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列传第1回:拉链-世纪十大设计 | 设计史太浓

Recommanded by editor
深圳/平面设计师/3年前/841浏览
好物列传第1回:拉链-世纪十大设计 | 设计史太浓Recommanded by editor

完整图文版本请到主页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设计史太浓

上期回顾:平面设计史死了吗?


持续1年7个月,50回的《平面设计史》大功告成,休息3天以示庆祝。

今天开始一个新系列,像王朔在《过把瘾就死》序言里所描述:这是部早已在大脑里开工的作品,只是要找个时间落实为文字。


较早之前我就想将一些经典设计写成分享,因为经典≥优秀,冯唐经常会在文章中谈到:用文字打败时间。


因为优秀文字会流传为经典,好设计也不例外,比如张小泉剪刀(如今已经是上市公司),明朝时候(1663年)就被设计出来,至今300多年,至今形态变化并不大,因为设计本身已经发挥得极致。


所以经典设计也通常以产品形式流传,史太浓将这些经典产品统称“好物”。


【好物列传】由此诞生。


第一回跟大家聊个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配件,就是被誉为世纪十大设计之一的“拉链”。

没赚钱的发明



拉链的发明与应用道路其实颇为曲折。


首先要从需求侧谈起,话说19世纪末欧美盛行穿长靴,长短程度不一,有些大致比脚踝高一个拳头(现代已经属于中短靴分类),有些则去到膝盖附近。


穿靴子少不了松紧转换,不然穿不上去或者脱不下来,所以当时充当这种松紧转换的靴子构件就出现两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是绑带,第二种则是勾式纽扣。


绑带经济实用,一般为平民所喜好。


而贵族们则更喜欢勾式纽扣的长靴,因为更方便炫富,勾式纽扣除了可采用贵金属,还可以镶嵌宝石一类装饰。


所以绑带靴子是“代步车”,勾式纽扣靴子则是“跑车”。


问题来了,靴子那么长,纽扣那么多,每次穿跟脱都最少花半小时以上,累得人腰酸背痛,真的贵族还可以有人帮忙,但如果是民间跟风的百姓就累惨了。


于是1891年,美国一位名为惠特科姆·贾德森(whitcomb judson)的机械工程师在研究这事情,首先发明出一种名为”扣锁”的装置,就是拉链的前身。


扣锁的原理是通过一个扣子的上下滑动将两则一公一母的金属组件“勾搭”在一起,也相当于扣在一起,核心卖点是:不再需要人手一个一个扣了。



在当年11月,贾德森就向美国专利局提交自己的“扣锁”设计说明,希望申请发明专利,其中第一个描述就是:可作鞋扣。


其次则是可应用于紧身胸衣、手套、邮件袋子等需要随时拆卸、链接的柔性部件。


但非常可惜,第一次申请并未通过,只是待审,因为已经有不少人在这方面进行努力,并且提交过申请获得专利。


搞发明的圈子里这种事情司空常见,当历史文明进程不断推进,就算远隔万里,也会有不同人思考几乎一模一样的问题。


就我们品牌设计而言,也经常会碰上注册商标的创意“撞车”事件,因为大家很容易在一个方向逻辑上努力。


但贾德森没有放弃,回家继续研究跟进,优化不少细节,并且更加针对于鞋子的应用,1892年提交过一次修改版本,1893年8月再次提交新版本终于通过专利申请。


其实除了这个“扣锁”之外,贾德森在大致16年的机械工程师生涯里一共获得过30项铁路、电机、机械等方面的发明专利,另外他还做过农业公司的机械产品推销员,社会阅历丰富。


所以获得“扣锁”的发明专利后他就立马跟朋友成立公司进行生产,计划与箱包、服装、制靴等工厂合作。


但扣锁的商业化之路却并不顺利,因为产品质量不太过关,或者严格而言,这个发明还不够完善。


结合“扣锁”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到市场后,除了被人吐槽太笨重之外,还经常出现拉不上,拉不开,或者在意想不到的情况突然崩开这样的情况。


所以在靴子这个品类试验一段时间后,各厂商对此发明逐渐失去兴趣,尤其服装公司首先退出,毕竟突然崩开这种事情在服装上发生就太尴尬了。


贾德森跟朋友一直忙活到1905年,期间也尽力在改善这个“扣锁”产品,但没有太多突破性进展,因此商业化道路起色不大,此时他已经接近60岁,慢慢就无奈的放弃了此项目。


到了1909年,他就在密歇根州去世了,享年63岁。


改造成功



说到此处,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拉链其实还没登场。


在贾德森去世后4年,1913年一位名为吉迪恩·森贝克(Gideon Sundback)的瑞典籍美国电气工程师接上贾德森这一棒,继续研究“扣锁”的商业化问题。


森贝克曾经是著名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员工,随后又到了芝加哥的通用紧固件公司担任工程师,这个“紧固件”其实就是如今说的拉链了。


在通用公司期间,据闻森贝克足足花了5年时间来钻研、优化贾德森的“扣锁”,让其变得小型化、精致化与质量更稳定。


森贝克取消了“勾眼”这样的方式,而是采用“咬合”。

两边一公一母的“牙齿”长得一模一样,通过设计改良的“Y型线”通道滑动将彼此阴阳“互咬”。


而且将过去2.5cm为一个长度单位内的齿数增加到10个,另外森贝克还将其两边与结实织物布料组合起来,方便再跟其它鞋子衣服进行组合。


如此一来让原来的“扣锁”功力大增,颜值也直线爬升,更关键是森贝克还研发出量产工艺,可以说一切都围绕着“变现”方向走。


经过多个环节的改良,“扣锁”这个名字就不适用了,而是改为前面谈到的“紧固件”(Fasteners),完整一点来说是“可分离紧固件”。



森贝克就是以此名字在1917年申请专利成功,而“拉链”这个名字则来自其一所著名合作公司“古德里奇制造公司”(B.F. Goodrich Company)。


1923年时候森贝克跟该公司合作,将其“可分离紧固件”用于他们的橡胶靴子上。


公司一位销售部员工灵机一动,建议其将名字改为“Zipper”,因为Zip有迅速的意思,而其发音跟拉链活动时候发出的声音很像,大家一致赞同。


中文翻译就是“拉链”,这个称呼从此定下来沿用到如今。


扬名世界


经过改良与不断完善的拉链除了应用方便及小巧之外,链接效果也不错,咬合能力很强,可以抵抗来自两边较大的拉力。

但拉链这个产品的运气确实一般,虽然陆陆续续跟不少靴子厂及制衣厂合作,但就是火不起来,一直处于还活得下去,但赚不到什么利润的低迷状态中。


好在森贝克胜于年轻,1923年时候不过43岁,屁大股沉,意志坚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一直熬到二战时期,一件偶发事情才让这个产品扭转乾坤。


据说当时巴黎协和广场一场飞行表演不幸发生坠机事件,原因就是飞行员衣服上的纽扣掉进了飞机部件中。


这件事情引起美国军队的注意,为了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飞机上,美国军方一口气跟森贝克的工厂采购几万套拉链,制作拉链形式的军服。


如此一来森贝克咸鱼翻身,并且其它国家也纷纷效仿,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忽然想到2020年末一些频临倒闭的口罩工厂,估计他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拉链从此成为衣服、箱包、鞋子等物件紧密联系的小零件,甚至改变了时尚界潮流走向,比如一些经典的骑手风衣就因为拉链的存在才诞生。


但如今世界第一的拉链公司不在美国,而是1934年诞生于日本的YKK集团。


森贝克一直活到1954年,享年74岁,2006年因为拉链这个伟大产品他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谷歌在他诞辰132周年都专门diy了主页以示纪念。



今天的故事讲到这里,谢谢各位,下期再会!

完整图文版本请到主页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设计史太浓

10
阅读原文
|
Report
|
4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华为项目——Ai智慧网图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国际设计风格
国际设计风格
国际设计风格
国际设计风格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作品集
作品集
作品集
作品集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详情页
详情页
详情页
详情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品牌vi完整思路and呈现方式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
视觉包装设计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