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馈设计」的学习思考与汇总分享

Recommand
厦门/UI设计师/3年前/483浏览
关于「反馈设计」的学习思考与汇总分享Recommand

针对「反馈设计」方向的学习和思考,参考相关资料,进行汇总与分享。

-

本篇为本人针对「反馈设计/feedback」进行学习,同时结合自身的延展思考进行汇总整理,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分享。

内容中如有不合理之处还请大家指出,本人也会更加虚心地学习和请教。

以下所有图片均为本人制作的现场演示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感谢理解。

界面中部分图片为网图,侵删,感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反馈。

举2个很简单的例子:

1 我坐到XX同事旁边,打了他一下,他大喊,然后说:很痛啊! 这时候我是用户,XX同事是产品系统,我做出了我的用户行为,他给予我回应,同时,我从他的大喊(回应)中得到了信息——打他他会痛,那么我依据这条信息做出我的决策——以后不再打他。

2 我坐到XX同事旁边,啥也没干呢,他就大喊,说:你别打我!我会很痛的! 这时候我是用户,XX同事是产品系统,他主动给予我回应(主动反馈),同时,我从他的大喊(回应)中得到了信息——打他他会痛,那么我依据这条信息做出我的决策——以后不再打他。

那么,什么是好的反馈呢? 即——

这三点将会在后续的内容中进行具体呈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

我在某乎上看到了这样的回答。

从这两条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进度反馈”的重要性。

而从这条,我们则可以看出,不同的反馈态度,也能引领人们做出不同的决策。

对于追求女生这么重要的事情,人们都会因为没有反馈而放弃,更何况是用户使用一个未使用过的新app,或者是用户粘性不大的时候使用你的产品却没有得到合适的反馈呢。

接下来呢我们来说一下反馈的作用,它分为基础作用和情感作用两种。

情感作用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平时打王者,当游戏结束时,系统给你一个很酷炫的英雄动画展示界面,告知所有队友,你是MVP,那么这时候,你的满足感、好胜心大大提升,你会想着,我这把表现这么好,我要再来一把~这就大大提升了游戏的用户粘性和在线时长。

那么我们现在来具体说说反馈会出现在哪些场景。

我们一说到反馈,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弹窗」,诶,我做了一个怎样的用户行为,然后界面弹出一个弹窗,告诉你一些信息,或者期望你做出下一步指令。说它是反馈,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今天不(全)说弹窗,来说说别的。遵照我以往一贯的风格,我会举各种各样不同的例子以进行详细阐述。

我将从 视觉 听觉 触觉 三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是视觉。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个输入框。 这是最最常见的反馈场景。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两个输入框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我会认为右边比左边的更优秀?

大家想象一下,当我们输入了300个字,然后点击保存,这时候它才提醒我,字数不能超过30个字哦~你是不是特别恼怒,特别难受。这就是左边这个输入框所带给我们的体验。 而右边的输入框,在右下角置入字数,给予用户实时反馈,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常常忽视的另一种输入框场景——

我们看看这个输入框,假如我问你,「主治医师」究竟是这段话的开端,还是在主治医师上面,还有别的文字呢?你能回答得上来吗?

有人会说,右下角不都给你字数了吗?可是,我们对于53个字的篇幅,真的能一眼识别出来吗?如果能一眼识别,也没右下角字数统计什么事儿了。

这就需要我们采用其他的反馈方式,消除用户的疑惑。

针对这种情况,给予3种解决方案——

1 首行露一半,让用户知道,主治医师这四个字的上面,还有别的内容。

2 右侧给予滚动条。

3 输入框随着字数的增多而增大高度(该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长篇幅输入的情况不失为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

同时,以上方式也可以结合全屏输入的交互进行呈现。

那么我们继续来谈谈输入反馈这件事。

这个例子又是我们非常常见的,当我们填写表单时,若输入内容错误,那么系统会给予错误提醒,也许这个提醒是在输入的过程当中,也许是在完成整个表单,点击下一步之后呈现。很常见,对吧?

但是我们也时常忽视——正确的反馈。

我们总是考虑怎样的设计能够让用户在填写表单的过程中更舒适,而「正向反馈」恰恰是促使用户舒适的方式之一。

在完成一个填写项时,及时给予用户正确反馈,能够提升用户的成就感,促使用户完成表单。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其他的反馈场景,如二次确认反馈,对于不可逆、重要的操作进行更显眼的提醒,提升容错。

像小红书,在退出输入界面时会提醒一次,在退出选图界面时又会再确认一次,确保减少用户重要数据的丢失。

再来说说进度反馈,我们回想一下一开始说的,追女孩的那个问题。

进度反馈在反馈场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转转App在发布闲置时需要填写各种信息,上方即有一个进度条来展现目前填写的进度,降低用户焦虑感。

除此之外,在它的预估测试中,选项内部也有数量统计,但它只统计正向数值,不统计负面数值,这也是给予用户正向反馈的方式之一。

结果反馈也是相当常见的,但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好的结果反馈甚至能够让用户提升品牌好感度。

小红书信息瀑布流中,长按之后可以减少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出现,此时给予反馈中,告知将会优化后续推荐内容,使用户对未来即将浏览到的信息更加充满信心。

而闲鱼的发布成功界面下方,有祈使用户再发一件的按钮,增加用户发布更多闲置的可能性。

擦亮曝光界面,擦亮按钮在点击过后置灰,是的,置灰也是直观反馈的有效方式之一。

那么状态更新又是怎么样呢。

比如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微信,以及我每天都在使用的滴滴,叫顺风车时,当有新的顺风车司机发布行程,则会实时进行更新提醒。

而主动反馈还能做到什么呢?

有道翻译官的界面中,因为呼应主题色的缘故,它的输入框看起来也许不是太像输入框,此时在输入框上会有一个动效引导,引导用户点击,帮助用户做出交互决策,减少用户寻找核心功能的成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点击反馈,它转瞬即逝,但在交互过程中又十分重要。

例如飞书App、ios等等,点击之后都会有一个短暂的点击残影进行点击确认反馈,减少用户“我到底点到了没有?”的疑惑。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部分,听觉。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妈妈给我买了个索尼爱立信的手机,但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拍照的时候有声音,而且是关不掉的。

一开始觉得这个操作真的让人很无语,因为我的使用场景大多是在课堂上拍摄老师播放的PPT。

后来才了解到,有声音是为了防止偷拍。那么这个声音在被偷拍者的立场上,就相当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反馈了。

但是后来,相机的声音是可以关掉的了,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时常会让别人帮忙拍照,他在那杵着,你在那笑着,都笑僵了也不知道对方拍了几张,那么在这种场景下,对于被摄者而言,声音反馈也能减少彼此的沟通成本,你也不用总问:“你拍好了没啊”。

当然,还有其他的听觉反馈场景。

如网易邮箱大师成功发送邮件成功时的音效提醒。我个人习惯是,用手机发送邮件时,点击发送后不等它发送成功就直接最小化App去做别的事情。成功音效提醒可以减少我再次进入该App确认我是否发送成功的操作成本。

如微信现在可以自定义消息提醒音。此前大家容易把其他app的通知误认为微信消息提醒,就好像你最近在等待一个心仪的人的微信消息,这时候叮咚一响,你满怀期待地解锁手机,查看信息,喔,原来是还款提醒,大失所望的同时还有点生气~因此,自定义提醒音效可以大大减少用户操作成本,更加人性化,给予用户更加精准的认知。

第三块呢,就是触觉方面。

比如ios的长按抖动,以及百度网盘的标签栏切换抖动。

通过非常容易被忽略的触觉细节,让用户了解操作状态的同时提升整个app的质感和精致度。

那么反馈又应当注意些什么呢?

一共有以下6点,接下来我会进行一个具体的阐述。

当然,这里也要给大家一个进度反馈,这是本人今天分享会的最后一块内容了~

1 反馈要足够及(即)时

这一点太好理解了,相信大家在使用一些反应不那么快的app时,当大家网络状况不好时,都能遇到点了之后画面不动的情况。

那么这时候你就会冒出很多很多的疑惑,想象一下你填了很长的表单,这时候点保存没有任何反应,你是怎样的心情?

给个Loading之类的反馈,能让用户冷静许多。

而当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付费产品中时,会让用户的厌恶情绪倍增。

2 「告知」且「不打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打手游,有时候我死了,如果是因为我自己太菜了,我认了,我一点也不气,最气的是什么,最气的是团战的时候它给你跳一个低电量提醒!!!这时候真的气到炸裂了!

因此,反馈应当控制警告频率,提供更加不打扰用户使用场景的解决方案。

3 平衡正负反馈

何为平衡正负反馈?

换句话来说,正的反的都别忽视。

我们来看看花小猪的打车场景。

首先,在发布行程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进度提醒不断check你的进度。

其次,在等待过程中,给予具体的等待时间,对于用户来说,需要等待固然是一件不那么友好的事情,但是不逃避告知时间反而能降低用户对于未知的恐惧和焦虑。

最后,当你取消叫车的时候,引入情感反馈,降低用户取消的可能性。

类似的还有饿了么和美团的备餐、送餐动画反馈,也是通过情感化的方式,化反向为正向。

4 反馈前置

也就是我一开头说的,我还没打xx同事,但他主动来告诉我他的想法,就避免了一顿毒打。

例如大众点评,在定位发生变化时主动询问是否要进行定位切换。

例如微信扫一扫,在环境比较暗的情况下,主动告知可以打开手电筒并提供便捷开关。

5 主动提供后续操作方案

在《屏幕上的聪明决策》中,有这样一句话——

例如我们在断网时,你不单单要告诉我,网断了,更要给我一个重试的按钮,甚至可以直接给我一个退出按钮,让我不至于还要上滑去关闭这个app,减少操作步骤。

6 规则≠僵化

此前我们说了一大堆的准则,一大堆的理论,然后去思考“我这里是不是要遵守这个准则呢?”

这样真的对吗?

我们不如在遵守准则的情况下,多去思考,我们应当何时打破这套标准,去创造更多的可能,去发现更多不一样的设计方法、样式、交互,让用户感受更多的操作舒适感和便利。

以上便是本人关于反馈设计的学习、整理分析与总结,感谢各位耐心阅读。

7
Report
|
4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IP设计合集 DGS FRIEND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创
文创
文创
文创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