于能有些自觉值得分享的东西给各位了。
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党心宇,一枚野生的家具设计师,目前主理居也和QICITA两个品牌的产品设计和开发工作,运营微博居也以及微信公众号居也的陋室。
由于在初期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支持和鼓励,而且基于常见的崇洋媚外精神,其实推荐国外的设计品牌设计师的文章信息蛮多的,而对于国内我们切实能接触到能买到的品牌信息反而少,于是就想着那就在公众号做一个针对国内家具品牌的整理工作,以此来表达感谢吧。
这事儿开始的时候,有之前的资料积累更新起来相对轻松,频率还正常,后来因为产品开发的工作越来越繁杂,当然自己也偷了懒,到目前为止陆续整理了57个大大小小的家具品牌,列表我就不罗列了,不想把这篇回答作为公众号文章的一个集锦,想要了解的就去公众号看吧。
在做系列整理的时候,公众号的后台常常会被问到,你所选择的品牌依据是什么呢?
那不如这样,既然叫国内独立设计家具品牌
我就把这个名称,一个名词一个名词的拆开来,挨个儿的聊一下吧。
——
国内
今年是个爆发年,无论是新品牌的数量,老品牌的销量,还是媒体公众的关注度。
在整个的经济环境比较糟糕的状况下,家具行业也不例外,但是在家具行业的细分领域中,独立设计家具品牌称得上是逆势而为,稳步增长,偶有爆发。
当然,首先因为其占有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实在还小,只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其中所增长的部分,很大程度上是从传统家具当中出逃的部分,而且,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出逃的比例将越来越高,不过这是后话了。
那为什么出逃?
随着经济的水平的提升,以及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品牌宜家和MUJI在前些年的大面积扩张,把一批人的审美培养到了一个合理的程度,其中的中坚力量是已经基本经济独立的80后,85后到90后新中产,现如今快速的信息对于审美的提高也有着显著影响,那,市场在寻找宜家之外更有品质的选择,品质消费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了。
这里要插一句,宜家在中国没有电视的广告投放,宣传形式基本是画册以及卖场周边的海报,重点就是物超所值,表达的内容在于无论是9.9还是9999,你所购买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出自设计师之手,而质量,它确实可以用一段时间。
反观宜家在国外的宣传,则更多表现着产品的丰富有趣与多样,以及它能满足你的有所生活需求与需要,这里放几个有趣的广告吧。
英国宜家魔镜 随时随地赞美你
宜家最新广告:BEDS
IKEA家居广告宣传片制作【NVCC新视影视制作公司】
作为对比
要低价去宜家 IKEA 2014电视广告 读心术篇
好,再回来,正是由于市场的导向,也算得上是厚积薄发吧,今年诸多老品牌的销量有了井喷的增长,以及,前些年产品部分没有盈利的品牌,今年开始盈利了。
那新品牌和设计师呢?
随着进入了一个强调自媒体属性和粉丝经济的时代,开始,变得容易了,设计师们有了更多的渠道和平台去展示自己,更多设计师的内心也不再安于被动的完成而转向了主动的表达。
但是,想要做好很难了,因为碎片化的时间与信息接受习惯,以及自媒体已经并不是那么容易去培养和圈粉了,想要做的好,除了东西要足够的棒之外,你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过,至少开始变得容易了不是么。
话说回来,各位拓荒的前辈们,即使是在自媒体萌发的初期就进入并按照粉丝经济的思路去运营,也都是经历了几年的默默耕耘才得以有今天的成绩呐。
最后来说说媒体和大众吧。
今年,媒体的关键词从工匠精神,手艺人到手工手造古法等等,一时间好像大家从对物件的关注转移到了物件背后的人与那双手上了,另外从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建立了多少的木工坊就看得出有多火爆了,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跟风的人,太多的人想来分一杯羹,好像全民都在挖勺子盘子做笔做筷子一样。
这跟家具市场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说,自我实现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是空前的。木工,皮具,毛毡,料理等等这一系列的体验式经济形式则无疑让看似高级的自我实现变得容易了很多,而创造所能带来的除了自身的愉悦和成就感之外,也将改变一个人对于价值的认知,更加明晰一个好物件真正的价值所在。
再说的明白点儿,体验式经济让人对于某一类产品的价格上限提高了。
总而言之,环境确实是在慢慢变好,但是真的落在销售终端上,要做要等的还很多。
独立
作为一个从开始就野生的家具设计师,有句话说好,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从零开始,自己要去完成所有的资源整合,确实不容易,不过我一直觉得我运气还不错,还记得第一家合作工厂的推荐人是在义乌偶然遇到的乐文声先生,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弯路也走,所幸没走太多也没白走。
但是对我来讲,独立这件事儿,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一个人或者很小的团队或者小而美。
独立所表达的,更多是说,对于设计是有设计师自己的理解和坚持,无论境遇多么的糟糕窘迫,依然愿意付出百倍努力始终如一的践行下去。
这是一种精神,你说呢。
设计
创造是一件极尽客观之后再极尽主观的表达,而设计作为创造的一个分支亦然如此,一个设计师一定是能对所接收的信息去做自己的沉淀积累转化然后表达,如果不能,那我就叫他美工画图狗程序猿,也正是如此,让一个设计师去评价另外一个设计师的设计基本等于耍流氓。
因此在所有整理的品牌文章当中,我都未曾评价,而是尽可能的去找到我认为是好的点然后讲出来。
其实目前独立家具品牌的设计风格很集中,系列整理到最后会犹豫,虽然还未到千人一面,但至少,属于其品牌本身的基因确实是愈加难以寻找了。其中,最多的莫过于新中式和脱胎于无印良品的基本款了。
新中式近些年很热闹,可是目前所谓的新,大多都是在对古典中式明清家具的线条和装饰做减法的思路上,还是在用现代美学去表现着中式古典的形式感,思路单一,对于打破中式家具的局限似乎有些乏力,不过这其中让我个人印象深刻深受启发的是卢志荣先生的设计作品,真正脱离于形式,而从人与家具的互动上,去表达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精神。
中式的家具,自古以来,无论是体量还是工艺手段,极具形式感是其很重要的一个特点,这里的形式感不单单指家具的外在表象,而是说中式的家具和家居用品对于整个家居环境氛围的提升和渲染能力也是尤为强大。
也正由于这样强烈的形式感,以目前受众的审美能力来讲,很难把其中的一两件作为单品来搭配使用到非常协调,因此对于大众市场,新中式处在了一个曲高和寡的境地。
哦对了,相对较高昂的价格也让其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更多的被用在了商业空间当中。
目前大众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脱胎于无印良品的基本款家具了,去淘宝搜搜看,就能发现这类设计风格的家具标签很统一,基本上是日式,北欧,小清新,文艺等。产品设计也多是功能性的角度出发,不会过多的去考虑设计感以及材质的多样组合,更多的,在于凸显其产品对于生活习惯的细节思考来引发用户的共鸣。
契合当下主流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趋向,确实,基本款对于生活来讲已经足够了。
不过好在,有设计师前辈依然有着不同的设计思路并且表达出来,或有趣,充满色彩;或精致,不失优雅;或独特,别有风格。
总之,总要有人来做不一样的东西。
那么,就好像程嵩所说:
如果一辈子只满足于吃回锅肉,那肉夹馍怎么办?那锅包肉怎么办?
家具
家具就好像一个家的衣服,假如都是基本款,真的好么?
基本款百搭,是衣柜中的必备,在任何一个场景下都有它的用武之地,但它并非亮点,一定要在基本款的大框架下,找一些小的细节去体现你真正的品味。
回到家具
基本款家具目前是大众市场的首选风格,不谈它脱胎于无印良品,让受尽无印良品熏陶的各位觉得这才是应该的生活方式,更想说的在于,每一个家的家具都不该只有基本款,那样的环境中,呆久了会生厌,你就会用一幅挂画,一款地毯,几个抱枕,些许绿植,慢慢的丰富它,填充它。
那如果从家具开始就是多元的,是不是也很棒呢?
就以客厅家具为例,组合沙发是国内的常规选择,但往往国外的客厅当中会有沙发,沙发椅,休闲椅和各种不同的凳子,它不会拘泥于同一种风格或者产品,多变且有趣,这才是生活。
生活是多样的,那么,家也应该是才对。
品牌
人们不爱看广告,但都爱听故事。
于是现在的品牌越来越多强调的,是生活方式这件事。
生活方式的表达很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有故事性,大家不排斥,而在于有关生活方式的塑造过程中,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共鸣则会加深用户的品牌黏性,这是个很棒的良性循环。
对于以上营销的范畴,我不专业,这部分更想分享的也并不是这个。
这个部分想要思考的是,你究竟更愿意站在产品前面还是产品后面。
再具体一点,就是说你是想去创造一个品牌,还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品牌。
它关乎着整个过程中,你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源泉是哪里,而这是激励你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所在。
在开始之前,想清楚这一点,可能比你要讲好一个故事来的更重要些。
——
这五个部分能聊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很难一下讲完,而且本篇不想拿任何一个国内家具品牌去具象化这些东西,希望能带来更多思考给大家,以上5点如果有哪个方面各位还特别想聊,欢迎各位随时交流骚扰,我也可以再多唠叨几句。
微博 | 居也
微信公众号 | 居也的陋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