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境下的「品牌设计」

Recommand
深圳/平面设计师/1年前/277浏览
现代语境下的「品牌设计」Recommand
设谋铺

深耕品牌设计数余年,文中所凝结的观点皆为项目经验当中总结得来。

品牌博大精深,深究之后,品牌更是玄学、心理学、辨证学。

部分贴图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现代的商业环境中,消费者的喜好瞬息万变,而且新技术的不断迭代,甚至可以在一夜之间将标准重新定义,品牌方和设计师发现要在传承品牌和追求创新之间实现巧妙的平衡。

但在快速交付的压力和创意能否落地的诸多挑战之间,且在一个充斥着视觉刺激的时代,应该如何定义“品牌设计”?

商业设计陷入了困境,客户越来越依赖风险资本和快速回报,这就迫使设计师要交付更快、变得更不可预测。疫情后的经济萎靡让客户们的“兜里难”变得普遍,品牌设计是一项在企业种的“增值”环节,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优先在产品和销售的基础经营环节中投入,于是愿意在品牌中付费变得艰难。

随着AI技术的涌入,一方面,与其说设计变得高效,不如说设计的产出变得随性,甚至是廉价,一旦设计公司出的方案没有突破性的亮点,或者甲方不愿意冒险的接受他们实验性的方案,甲方就会变得犹豫,于是他们反而愿意会借助技术,或者直接在某些平台上直接用现成的,反而更加高效。

而另一方面,一些具备自身独有风格的设计工作室,凭借作品独创性而被媒体报道或者获得业界认可后,便会引来寻求类似创造力水平的客户,AI技术只会是辅助性的工具,创新和想法才是这些工作室的立足资本。

上世纪大多数品牌重塑的载体是印刷物料,这种形式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才能完成;现代重塑品牌更常见的是数字形式,虽然相对容易更新,却也可能导致大家在制作的时候没有对印刷品那样上心。

数字内容相对于实物,对于消费者来说显得冰冷有距离感,不如一本画册、一张海报更有体验感。再独特的新形象,如果与消费者最主要触点就是一些在软件上的宣传内容,也会很快失去魅力。

在现今社会,往往一些能够出圈的设计并不在于设计本身,而是因为其背后有某些商业行为在推动。最典型的就是品牌的联名行为。比如出圈制造机瑞幸,与椰树和茅台的联名,不光搅动了设计圈,在整个商业营销案例当中也足以称得上经典。

其他诸如:

小米×原研哉、喜茶×藤原浩、三顿半×高田唯

这样看来,出圈的设计背后的原因远远不止设计的内容呈现,能否带来话题热度,甚至是设计师或者品牌方背后的名气等等,均能在背后推波助澜。

其他邻近行业,比如建筑、装潢业,可以将成本明确拆分为材料和劳动部分,但品牌设计的费用并不容易这样拆分。即便交付时将细项写得再清楚,从本质来讲品牌设计的范畴本就属于不可量化的领域。

在品牌设计里,客户最终买到的是想法、专业知识以及偶尔的天才火花,这些都无法通过小时或天数来量化,某些经典的案例甚至是设计师花几秒就能画出来的。于是以低成本获得了“够用”的设计,在一些甲方看来,完整品牌发展考虑中的微妙细节和战略深度显得很多余。在一个没有一致定价的系统中,品牌方无法相信花更多设计费就能换来更好的设计成果。

无论如何,衡量设计价值的维度很多,但是前期想要说服客户拍板定案,则要想方设法提升交付的体验,这也是现今品牌设计师的必修课之一。

知名营销企业H与H,甚至在提案的时候,把设计稿中的效果全部变成落地的物料,做成一个陈列室,用来提升整个方案的交付感。

品牌设计,本质上是视觉传达。

可分为“视觉”和“传达”两部分,前者为视觉元素的表现,即内容;后者则为媒体,媒介的传播,即方法。所以怎么帮助品牌用更好的设计语言去传达品牌理念,才是品牌视觉的核心要义。

而品牌设计如何提高销量,在营销中的作用有多大,这只是品牌设计的附加价值。

依次从设计目标-设计策略-设计表达-设计传播,四个构建品牌视觉的步骤进行逐步推演,推演中总结经验。

{01} 设计目标

最终的「设计目标」是为品牌带来溢价,最终的服务对象是用户,如何深入研究用户才能更好的为品牌赋能。

品牌建设就是在用户心智里搞认知基建。

设计在整个品牌服务周期中的价值,在不同的层面会有下图中的进阶关系。从设计的价值来反推「设计目标」,明确设计的任务方向,在前期的策略中也是至关重要。

设计价值金字塔:

{02} 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就是要找到专属于品牌的设计语言。在品牌理念下,用相对统一的设计框架,生成某一种视觉调性及风格,并通过灵活多变的延展规则孵化出整套视觉体系。

比如MUJI,除了产品, MUJI的广告、图像的拍摄方式、字体版式、以及广告文案中的文案句式风格,都渗透着MUJI的美学范式,他是流淌在所有表层形式语言(产品设计语言、平面设计语言、包装设计语言、文字形式语言等等)背后的美学原则。

定义美学范式:

真正好的美学,是看完策略的阐述后,便能想象出其美学的感受甚至内容,

而当受众看到呈现后又会有意料之中却又情理之外的体验,好的品牌设计正是如此!

很多时候,品牌升级换新,需要就是设计师找到企业需要继承的核心,也就是品牌基因,这种基因是品牌策略去定义的,设计师的工作是找出来,然后继承,设计上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品牌基因进行:

在制定「设计策略」的时候,可以先区分品牌营销层面的设计和为了品牌长效发展而留存的设计。

将二者分开讨论,而不是在品牌设计中既希望能够承载品牌不变的部分,又希望有足够强的视觉刺激让品牌具有张力,因为极具张力极具形式感的视觉是有时代性的,而经典舒适的视觉才是品牌的长效表达:

品牌服务周期:

能够迅速的钻入你的脑袋让你记住,疯狂之后便迅速归于平静,于是消费者的目光便会转移,这样的设计就是短效设计:

类似下面的餐饮类的品牌:

视觉内卷的时代,温和的设计反而出圈。与其他炸裂的视觉相比略显温和,但就是这温和的力量在视觉红海中突出重围被用户记住,这就是长效设计的力量。

类似下面的品牌设计:

从品牌方的类型来看,主要有B端客户和C端客户,两种不同的客户从产品、渠道、受众都不一样,

品牌设计呈现的特征也会有所区别:

{03} 设计表达

在设计策略的定义下,通过最适合的「表达要素」,并通过一定的「表达规则」,最终形成专属于品牌的视觉呈现。任何设计手法都是共识的总结,设计师不能站在高处改变表达规则和引导审美,规则和方向一直在大众的手里。

一、表达要素

01. 品牌logo

以前的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所有印象都会浓缩在一个logo里,所以早期的logo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都需要有深刻的理念支撑,能够阐述丰富且符合企业发展概念的logo就是一个好标志的重要衡量标准。设计上难免会出现形式大过内容的情况。

时至今日,logo不在代表所有,logo在品牌设计中往往扮演着核心视觉的部分,在画面中不仅仅只是品牌露出,甚至是信息传达的一部分,logo符号化和信息化的应用,正是当下的流行趋势之一。

02. 品牌字体

字体作为信息传达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现代语境下,字体不仅仅作为信息的载体,还可以作为一个符号图形的形式出现 ,模糊文字与图形的边界,在品牌露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03. 品牌色彩

在眼睛获取信息的一瞬间,色彩往往是最先被人们识别并记住的。相较于以前的品牌设计区别在于,色彩不仅仅是串联整套品牌识别系统的桥梁,更是可以在营销中作为直击人心、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04. 品牌符号

图形符号的重复并且大范围的运用,仅仅只是平面设计的表层应用,在品牌设计中,符号需要赋予企业理念,只有结合图形符号的强延展性与融入品牌理念才是品牌设计的正解。

05. 品牌版式

在以往的品牌设计中,版式只是作为一种处理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片之间的空间关系,仅仅是以一种平面设计的形式而出现。在现代语境下,这种信息的空间视觉感受可以被强化,最终形成品牌特有的视觉调性。

06. 品牌空间

相对于线上来说,线下无疑是让消费者能够与品牌有更亲密的接触。在现代语境下,与传统的实体门店相比,店面设计不再只是简单的将图形符号复制粘贴,而是更加注重沉浸式消费体验,打造让消费者有更加立体感知的品牌识别。

二、表达规则

01. 简单的重复

拼接、重复就是最简单的规则,最简单的规则没有复杂的逻辑,于是便能最快的钻进人们的脑袋。

02. 回归经典

经典的才是经过验证的,经典的才是永恒的,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有些品牌以回归经典的平面规律再重塑视觉规范,反正能出圈。

03. 先锋潮流

探索未知,探索未来依然是一些走在视觉潮流前端的先锋工作室的主旋律。真正的潮流是寻找未知,而不仅仅是和已有的潮流做结合。

04. 制造障碍

文字的形式感在当下语境中,会被刻意的加强与放大,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并在市场中形成差异化,最终为品牌赋能。

05. 去图形化

品牌不再一味的追求拥有图形,而是从产品或者服务中创造出一种贴合品牌基因的外在形式,并形成自己专属的设计表达,最终形成差异化,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

06. 拟人化品牌表达

拟人化品牌表达依然是当今品牌设计的主流。创造非人形态的怪物一点不难,难的是如何在失去类人表情动作的情况下不刻意地传达信息,毕竟观众是人。拟人化视觉表达,是为了建立可以引发共鸣和适合“种草”的设计元素,增强品牌和人的互动关系。

{04} 设计传播

作为品牌设计师,需要具备全栈的能力模型,站在整个品牌服务周期的角度思考。

设计师给品牌方塑造的品牌形象与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并不能等同,用户对企业的印象是通过传播来感知的。而用户是通过触点来对企业形成品牌心智。

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有失真,设计师的核心工作就是将这种传播效率最大化,尽量减少传播过程中的失真。

当用户把品牌传播的内容全部忘了的时候,在下一次购买行为的时候,依然想起某个品牌的某些部分,这些部分就是品牌资产。

4
Report
|
12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我画的🎨vs 我拍的📸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作品收藏夹
设计文章
设计文章
设计文章
设计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品牌全案
品牌全案
品牌全案
品牌全案
作品收藏夹
我喜欢的创作
我喜欢的创作
我喜欢的创作
我喜欢的创作
作品收藏夹
收集
收集
收集
收集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