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摄影里的伪构图主义

苏州/摄影师/1年前/509浏览
静物摄影里的伪构图主义
山林纪

本文为11月12日于上海,为适马(中国)摄影沙龙分享的全文,并附音频纯享版,可阅文字,可听口播。

全文纯享口播: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a4y1m7x3/?spm_id_from=333.999.0.0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适马合作摄影师山林,同时也是国家地理签约撰稿人,《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优秀选手。在2015年底,我开创了中式繁复国风的拍摄风格,也受邀出版过一本书。

很开心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在这里一起度过下午,能够享用这段时光,将会是我非常宝贵的回忆,希望对你们来说,也是如此。

/

那么,我们一起聊聊,今天的主题:静物摄影里的伪构图主义。

在摄影入门时,构图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学习摄影的要素之一。我们除了理解各大参数,如何让画面拥有更好的美感与平衡,那么,构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素养。不论是人像,还是风光与静物,一幅作品,完美的构图,可以让平凡的瞬间,拥有了被流传的机会。

比如大部分摄影入门,都会从植物开始,我们看到了一朵花,怎么记录它,就有考验,也很有讲究。

现在,我们在各大网路平台上都可以看到非常多关于构图教学的帖子,什么三角构图、三分线构图、对称构图、留白构图等等等等,被当做了一种全新学科一般,有规有矩地,分门别类地进行阐述。

/为保护他人权益,此处不放图,各位自行于小某书等平台搜索查阅。

当然,我看到这些所谓的教学帖子,其实是蛮头大的。虽然我也没有资格进行评判,但总有一种误人子弟的感觉。

诚然,构图知识本身,是一条重要的路径,学习摄影,将所见的画面进行要素布局,构图是一种方式方法。不论是摄影还是绘画,对画面各个元素进行位置上的构造,达到视觉平衡,得到氛围美感,都是非常可观的技巧。

尤其是对于刚学习摄影的小白,具有一定权威的构图理论知识,对于技能的提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那么,这里便会有一个点,只要市场有需求,便会产生许多鱼龙混杂、非理性非科学的填充。之所以这样说,一来是基于流量当道的社交现状,二来是基于我自己八年多来,自学的结果而言。那么,就从我来时的路聊起吧。

我是2012年底开始接触相机,一窍不通的状态下,跟着朋友去拍摄livehouse,莫名就成为了一名摇滚摄影师。现在很红的五条人、逃跑计划、木玛这些,我在十年前都拍过了。后来开始学习人像摄影,不过我是一个很I的人,拍人的经验很是欠缺,成绩很一般。甚至一度想要把相机卖掉,撇开对于摄影的执著。

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还好最后没有卖成功,进入2015年的时候,因缘聚合,开始聚焦在三餐四季这个方面,并且在年底时开创了全新的静物拍摄风格——繁复国风。

我的作品在当时掀起了一阵热潮,标签感也非常地足。现在我们看到是我当时的成名作——周岁礼。我当时还写了一段解释,毕竟涉及到地域上的传统习俗,很难直接看明白:

在我老家曾有过一个习俗,是说小孩出生以后,一直没有鞋子穿,当然,这个和地区经济有关,比较贫困,以及一岁的小孩也不会走路,都在襁褓里。直到了一周岁的时候,往来的亲友会相赠周岁礼,一双手工缝制的小鞋子,里面要放上鸡蛋,贴上红纸,加一斤米粉和一块布。

当然,现在这个习俗是早就消失了,时代背景会发生转变,成就习俗的条件就会跟着转动。现在任何事都很轻松,只需要一封红包就可以搞定。那这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今天暂且不聊。

/

继续说回刚才的部分,我开创的这个拍摄风格,因为是在农村老家的老房子里进行,真实再现了自己脑海里对于过去的一些想法,所以画面质感都有非常充足的岁月感。并且,我从开始拍摄到掀起浪潮,我都没有参加过系统并专业的摄影学习,一直是依靠自己积累的审美进行创作。

这就涉及到一点,光影啊造型啊,构图啊,任何的发生与发展,我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架构,而是凭借着自己内心最原始的,对于美的认知。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不被所谓的构图主义约束的状态下,自由生长的灵魂是如何的。

没有什么讲究,我只是想要把手头的东西都加载到画面当中,让它们拥有一种平衡的美感。那平衡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平衡是一种不冲突,是一种舒适,是一种互补,是符合逻辑,以及,平衡,是一种愉悦感。我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最大的情绪,就是我完成了整个过程,我极其地满足。

我追逐的,不是完美,而是满足。

我的作品,质感上,有很强烈的岁月颗粒(这里颗粒是形容词,不是指噪点),也有生动的呼吸,但总有些缺憾。比如,光影不够清朗,布局不一定规整,摆放上有特别明烈的随性感。但,缺憾不是缺点,缺憾是因为照片同时在表达我对生活的看法,毕竟生活从来都是有缺憾的。如果是缺点呢,则不然,缺点更像是一种技术性的失误,缺点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避免,或者说可以进步的。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我再回看之前拍摄的作品,每一张都很平衡,每一张我都很满足,无法再造,并且,没有什么绝对以及必要的意义去分析它们是什么构图。

如果一定要分析,这张,算是什么构图呢?对角线?一个中心?留白?

其实我觉得,什么都不是。它们一直都是生活中的缩影,并不需要被规定成什么法则。

在确定以及肯定的认知里,我相信,许多人都渴望得到一份绝对的参考标准法则——我想拍一个苹果,有什么法则可以立刻拍得很好看。我想拍一把紫砂壶,我应该怎么快捷下手。仿佛,只要套用上了法则,就会得到合理并正确的结果。

当然在善巧的总结里进行尝试,确实是有机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毕竟这就像是一种经验传承,但都不是一种必然。因为,拍摄这件事,存在常规化操作,但我个人认为不会明确地存在着一种绝对正确的结果。

当我们去界定一个作品的正确与否时,必然产生错误,那么就形成了对立。摄影的出发点是什么?摄影技术的诞生,最开始不是艺术的门类,于是摄影一直在模仿绘画。到现在,摄影已经自成一派,形成艺术领域里的一员。我眼中的摄影,是自由的,是包容的,是海纳百川的,是不拘一格的,是无所畏惧的。它不应该被界定正确与错误,它应该只是在链接拍摄者与被摄体的关系。

将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得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眼光与想象,这样的作品,将怀抱更多的呼吸与律动。这才是摄影这个技术,与人与社会之间互动的本质。关注更多情感的注入,而构图的技巧,会随着自我的修养,与审美提升之后,同步并进。

构图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还是审美本身。如果我们不能够拥有一定的排察庸俗的能力,那么,即使通过一些所谓的构图主义总结技巧进行创作,这个根基是不扎实的,并且,有时候会限制到一个摄影师创作道路上的思维发展。

身为艺术门类的摄影,就注定了它不会是突然的,更多时候是架构在大量地练习中,即便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少数群体,都避不开时间的这个基础。何况大部分人,从感兴趣到发烧友,或者成为谋生职业,都是没有特别的天赋的。我在成为职业摄影师之前,有至少半年的时间里,每天用手机拍摄九张照片,练习构图。不需要被建设什么理论,而是脚踏实地的去做。

说到这里,不妨一起来看下我自己走过的一段路。

/

我是自学入门,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拍摄上强烈地依赖了个人灵感,那出于我每个阶段学习的浓度不一,有时候也会灵感枯竭,进入瓶颈期。瓶颈期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任何创作者都会面对到的阶段,而怎么安全地度过,则是各人有各法。

有段时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造型与构图,于是参考了网路上其他创作者的作品进行套路搬运,当然,并不是完全照搬,毕竟道具和拍摄环境是有差异的。从效果上可以看到,和刚才看到的作品,有一些不够丝滑的质感,但显然还是过了这一关的重要原因是:个人的审美,一直在线。即使我在构图上生搬硬套了其他创作者的作品,但我还是保持了思考,而这个思考,就是对于画面的审美思考。

回到我们刚才说到的,构图的前提是有审美建设。那么,现在我们再回看这些教人构图的帖子,不说别的,这些参考图都没有审美,这样的学习是在拉扯的。而授人以渔的位置上的人,拿出这样的资料本身,我会认为不仅和摄影没有关系,也是一种并不友善地引导。

所以,我界定为——静物摄影里的伪构图主义。

/

为什么我会严厉到用“不友善”的字眼,因为面对刚入门学习的人,就是一张白纸,从外界吸收到的教育会影响他很久。充斥全网的伪构图主义,从一开始出发点就是流量奴隶,这样的操作从商业的立场上来说,又非常的常规与合理,毕竟如果只是为商业服务,割割韭菜,本就不必关怀具体的人与具体的成长。不得不说,越是这样的内容,往往有很多追逐者,基本上就是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状态。而这个状态,不止是摄影,是许多领域里都存在的乱象。站在一个更宏大叙事的角度上来说,乱象的存在,是必然且必须的。

没有什么体系,是可以在一种绝对健康的环境里成长并结果的,就像我们去抚养一个小孩,他不摔倒不受伤,并不是一种健康。我今天在这里分享我对于构图的看法,也只是不认同这些理论,但不谈论商业需求。

乱象并行的现状,对于一个真正想要学习,并且渴望进步的入门者而言,能够规避,亦或能够跟随更健康的体系,就像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

中国现代思想家、哲学家胡适说过:一切主义,都含有几种理想,其中有现时可适用的,有现时不可适用的。

现在网路上这些流行的构图主义,都包含了什么理想呢?逃不掉的是刚才说到的流量密码的理想,仔细看,都不是一种授业姿态在做知识,更像是一场为了刺激感官而生成的内容。如果我们要体现一个场景拍摄上的构图,我想至少要有这样的能力去做造型。

这组作品是同一个场景,在拍摄现场,可以自由旋转,任意角度切入拍摄,都可以得到完美的效果。如果要归纳,我想我只会归纳为对角线,一切的一切,都是对角线。由对角线发展和延伸,进而产生各式各样的效果。

在对角线的基础上,再产生而出叠加的平衡,能够保证好最基础的横平竖直,我想这静物怎么拍都是不太出错的。不出错和出彩,有遥远的距离。

为什么我在前面说没有对错这样的对立,现在却又说有不出错的标准呢?单纯从摄影的角度来说,没有对错这些概念;如果是为了呈现静物摄影,保证横平竖直,让观者明白所谓,则有这个概念穿插。再进一步,想要让一张照片直接封神,这其中要下的功夫,就不是我们一字两句可以言明。有的人天生老天爷追着赏饭吃,有的人勤学苦练也未必能开花结果,这个方面今天我们不负赘述。

那还有什么理想?自然是我们前面说的,作为职业而非艺术的商业逐利理想。只要发布的标题上打着“干货”二字,似乎就已经博取了一部分的流量,这是商业的本命。在本命面前,理想要如何摆放,只和个人的需求有关。

回到胡适的那句话:其中有现时可适用的,有现时不可适用的。

这句很好理解,对于构图方面完全空白的选手,在看了这些教学帖子之后,不论是不是伪构图主义,每个人都可以延伸出适用于自己的部分。

如果有了一定的成长之后,带着思考去做这件事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有新的发现,与新的征程。

对我来说,我现在只要拿起相机拍摄,那么必然都是成熟的操作,这只是长期大量练习的结果,以及,第二个原因是,我选用到了合适的器材。

我最开始只有一支40头,那么拍摄静物作品的话,畸变的状况就会比较突出。为了更好地表达产品的形状,更接近我们眼睛所感受到的世界,我们需要选择长焦镜头。

适马这支105mm长焦镜头,就是一款非常好的选择。百微镜头在静物摄影的领域里,可以说是必选的王者,畸变的影响相对较小,体积重量上也比较能日常使用,成相质感上也有很精彩的发挥。如果一定要说缺点,我觉得是取景宽幅小一点,必须学会后退。

如果我们要说得哲学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正好能看清全局。眼观全局,耳听八方,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我成为职业摄影师之后,对于这支镜头的爱,可以说是到了偏执的地步。几乎所有类型的作品,我都可以用它完成。但并不是一种建议,而是一种分享。

最基础的静物摄影,旅行中的风景,茶会人像的抓拍,日常的扫街练习,我可以只用这一支镜头。当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摄影的乐趣,不就在这里吗?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非常感谢各位能够前来,与我共度这个时间。上海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适马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品牌,摄影,则是我一直喜欢并坚持的事。在一切令人欢喜的事物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谢谢大家!

9
阅读原文
|
Report
|
7
Share
相关推荐
我们的冬天像秋天
Recommand
内容含视频
太湖边野茶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窝冬
Recommand
内容含视频
这是我们普通的一天啊~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冬日围炉煮茶
Recommand
内容含视频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构图
构图
构图
构图
作品收藏夹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