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在碎片化时间里获取信息的需求增加,信息消费方式的演变,用户对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阅读,音频形式的听读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补充。
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生态中的重要内容平台,推出了「听全文」功能,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内容消费需求。本文将重点分析微信公众号在「听全文」功能设计上的细节,同时对比微博在听读功能设计上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设计目标与用户体验影响。
听读功能允许用户在开车、走路、运动等无法专心阅读的场景下,通过音频获取文章内容,扩展使用场景,提供一个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通过「听全文」功能,用户可以在无法直接阅读的场合(如通勤、运动等)获取文章信息。满足“无障碍设计”原则,优化用户体验,使所有用户,包括视力障碍者,都能方便获取内容。
支持倍速播放和进度控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与偏好。
微信作为一个泛社交平台,集成了众多功能应用,满足不同需求,用户常常需要在不同任务之间快速切换。例如,在听读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同时,用户可能需要回复消息、扫码支付、或进入小程序。为了不打断听读体验,浮窗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
但是,听读功能有两个不同的入口,对于首次使用该功能的用户来说,在不同入口的使用路径会影响对浮窗功能的认知和行为预期。
再次点击浮窗,会回到播放器界面,在该界面可以通过滑动前往原文,
注意是“前往”不是“返回”
,不知是不是技术原因,但用户不管什么技不技术,就是觉得别扭,操作后还需要加载进入新的原文页面。
这里播放器与听一听的界面有点像,但功能目标应该是有差异的,可以看出该界面有部分置灰图标的功能还未开放,敬请期待。
相比微信公众号复杂的功能,微博只提供简单的播放控制,并且不支持在文章内应用,使用户能够迅速获取短小的信息,适应碎片化的使用场景。
尽管长文章适合使用听读功能,但至于为什么微博的文章不支持听读功能,可能出于对内容特性、用户习惯和品牌定位的考虑。微博更倾向于保持其短信息快速传播的特性,而不是延伸到深度内容消费。
截至发文,微信公众号的「听全文」热更新了一些功能细节,为了让更多的用户注意到该功能,在查看向下浏览文章内容时,界面右上角会出现耳机的图标。
此外,播放器的功能图标已经从置灰状态激活,除了评论功能外,其他功能也都可以使用,用户体验正在逐渐完成一个闭环。这种设计上的细节考量,不仅提升了功能的可用性,也反映了微信团队对于用户体验的快速响应和持续跟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