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密码验证交互设计过程思考
随着近年来各种移动设备的普及,其随时随地的便捷性也带动了移动视频行业的发展,随之而兴起的UGC(用户生成视频内容)也逐渐成为了各大视频行业的重点发展策略。 为了支持UGC部门的产品需求,需要针对验证密码进行交互设计。
设计背景分析:随着近年来各种移动设备的普及,其随时随地的便捷性也带动了移动视频行业的发展,但仅仅依靠花大价钱买断剧集来吸引用户并不是长久之计,随之而兴起的UGC(用户生成视频内容)也逐渐成为了各大视频行业的重点发展策略。
为了支持UGC部门的产品需求,需要针对用户生成视频内容提供一种设置密码和输入密码的机制,设置密码在UGC上次内容的设计中已经完成,现在需要针对性的来对输入和验证密码进行交互设计。
那么首先我们先不要急着动手,了解下这个设计项目的当前逻辑是怎样的?用户可能会使用到验证密码的场景有哪些?
用户输入密码的逻辑应该是一种判断,当某用户ID打开某个加密视频时,系统需要进行先行判断,如该用户ID为上传该视频的ID,那么跳过验证密码页面,直接进入播放页面,若该用户ID不是上传该视频的ID,则进入验证密码页面,进行密码输入和验证,若密码正确则进行播放页面,若不正确,则提示密码错误,需要重新输入。
用户可能使用该验证密码的场景有如下:1.视频上传者发布的视频链接,用户点击链接后跳转至该视频密码验证页面(WEB半屏场景);2.用户正在观看某视频播单,而该加密视频正在播单中,随着播单的顺序播放而自动跳到用户的播放界面中(APP全屏场景);3.用户点击或搜索到该上传者发布的视频,点击进入密码验证页面(APP半屏场景)。
那么我们首先从发生率最高的半屏场景入手设计:
下面是三套方案,第一个和第三个方案更贴切用户场景,第二个方案则更遵循当前已有的逻辑(看不清可参照附件交互稿):

完成低保真方案设计后发起设计和产品的讨论会,针对三套方案出现了多方分歧,以下是我整理的赞成者与反对者的分歧点:
方案一:密码输入弹窗验证方式。
赞成者:密码输入弹窗验证的方式从层级上而言与键盘保持了一致,同时在场景上能够保证用户的感知,视觉上的焦点也更利于用户输入和感知。
反对者 : 该弹窗交互方式与整体APP的逻辑有冲突,密码报错的方式从未在APP中出现过类似样式,控件需要重新制作和调取。
方案二:跳转密码验证页方式。
赞成者:跳转密码验证页在逻辑上能够与已有的登录页/VIP申请页/UGC密码设置页保持一致,能够更好的做到APP内部的逻辑统一。
反对者:跳出半屏播放页而转入新的密码输入页,从场景上而言割裂了用户的感知,不符合用户的预期。
方案三:播放器小窗密码验证方式。
赞成者:小窗密码验证的方式在场景上联系最为紧密,同时避免了弹窗和跳转引起的干扰和多余操作,在用户感知上最为自然且与逻辑冲突不大。
反对者:在一些小屏手机上显示效果会比较差,不易于点击,也不利于视觉的适配。
那么综合三个方案,无论是反对观点还是赞成观点都的确有各自不可否定的事实道理,那么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验证这些观点。
验证方法1:用户测试——将完成的原型导入至手机上,抽取部分同事和家人进行半屏密码输入测试,观看用户在手机上针对三种方案的测试情况,观看哪种方式操作起来最为自然,并询问用户对于三种方案的感受落差,结果方案二因为场景的割裂感太强而被摒弃了;
验证方法2:全局观念——那么对于方案1和方案3该如何进行筛选呢?很多人认为方案1需要制作新的控件,需要消耗对应的开发成本,而方案3开发成本低,还可以减少一次页面操作,方案3的看起来唯一的缺点是对小屏手机的适配性比较差而已,那么我们此时需要相应的数据支持来决定方案3的优势是否果真如此,下图是视频使用用户的iPhone全部版本机型占比。

从数据表格中可以发现,用户在15年8月18日的iPhone版本机型活跃占比中,小屏的 iPhone 4S和4依然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本着“把方便留给用户,把困难留给自己”的体验原则,方案3的优势已经被削弱了很多,那么再考虑密码输入进入全屏时,密码输入界面又会遇到怎样的问题呢?
下图是方案1和方案3的全屏方案对比:

对比后可以发现,在全屏播放器中验证密码弹起小键盘时,方案1中的弹窗控件的位置自定义属性相对方案3更具灵活性,同时也更兼容和适配小屏幕手机上的验证体验。
那么APP半屏方案筛定方案1后,开始细节优化和标注:

最后将全屏密码验证的方案和流程也补充进方案1中,方案3拟定保留用于WEB半屏上,与产品们确认后就可以交付UI姐姐和开发哥哥们了。


总结:在做交互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很多,即使是微妙的细节设计也要考虑到用户场景中可能会发生的状态(错误状态反馈、用户习惯引导等),还要学会巧妙的结合后台已有的数据反馈和当前已具备的资源(开发排期和产品策略)来进行综合思考来反推自己的设计的合理性,学会聆听,也要学会分析,每款设计因为受到种种实际资源和环境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求达到最大程度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