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奇瑞副总:如何看待与思考汽车设计?科技和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深圳/教育工作者/1年前/268浏览
版权
专访奇瑞副总:如何看待与思考汽车设计?科技和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 采访:王选政 李杰ⓒ 编辑:李杰 李叶ⓒ 视频后期:肖宏耀
受访人物
龚冯友 ,奇瑞汽车设计中心副总经理 ,曾担任观致汽车和宝能汽车的设计副总裁,以及PSA(Stellantis)亚洲业务的前设计副总裁。在国际汽车行业拥有20多年的经验,在汽车设计领域享有全球声誉。他曾负责为中国本土OEM和欧洲汽车制造商设计量产车和概念车。主持和负责的概念车及量产车项目对于所供职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高速拓展和提升,品牌文化在中国市场的融入具有深远的影响。
观点提纯
“全球的汽车设计还是会随着全感官体验、智能电动化、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多维度创新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全球不同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师得灵活敏捷地调整设计策略以适应多元市场的需求。”
《设计》:如果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概括 2023 年的中国汽车设计,会是什么?
龚冯友:量变引发质变。中国汽车设计引起全世界认真关注的开始。
《设计》:结合您的教育背景、从业经历和 2023 年的中国汽车设计发展现状,请从您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汽车设计发展历史做个简要的梳理。
龚冯友:我接触汽车是在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读研究生的时候参与了由美院和奔驰汽车及德国Pforzheim汽车设计学院三方联合主办的“Car for China”的一个workshop,我的一个作品作为5个优胜作品之一参加了当年的1998年北京国际车展。我毕业留校任教后拿到了德国DAAD奖学金,于2000年赴德国Pforzheim汽车设计学院深造,其间在德国宝马汽车和德国大众汽车等设计中心实习并完成了我的第二个硕士毕业设计。之后被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现Stellandis集团)招到巴黎总部的设计中心任职。2008年被巴黎总部外派回上海协助建立集团的亚洲研发中心。当时PSA的中国造型中心团队堪称中国汽车设计的黄埔军校。其成员很多现在已经是各大车厂设计部门的总监,也算是PSA集团对中国汽车市场做过的最大的贡献吧。
自2018年后,我带领团队转战国内自主品牌,先后在宝能汽车及观致汽车QOROS任职,后于2020年加入奇瑞汽车。
最近10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电动车技术迅猛发展,成了中国市场的一大亮点,整个行业都焕发出创新的光芒。2023年,中国汽车设计呈现出跟之前日本与韩国很不一样的历史发展路径:开始更自信、更前卫、更有本土特色的设计实践,还把创新、科技和文化融合得更和谐。这不只是一场挑战,更是一场文化交融的创意盛宴,中国汽车设计为行业灌输了多元化和来自中国的国际化精神。特别是以中国新势力车企为代表,从全新产品维度将EV时代的“新高端设计”进行了定义:具有较高识别度的低风阻电动化外形以及内饰的全感观用户体验及AI驱动之下的智能交互人机体验等,已经在很多上市电动车型上呈现,显现出中国汽车设计在新能源(混动和EV)车型上独特的创造性设计展现。
瑞虎9-外饰
瑞虎9-内饰《设计》:如何看待上海车展国际同行关注中国汽车产品的现象?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例如对于中国设计师的行业地位变化。
龚冯友:上海车展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着实是一项引以为傲的成就。这说明中国的汽车设计水平逐步崭露头角,给整个行业带来了积极动力的同时,造成了比以往更深刻的影响。
首先,国际同行对上海车展的关注不仅是对国内汽车产业的认可,还给我们国内设计师创造了更多在国际舞台上交流的机会, 也有助于将中国汽车设计融入全球设计的潮流;其次,这种认可不是形式上的。这种国际认可对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具有促进作用。设计师们可能会因为这种认可而更有动力,把更多新鲜创意源源不绝地带到汽车设计里,提升未来中国汽车设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此外,这也是个双赢局面。国际同行的关注可能带来更多合作机会,从设计到技术研发,这种合作不仅能提高国内汽车产业的水平,也能让国际市场看到我们设计的更多亮点和特点。
总之,中国汽车产品在上海车展这个国际舞台上引起国际同行关注的现象,不仅是中国汽车被认可,也提升了中国汽车设计师的地位,也把国内汽车设计推向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设计》:2023 年的中国汽车设计相较于纵向的本土历史比较和横向的全球现状比较,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和问题?在产量和出口量“登顶”世界的背景下,我们是否可以提出建立中国汽车设计标准的话题?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包含设计)是阶段性领先还是时间差领先?
龚冯友:2023年的中国汽车设计相比于历史上的国内发展和全球现状,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和一些让人需要更深入地思考的问题。
明显特点:
1. 时尚创新:2023的中国汽车设计特别强调设计创新,我们的汽车设计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过去模仿的老套路,融合了科技感和东方审美的设计风格,有了更多未来感和本土特色。
2. 国际化:中国汽车设计越来越向国际看齐。设计师们不光关注全球的设计潮流,还从本土文化里汲取灵感,让中国车的设计在全球舞台更中国、更国际。
3. 新电动化造型:中国EV市场的渗透力高速攀升,推动了汽车电动化造型创新发展。具有低风阻和科技感的外观,以及全感官的内饰体验、智驾和智能座舱,让中国的电动车设计独具魅力。
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 设计语言仍稍许缺乏个性:尽管中国汽车设计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在设计语言上还有太多隐藏的模仿,缺乏提炼属于自己品牌的独特的设计语言。在未来,需要思考如何将我们的文化特质以一种更好的国际化表达融入我们的汽车设计里, 来形成由内而外的有精神内核的中国原创设计。
2. 设计师团队的多样性:要建立国际化设计团队,鼓励展现多元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碰撞,传递并呈现中国文化的多种可能性,形成更国际的中国汽车设计。
3. 可持续性(环保)设计有待加强:随着全球对可持续性(环保)关注的增加,中国汽车设计需要更加关注可持续性设计,适应未来国际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汽车设计标准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是某些人的自high。试问是要建立奔驰的还是保时捷的,抑或阿斯顿、特斯拉的设计标准?因为我们的车都有太多欧美品牌的影子。可能这不是我们设计师的初衷,但国内鲜有车企有胆量去做原创的东西,或者说车企的领导没有人懂原创设计,营销的领导也不敢去在市场上尝试,毕竟销量是衡量他们KPI的唯一标准。于是,我们的设计是一种伪原创设计,好的原创设计只停留在概念车阶段,甚至都没有机会。于是我们在堆砌配置给消费者一些看上去很美但实用性欠缺的东西,在造型上做各种细节的伪装,以此来避免别人说抄袭和企业规避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层面的风险。所以,现在谈中国汽车的原创设计乃至设计标准还为时尚早,美学层面的客观标准是一直存在的,不需要去人为设定。更不需要非专业的人去做专业领域的事。
至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目前看来是阶段性领先。在电动车技术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了领先地位。但是这个领先能否一直保持,就要看我们还能否保持创新和对未来技术的不断投资。总体来说,中国确实有望继续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FULWIN-外饰
FULWIN-内饰 《设计》:在上述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设计观念、设计团队、设计方法有什么样的变化?企业对于设计的认知有什么样的变化?品牌与设计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
龚冯友:设计观念、设计团队、设计方法的变化:
1. 观念上,更贴近本土的用车文化: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崛起,设计观念逐渐从过去的模仿走向强调本土文化属性和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加持的智能化车机体验层面。国内车企的设计团队开始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汽车设计中,使得车型更具中国特色。
2. 更全球化的设计团队: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设计团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很多车企引入国际设计师,抑或是在外国设立中国品牌的设计工作室,在不同的文化撞击中汲取新颖的灵感,让中国汽车设计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3. 方法上,用户体验优先:随着经济发展,用户的需求也日新月异,车企越来越关注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通过更智能、更便捷的设计让驾驶和乘坐都更愉悦。
设计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Hollistic 品牌全方位的形象塑造,产品造型只是品牌产品端的一个展现,车企的设计团队应该在所有视觉传达领域来打造品牌的调性,例如店面展示,周边产品设计,平面/媒体设计标准制定等所有维度来定义和推广品牌形象,使产品和品牌形象完整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可持续的、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系统运作。
设计与品牌一体化Design & Branding:设计是品牌的脸面。过去汽车品牌和设计可能相对独立,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品牌认识到设计是营造品牌形象的一部分。设计不光是好看的车型外表,还要表达品牌的核心价值,形成品牌独特的识别度。
总体而言,中国汽车设计在观念、团队和方法上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企业对设计的认知较以往提高许多,品牌与设计结合更加紧密,而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迭代,从而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系列变化构成了中国汽车设计不断进步的动力。
风云A9-外饰
风云A9-内饰《设计》:Cybertruck 对于您而言,是一种什么样的设计,它对汽车设计和汽车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它的造型风格、材料应用和设计逻辑是否会开辟新的汽车进化路线?
龚冯友:Cybertruck 这款车的设计确实是大胆无畏,非常有颠覆性。但它仅可能存在于特斯拉这个品牌,伊隆·马斯克特立独行的个人IP和特斯拉自身的品牌价值可以让这辆离经叛道的皮卡造型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但我个人并不欣赏Cybertruck的设计,我觉得它过于冰冷,过于犀利,除了独特的轮廓外缺乏美感……当然,这也取决于消费者的个人审美。但Cybertruck确实在设计上有一些独特的看点:
1. 首先,它具有别具一格的外观:Cybertruck的硬朗的线条和不锈钢外壳,营造出一种非常独特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2. 其次,新材质和全新制造工艺的运用:车身采用不锈钢材质整体冲压成型,使得 Cybertruck 在视觉上脱颖而出,打破了传统汽车材质的常规。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量产车车身强度和刚性。
3. 注重实用性:设计理念强调实用和功能性,特别是在强调高性能和高整合度方面。其极简化装饰的理念与传统豪华汽车追求的繁复奢华的设计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不知道Cybertruck是否能引领设计潮流,这还有待观察,而且对于特斯拉自身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有设计风格的延续性,和Tesla现有车型的保守造型相比,反差巨大,没有造型语言的延续性,我们不知道Cybertruck 的造型在Tesla的产品矩阵中会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还是会影响Tesla后续所有车型的造型语言,坦白地讲我个人认为不会。但Cybertruck 的设计挑战了传统的汽车设计样式,其大胆的外观和新材质的尝试可能激发其他汽车制造商勇于尝试更大胆创新的设计。Cybertruck 采用的不锈钢材质可能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对于材料科技的进步。这有望促使制造商寻找更轻、更耐用、更低成本与更环保的材料。
但Cybertruck有可能改变传统的消费理念:Cybertruck 的设计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这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汽车的期望。未来可能有部分消费者可能更加注重汽车的性能、可靠性和先进性,而非传统的外观和豪华。Cybertruck 所提出的设计理念或许会开创汽车发展的新方向。它可能激发汽车制造商重新思考汽车的本质,改变传统上对于成本的配比,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更可持续、更实用的方向迈进。
存在的既是合理的,Cybertruck是对传统设计观念的一次挑战,作为设计师我们都渴望看到创新的东西,好的设计无关美丑,虽然我觉得在很多设计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待商榷,特别是前脸的design exceptions。让我们再给些时间来看它在未来对整个汽车设计和制造行业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吧。
基因/ GENE-外饰
基因/ GENE-内饰《设计》:AIGC 对汽车设计有什么样的影响;Sora 被 OpenAi 称为“世界模拟器 World Simulator”,按照这个迭代趋势,汽车设计会怎样变化,汽车设计师还会继续存在吗;汽车设计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
龚冯友:AIGC 对汽车设计的影响:设计师通过这个新工具能更快地产出方案,给设计过程赋能,可能还会对传统设计方法发起重塑。而从我的理解来看,Sora 就是个超级仿真高手,对汽车设计师来说,这个新工具可以让他们在虚拟环境中快速让设计可视化,从而节省成本和时间。照这个趋势,这些技术将可能提供海量的设计方案和更准确的设计方案演化。
按照迭代趋势,汽车设计会怎样变化:随着这一波迭代,人工智能和仿真技术发展,毋庸置疑汽车设计在过程中会变得更智能高效。设计师能用算法将消费者的需求融入设计方案演算,能迭代出更高效、更个性化的设计过程,成为富有设计师个人属性的高效智能设计工具。
既然AIGC是一个工具,就说明设计师不可能被取代。对我来说,AI 是全新的数字智能工具。但是如何用新工具去呈现 “打动人” 的创意和审美,还得仰赖设计师们在AI工具上输入各种相关的提示词,并对其不断修正,才能借助AI 生成设计师想要的有价值的设计输出。所以,未来的汽车设计师是AI 赋能的创意设计师,他们会变得更快、更强、更有效率。
汽车设计永远是个充满创造性、活力充沛的行业,是科技和文化艺术完美结合的平台。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会不断赋能汽车设计行业。就像AI取代不了设计师本身一样,它同样也取代不了设计行业。
《设计》:全球车企的战略定位在发生剧烈变化,这对于汽车设计而言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汽车设计如何兼顾生存和远方。
龚冯友:全球车企的战略定位目前有些显著的变化。面对中国市场的电动化不可逆的趋势,全球车企在电动化技术及产业链,以及电动汽车生产及使用成本都普遍高于中国市场的现状下,日本和欧洲纷纷对产业电动化策略进行了调整,和中国市场有逐渐分离的趋势。未来的电动车市场有可能是中国市场一枝独秀。但全球的汽车设计还是会随着全感官体验、智能电动化、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多维度创新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考虑全球不同细分市场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师得灵活敏捷地调整设计策略以适应多元市场的需求。
对汽车设计师来说,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迎接未来挑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 成为多面手:汽车设计师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草图技法,还得提升其他技能,如数字设计、虚拟现实技术,还得懂人机交互设计。这些多元技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多变。
2. 关注用户需求:不能光顾着设计自己觉得很酷的东西,还得关注目标用户的需求。在每个项目中,设计师们要时刻了解市场反馈,参加产品定义和用户共创。
3. 开阔视野:在本土市场打拼的同时,得留意全球文化和市场趋势的变化。设计师需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客户的审美和需求。
4. 不墨守成规:汽车设计不是教条化的行业,创新精神一直都很受重视。不怕打破传统,提出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推动自身往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5. 关注生活,提升品位:设计本身就源自对生活的观察和品位的积累。适当地让自己从工作中跳开,享受生活本身,可以使你的设计作品更关注生活方式,也更有温度。
《设计》:从产业的角度谈谈中国汽车设计教育的发展、问题与挑战。
龚冯友:中国的汽车设计教育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兴盛而得以蓬勃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1. 技术与创新平衡:有些学生可能过于注重专业技法或专业工具软件的掌握,而忽略了创新性和审美的培养。设计还得具备创意和艺术感的养成。
2. 行业对接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学的和行业实际需求有时不太对路,学生毕业后得费相当大的劲儿适应行业的步调。
3. 跨学科合作:汽车设计已经不再是孤岛,现实是设计已经和多个领域结合到一起。推动跨学科合作,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设计理念,是一个有趣的新挑战。
中国的汽车设计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 全方位培养:除了单纯地培养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意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商业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可能性的预判。注重结构化战略思维的形成和培养,由于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更迭速度快,需要有独立思考,具备商业敏感度、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具备快速学习的跨界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培养结构化战略思维,飞跃舒适区,快速思考,培养学生成为善于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做狭义的造型设计。
2. 产学合作:引入汽车产业合作,由企业赞助项目课题,由企业派驻职业设计师带领学生做workshop,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车企业产品造型设计流程和加速更快更有效的设计技法的提升。
3. 国际化视野:组织国际化的设计交流论坛和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国际上先进汽车设计理念及相关技术,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竞争力。
《设计》:介绍一下奇瑞汽车设计部门的整体情况,2023 年最满意的设计作品和 2024 年即将呈现的内容。
龚冯友:目前奇瑞汽车股份按品牌事业部进行了划分,造型中心按奇瑞品牌、星途品牌、捷途品牌、Icar品牌及奇瑞国际等事业部划分了专属团队。我们目前主要负责奇瑞主品牌及奇瑞国内Omoda和Jeacoo品牌的车型。
2023年最满意的设计作品包括年初上市的瑞虎9和奇瑞新的混动系列风云发布的准量产展车风云A9.
在2024年北京车展上我们即将呈现风云混动系列的第二款全新SUV风云E06,以及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的风云A8PHEV,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Disclaimer
①素材来源 | 设计杂志,采访 | 王选政 李杰 ;
② 版权归原创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③ 若此文章或图片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0
Report
声明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推荐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收藏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