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第3期·设计师&最具备的能力-效率篇
主要写下和记录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事的方式,希望自己走过的弯路不希望后浪继续踩坑,欢迎大家有更好的建议和内容交流。
被偷走的时间之效率篇
我是一个极度讨厌说废话的人,也不想说太多,说太多大家可能也记不住那么多,与其说多了记不住,不如少说点,哪怕能记住一点也是好的。通篇文章内容阅读6~8分钟左右,需要自取。
#我们面临的问题及现状#
每天的事情太多,总是做不完,这恐怕是现代互联网人面临普遍的问题;
除工作之外,我们总会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没时间提升自己/社交/玩游戏/看书/旅游等等,我们真的没有时间么?时间去哪里了?
#效率能被提升么?#
先说结论吧,其实一个人的效率是很难提高的,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控制少做一点,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是挤压时间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凑合完成。
想要让自己做的事情有价值且不碌碌无为,那每一个人必须分清工作的优先级,应该具备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优先完成他们;
#被偷走的时间#
我的手机有一项功能,就是能知道每天用任何一款软件的用时,一天媳妇问我为啥不回复她信息,都在干什么,然后看了手机使用手机用了4个多小时(其中微信2小时,并没有处理工作),我惊呆了,我一天1/6的时间就被偷走了,原来每天触碰手机的时间这么多?多到吓人!
#伪工作是如何偷走我们的时间的#
大伙可以自测下,日常中是否是属于,微信有信息了,立马去看下,既然来了,顺便刷下朋友圈吧,看下视频号吧,再或者工作来了回复一会信息,回复工作等,午休觉得累了刷一会抖音(抖音事实证明真的有毒,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90后调查报告显示,人/月平均时长33个小时,即每天至少有1个小时在刷抖音),晚上睡前打几盘游戏等(王者吃鸡举例,15分钟一盘,至少玩2局每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碎片时间加在一起是多么的可怕!
有人会说,处理工作信息也算浪费时间么?
那得看你怎么处理了;3分钟回复一条,过2分钟又有人找你,又回复了3分钟,一上午10多个人找你,你半个小时至少没了。更重要的是打乱了你本身的规划和时间;这些信息把你的完整时间分裂成几十个几分钟,让你得不到专注性,工作效率自然低下。
#伪工作的定义(重点)#
有朋友会说,我确实每天需要做很多事情,而且我忙到也没有时间看手机之类的;的确会存在这个情况,首先得判断自己的工作中是否存在“伪工作” ;
如何定义伪工作?从书中看到过几个观点,可以分享给大家
1.哪些不能给公司带来较大收益,又不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改进和升级。
2.明明可以通过学习一种新技能有效的的工作,却偏偏守着过去的旧工具工作,甚至手工作业。
3.在做事前不认真思考,做事时常常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
4.工作上不讲究质量,不认真检验,交付后因为各种错误修改调整。
5.不注重用有限的资源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纠结不重要的5%的问题。
6.每次开会找来大量不必要的人员参会,或则总去参加哪些不必要参加的会议。
#如何改善?#
我有一个习惯是所有的信息都是静默的,统一在上午11~12点开始回复所有的工作邮件和钉钉信息等;其他时间依然保持专注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其实绝大多数人多数时候的工作绝对不是要命的工作(要命:即为紧急且重要,关系公司盈利和决策等工作),晚回复一点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有重要事情,上级和合作伙伴也会进行电话等多方位联系,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没及时回复会出什么大问题;你的时间你自己做主!
所以当你因为总有干不完的工作而焦虑时,不妨停下来,梳理下目前所有的工作,主动站着对公司业务帮助最大的角度出发,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把那些重要的工作找出来并完成他们,试试看,这样你的工作状态会不会发生改变;
最后,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案例吧
早些年还在做营销的时候,设计内容需要给主管审核,其中一个内容改了20几个版本,主管还是不满意(还是国庆期间,在家加班,改到我自己都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了),直到后来才发现,其实这项工作并没有那么重要,来回的改各种小元素改颜色,就能让这个广告的点击率得到质的飞跃么?并不能,那只是主管觉得有问题,有人会说,那主管交代的事不上心也不行啊,如果换做现在来处理,我会冷却一段时间,把改稿的周期拉长,先处理我自己判断有价值且重要的事情,只要这件事完成了,这个小事情完不成或者不完美其实也没什么关系;
听完这个故事是否能明白你工作中有多少是“伪工作”了吧,这就是当时自己没有判断力,不能梳理优先级,只觉得主管说的事一定要做好(当然这个也对,只是自己需要有判断能力,主管说的不一定都对),而不是站在自己浅显的理解以及主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所得到的结果,最终只会导致双方都不满意;
回归效率问题,前面说过了一个人的效率本质上提高不了多少,但是效率高低不取决于你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很多看似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