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稿

百慕大/设计爱好者/14年前/1238浏览
比稿
hkxman

competitive presentation——比稿。有的广告主不会将广告计划立即委托一家广告公司,而是让多家广告公司彼此竞争,再从中选择最优秀、最满意的广告公司。比稿 

competitive presentation——比稿。有的广告主不会将广告计划立即委托一家广告公司,而是让多家广告公司彼此竞争,再从中选择最优秀、最满意的广告公司。
比稿
  

比稿,competitive presentation,是指有的广告主不会将广告计划立即委托一家广告公司,而是让多家广告公司彼此竞争,再从中选择最优秀、最满意的广告公司。比稿作为广告公司之间获得代理业务的一种公开竞技的方式,一直都被广告界视为体现公司实力的最好方式,也是企业主选择广告代理公司最常用的一种工具,所以比稿从诞生以来就被赋予很多神圣的使命,它不仅是公平正义的象征,而且还是实力权威的展示。因此比稿也就成为了广告公司、广告人职业生涯中的必修课程,如果说你的广告公司没有参加过比稿,那么你的公司就不算是一家真正的广告公司,如果说你做广告没有参加 过比稿,那么你就不能算一个真正的广告人。就这样,比稿成为了广告公司和广告人前赴后继的事业,成为了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理论上来说,比稿除了可以让企业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公司也可以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业务。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客户不会因为找错了广告公司而后悔,广告公司也不会因为创意所托非人而颓废。对于整个广告代理业务来说,比稿起到了促进产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真正帮助企业获得了最佳的智力资源,为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很多公司和广告人,在这种公开公平的比稿过程中获得了锻炼,也得到了提升和业务,这对于广告公司及广告人自身的修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广告人,我们非常享受这种比稿胜利带来的喜悦,但是也非常痛苦这种比稿失败带来的挫败。但是不管你能不能承受这种挫败,比稿这已经成为了所有广告人的宿命了。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是挥之不去的,已经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只要我们继续干广告,它将一直在你的身边出现。
  客观上来说,在做广告这么多年了,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并不赞同比稿,因为在我众多服务的客户中,没有一个客户是通过比稿这种方式获得的,90%都是谈判谈出来的客户,比如说格兰仕、董酒、佑康、源安堂、蒙牛冰淇淋、得意牛奶等,大多数客户都是在洽谈中通过碰撞思路和火花之后,双方最后敲定合作的。而且我一直认为,现场问答和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合作草案,同样能够让企业看到广告公司的实力,同时也能够让企业准确找到合适的公司。因为在洽谈过程中的很多认识,广告公司的团队如果能现场解答企业的问题,才是真正体现广告公司专业能力的。相反比稿看起来很公正,但是企业殊不知广告公司为了比稿胜利,往往调兵遣将把最好的团队组织起来,甚至有些公司自己请外力来完成比稿,虽然比稿胜利了但是最后服务过程中却脱节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经常抱怨说,你们广告公司怎么比稿的时候能力这么强,真正服务过程中却总是差强人意呢?答案是,比稿的团队不是真正服务企业的团队,所以根本不可能作到100%无缝连接。企业因此大呼上当,但也只好将就而行。
  而且现在的企业在比稿过程中也不是那么纯洁了,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是那么大公无私的,很多名义上说比稿,实际上早已内定,只不过是让广告公司走过场而已,很多广告公司最后只不过是别人陪标的工具,比如说年初我们有同事在做比稿时,客户给几个公司发标书时,竟然内容不同,企业给我们同事的标书竟然和给其他的公司不相同,结果可想而知。这种黑标其实已经非常恶劣了,但是作为接标的广告人,就要有及时审查,别最后被企业的人出卖了都不知道,还满以为和企业关系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方,这实在是罪过之极。另外四月份我自己参加了两个比稿,一个投入我们公司很多人力物力的竟然没有成功,另一个虽然只不过用了几天做方案,但是却轻松过关。这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按理说第一个应该稳操胜券的,但是结果确是跌的很惨很难看。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和我们接触的人最后都换部门了,所有比稿过程中,企业采用的现场开标的方式,也是有违背比稿规则的。企业竟然没有通过总公司的审核就开标,道理只有一个,那就是比稿只不过是在走形式,我们也只不过是一个陪标的公司而已,和其他几家公司一样,成为企业玩弄的对象。
  更有甚者,一些没有道德的企业经理人,为了稳固自己在企业的位置,开拓自己的市场思路,便用比稿的方式来偷广告公司的方案,在自己没有思路和想法的情况下,借助广告公司的手和脑袋来完成方案,广告公司在比稿过程中提供很多思路之后,企业经理人便在几个广告公司的方案中删删减减、拼拼揍揍成自己的方案,最后想公司领导汇报成自己的东西。这种骗方案的事情,虽然不多见,但是也还是常有发生的。
  而且在决定参加比稿之前,必须充分了解企业才去决定,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参加国际公司的比稿比参加中国企业的比稿更好,到不是说外企有多么好,中国企业有多么不好,主要是因为外企比稿时相对更公平公正一些,中国很多企业都是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稿胜负与专业能力基本没有多少关系,广告公司只要能搞定关键人物,基本就能够无往不利。所以如果要我选择中国企业和外资企业比稿,个人比较倾向参加外资企业的比稿,这样不用担心老外使坏心眼,只要创意够好,就不怕比稿。另外就中国的企业而言,国企和私企的比稿也有区别,相比之下私企的比稿又比国企更好一些,私企比稿老板坐镇,牛鬼蛇神不能随便使坏,广告公司只有方案够好,基本上能够拿下。而国企因为机制问题,而且很多潜规则,在没有摸清楚企业风水就去参加比稿,结果只会是吃力不讨好,浪费自己的人力物力。
  所以如果放在国外或者10年前的中国,我觉得比稿对于广告人来说还是非常好的专业展示机会,有能力的人都喜欢去比稿。但是在当下这个混乱的环境下,比稿已经成为了很多广告公司的一个鸡肋,是真正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公司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不说,更重要的是得到的却是别人冷漠的对待,这就是广告人的悲哀。所以在参与比稿时,广告人一定要有清楚的判断是否值得去比稿,一般情况下我认为有三类比稿不能参加,第一类是没有很好客户关系的比稿,公司与企业没有很好的客情关系,参加这样的比稿除非是运气好又专业强,否则一不小心就成了陪标对象。第二类是非自己强项的比稿,不是自己公司传统优势行业,这类比稿虽然客户很好,也需要慎重考虑是否参与。第三类是没有层次的比稿,参与比稿的公司非与自己同级别或者比自己高的公司,否则参与比稿之后成功了胜之不武,没有成功则丢尽公司的颜面。总之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盲目的参与任何比稿,宁愿养精蓄锐,也不要盲目投入。
  其实不管比不比稿,作为广告人,我们必须自己珍惜自己,企业是不会珍惜广告人的,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里,我们只有充分的自爱、自尊,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我们仅仅为了获得业务,而不惜去放弃自己原则,将专业抛之脑后,满足企业的贪婪,其结果我们也会被人抛弃。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用比稿的专业精神,去继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和未来。
1
阅读原文
|
Report
|
9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