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说你不懂设计思维?? 给他看这个
学会设计思维,让你事半功倍!这里是楚白白X!设计湿一枚!
关于设计思维流程的分享
简介:这篇文章拖了蛮久了,一直在整理和总结的过程中,今天抽空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设计工作中对需求的思考、理解,拆分等具体思路,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欢迎大家讨论,分享设计中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也得到自己的收获。文章有点长,感谢观看!
正文:
相信很多刚从事设计工作的同学在面临上级给到的需求时,往往都会拿到需求就打开PS开始做,觉得灵感一下子就来了,啪啪啪打上字开始做,结果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不是这里不对就是那里觉得奇怪,甚至有时候都做不下去了。亦或者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的时候,结果领导一看,换来的直接是推翻重做,很多设计萌新的积极性就这样被打掉了。可能你会说:我看我隔壁的设计大佬就是接了活就开始做的啊?为什么我的过稿率就这么低呢?好了,带着这些问题,在下文中寻找答案吧。
其实你眼中的大佬也许在心中做了以下几个步骤:
一、梳理需求>>>
设计中要想提升项目的完整性和过稿率,前期对需求的梳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是对需求的反推,通过反推需求,可以总览全局,有利于在同一类型的工作中提升熟练度,从而提成设计效率,保证设计的方向是正确的;二则是对需求的拆分,把问题拆分成简单的小项目,逐个击破,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现顾头不顾尾,全全推翻的情况,下面展开来讲:
反推需求
需求的主要目的
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所设计的物料具体是用在哪里的?受众人群大概是哪些?了解了这些就可以知道物料大概的风格,品牌调性。比如就收到的需求是设计七夕的海报,通过了解物料需求得知是用在七夕当天的微博端口宣发,咱们品牌的受众18-35岁的女性偏多,通过这些信息就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海报的一个风格、是大气的还是小清新的?是高B格的还是接地气的?还有属于品牌的严谨性、包括属于自身品牌的一个品牌感等等。这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需求的合理化
很多时候,上级或者其他部门给出的需求往往是有问题的,毕竟术业有专攻,很多时候他们也许不了解平台的规则,物料设计的难度和可行性等等,我们需求针对需求予以判断,看看在时间成本上、实现难度上等等是否合理,通过沟通,完善这一合理性,比如,上级要求出一张七夕海报,尺寸9:16的,在你了解到是用在微博平台的时候,你就可以判断出在微博平台手机端,3:4的画面会更加利于阅读,不会出现画面遮挡,沟通后就可以完善得到更合理的需求。亦或是距离七夕还有三天了,让你出一张3D建模的七夕视觉主KV,在时间成本上,这个需求明显是不合理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主动沟通,得到更完善的需求。而不是上来就直接做,到时间完成不了设计任务,你就是那个背锅侠!
是否有更好的方案
这一点往往更考验设计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对专业的热爱啦。在环境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基于自身价值的展现,判断需求是否有更好的表现形式。还是以七夕海报举例,品牌针对七夕节点推出了活动,让你出一张海报,现在时间还很充足,我们可以考虑出动态海报,3D小视频等表现形式,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视觉也许会更加吸睛,从而达到品牌传播或者促进变现的目的。
拆分需求
反推需求如果说是在优化需求,那么拆分需求则是更加注重执行了。拆分好需求能为我们节省设计时间,大脑的思考成本。针对环节做当下环节该做的事,从而提升效率。
复杂的项目简单化
针对一个品牌比较大的项目,往往要设计很多物料,尤其是针对部门上级、项目负责人等而言,拆分需求,分配任务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拿品牌代言来讲,设计这一环节就要准备:预热海报、活动海报(盲猜海报)、代言主KV、新媒体平台宣发,直播海报等等。在设计需求分配合理的情况下,往往能事半功倍。又或者很多设计师都有手上同时出现n个活的情况,这个时候更需要拆分了,根据时间和重要程度,优先做重要的事,不被任务所困扰是很重要的。有时候自己做一件很感兴趣的时候,突然插进来一个急着要的活,我也真的很emo啦! 题外话:希望china没有996!
简单的需求流程化
针对一个需求,在你得心应手之后,肯定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了。比如设计海报,字体、图片、排版、调整细节等各方面,无所谓先后,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就好了,但切记做做字体又去找素材这种,养成这种习惯就很容易出现做着做着不知道自己做的什么的情况了。我认为和插画师画插画一个思路,都是由浅入深,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一个过程。这里不过多赘述。
二、设计>>>
现在到设计环节了,相信做过设计的都知道,很多时候都要面临改稿的情况,有的时候甚至要改十多次都很平常,在这里,我只能说前期对需求的理解很重要了,当然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都不一样,在理解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前期分析和理解上级或者策划的修改意见是很重要的,有些时候,要了解他们修改意见中的设计语言,不能只看表面哦。
一设:设计进行
参考
很多设计师做设计往往不喜欢找参考,拿起来就直接做,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子,这样难免缺乏系统性。其实在面临很多设计和项目时候,找参考是必不可少的,大神们往往光参考都能找好几十页PPT。找参考就相当于在做市场分析调研,这一步也是为了方向和效率服务的,避免前期咱们的大方向就错了。很多时候需求方也会给到一些参考,他们给到的参考往往只在于“感觉”。我们自己在实际动手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找参考。大的点可以从同类型的竞品/作品、设计风格、色调、字体效果、板式这几个方面来找,当然还可以分的更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几个方向,很多时候也会出现自己想要的字体,色调,风格在一张作品上出现的情况,这样就更好了。具体找参考的渠道这里先不多分享啦。
提取
抄袭和借鉴的区别在这一步是最关键的啦。高手往往抄的不显山漏水,甚至往往看起来像是两幅作品,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在上一步寻找了大量的参考,不同的点结合在一起,自然就借鉴的不是那么明显;二是高手更多“抄的”更加深层次一些,分析提取构图,光影,等等。而很多萌新往往直接把别人的素材,字体直接CTRL+V,这能一样吗?哈哈。第三就是分析,看到特别好的作品想借鉴时,可以试着倒推一下,这张图作者当时应该是怎么样的作图步骤,如果自己做会怎么样去做?经常这样思考,能够很快速的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准和审美方面的能力哦!
设计
前面的步骤做好了之后,怎么设计就看自己喜好了,无所谓先后,只要做到心中有思路就好了,不要盲目做。没有想法的时候再分析一下参考的作品或者休息一下,没有带着头脑去思考只是在浪费时间罢了。设计上也要大胆一些,敢于尝试,需求有价值还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计AB方案。
审核
记得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的设计主管对我说了关于工作中的一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他告诉我,在你每一次完成设计,去提交设计前,都要问问自己,这幅作品在你心中是不是足够满意了。是啊,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提交后改稿的几率就无限大了。自审还能避免自己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错别字,文本没对齐等等尴尬。经常出现的话,会给老板留下做事不用心,粗心大意的印象。所以我们输出稿件时候还是要多检查检查。同时看看是不是“抄的”太明显了,哈哈。
负责人审核
审核阶段往往不需要我们做太多,更多的是注意倾听和思考了。也许沟通中新手会有一些负面情绪和抵触情绪,还是要努力克制的。调整好情绪,完成好工作才是我们的目的。下面就这一环节简单阐述。
提取没注意到的点
这一点要注意倾听,针对需求方给出的修改意见我们要认真记录下来,然后去分析这些修改意见是否恰当,并不是所有的修改意见都是正确的,真正做设计的是我们自己。出现分歧大家更多的是站在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需求的结果。比如很多时候策划会让你吧某个部分放大,但是碍于画面尺寸等原因可能无法再放大了,在放大就不好看了。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提取这个重点元素展现,其他的适当缩小,加强对比看看呢?或者可以试试去说服对方。
发散思维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发散思维要求我们能举一反三,在得到修改意见时,我们也不能光听别人说什么,可以带着得到的建议再审视一下有没有而外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在于最后的作品,争取精益求精。
头脑风暴
在项目有必要的前提下,可以主动或被动的进行头脑风暴。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集思广益能够很快的找到解决方案或新的思路。为什么选在这个阶段开始头脑风暴呢。这个阶段,我们有需求,有思考,有参考作品,有初步结果,什么都有了,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再去做分析,效率会大大提高!这一步最好能针对上面提取的没注意到的点,自己分析后再进行。总之要做好准备。
二设
为什么非得单独拎出来分两块!应为发现很多设计师都是做完急匆匆丢给策划的,这样真的好吗?hh
设计
这里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在大方向没错的情况下,更多的是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改稿。结合修改意见去改稿就好了。在与自己内心意见不相符的时候,可以按要求给出一稿,按自己的想法给出一稿。让他们自己去选,这样有利于提高过稿率哦!
审核
跟设计初稿一样,带着需求和修改意见去审视设计稿。在自己满意后提交。
在大的项目中,反复修改是常态,大家不要灰心,这也说明了这个需求本身是高价值的。只要你攻克它,最后的收获是你的,......和老板的。设计和审核修改往往会经历好几轮。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如何降低过过稿率呢?就是小问题不犯错误(错别字),大的点抓住需求本身的目的,给到的修改意见,再加上自己的一点点思考就好了。稳住!我们能赢!
三、复盘>>>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你比别人多做了哪些事。对于大的项目或有价值的项目复盘是必须进行的,养成定期复盘的习惯,更多的是能快速开阔自身的眼界。迅速拉开与其他设计师的差距。很多设计师整天忙于本身分配的任务,不定期整理和复盘,最后往往有新的职业计划时,发现自己除了薪水之外毫无收获。所以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复盘吧。我把这一步分为拓展和回顾两个阶段。
拓展
拓展重点在于站在新的角度审视之前的作品,很多设计同学都会有之前做的混的很棒的作品过段时间拿出来再看,会发现很多问题。那么恭喜你,你进步了!整理简单解释下如何去拓展你的作品;
设计的二创
同样的主题不同的人做出来肯定画面是不一样的。设计二创就是拿出之前的作品站在全新的角度和思路去重新创作,经过经过创作你会打开新的思路,同时你还会得到一份成系列的作品序列。在展示作品时,一套完整的作品比单单的一张海报往往更有说服力。但是注意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是针对高价值的,有特点的作品去进行二次创作。
思维的延展
这一步怎么说呢?其实这个版块不分先后,属于共同作用的结果。思维的拓展咱们可以这样理解,可以分为从面到点、从点到面两个方面。看到一个海报,层层倒推作者是怎么去做的,这就属于从面到点,从结果到设计点的过程;反之,咱们在创作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从点到面的,即根据需求,从不同的设计元素完成作品的过程。很多时候,在我们请教大佬设计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直接会给出解决方案,这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为什么他要我这么去改,为什么按他说的这样改了之后确实更好看了,这一步就是思维的拓展了,不仅仅在后期复盘阶段,平时工作中我们也要运用起来。
跟踪结果
就拿我自己来说,很多时候设计的作品在实际落地的时候都没有去跟踪,有一次我设计一个产品的展架,当时总觉得这里不对,哪里不对,后面很久之后,无意看到实际落地后的实物,瞬间有了眼前一亮的效果。很多时候看设计和看实物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哪怕你PS P的再逼真,还是不如你实际拿在手上的作品看着“顺眼”。线上的作品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不定期向运营或管理部门询问数据情况,要知道只有被大众接触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艺术领域除外......,总之,我们要学会向上反馈,向上追踪结果。
回顾
回顾就是对一个项目的总览全局,针对设计本身的需求看看最后落地效果如何,同时站在设计角度复盘回顾作品。
设计目的(是否达成)
经过内容的策划、设计、落地、长时间停留,一般情况下都得一个月时间以上了。咱这个时候我们再拿出设计作品回想当初下这个需求的目的,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全局思维。会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也可以想想,如果你负责这个项目,这个产品线某一节点的需要,你会下什么样的需求。对于想当自由设计师或晋升更高职位的设计师们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
复盘回顾作品
这一点就很简单了,就是结合前期的需求,和后面设计的二创,在创新。把自己的作品和思路整理输出出来。一般一个月1-2次就足够了。养成复盘作品的习惯,包括我们在整理作品时,也会有新的收获哦!
好了,关于常见的设计思维流程这次就讲这么多了。其实也没有多么复杂,重点是要把思考带入设计当中,把复盘带入到设计当中。千万不要长时间的去做流水线的任务。时代在变,设计基础工作已经开始被人工智能取代了,这个时候,我们对问题本身的思考才是真正价值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