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老化」的学习思考与汇总分享
针对「适老化」方向的学习和思考,参考相关资料,进行汇总与分享。
置身医疗行业,对于老年人有着更高的关注度,因此本人针对「适老化」进行学习,同时结合自身的延展思考进行汇总整理,并在公司内部进行分享。
内容中如有不合理之处还请大家指出,本人也会更加虚心地学习和请教。
以下所有图片均为本人制作的现场演示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感谢理解。
界面中部分图片为网图,侵删,感谢!
在大家的认知里,几岁才算老年人呢?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中,60岁以上即为老年人。
那么老年人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设想一下——
假设每天,你从早上醒来,到晚上睡前,都要戴上这样一副发黄的墨镜,是怎样的体验呢?
相信你的回答大概是「很痛苦」吧。
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这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图1是我们年轻人所看到的手机界面,清透干净,无色相变化。
图2是老年人所看到的手机界面,发黄。
而假若此时,手机开启「护眼模式」,老年人所看到的界面更加昏黄,更加重了视觉负担。
(下图因涉及公司未上线界面,已做脱敏处理)
那么老年人眼中的风景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下图的对比即可看出。
然而许多老年人其实并未意识到自己视界的变化。
就像我们后天近视一样,眼睛不是突然就近视几百度,而是经过日积月累的疲劳用眼等等。在这过程中,我们很难感受到视力模糊程度的细微变化。
那么老年人的世界,为何是这样的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老年人的晶状体也会发生变化,变得发黄且浑浊。
同时,玩过单反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当进光量减少时,画面会更加昏暗。
老年人的瞳孔调节功能已然不如年轻人,那么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即更加昏暗。
而这时候会有这样的声音——
“现在做互联网设计的都是年轻人吧,老人群体用app的应该少之又少,只要我们年轻人当做看不见,那么这个群体它就不存在~”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且不说老年人吧,我们来谈谈我们自己——年轻人。
每个人都有着「老龄化时刻」。
「老龄化时刻」指的可不是我们时常感叹“唉~老了老了~”喔。
我们来设置一个场景,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下年轻人的「老龄化时刻」吧~
假设我们今天要完成一个行为:步行去厦门五院看病。
此时,会发现以下场景:
1.由于平时都是打车去,这会儿要我步行,那在不太认路的情况下,就得打开导航查看路线。假设此时阳光十分刺眼,刺眼到已经将手机亮度调到最高却还是看不清屏幕——那么此时,你出现了「视力障碍」;
2.当我好不容易跟随导航到达医院,这时候你需要在手机app上进行一个预约签到的动作,可这时候你左手抱着娃,右手提着东西,已经没有多余的手进行上述操作——那么此时,你出现了「肢体障碍」;
3.当你好不容易看完病,医生跟你说:“你先到3楼抽个血,再去4楼拍个片,再去2号楼1楼取药……”。医生说得很清晰,但因为你很少来医院,加上医生交代的内容多,楼层和对应的行为你根本搞不明白——那么此时,你出现了「认知障碍」。
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障碍」也许不是出现在特定场景下,而是出现在他们生活的每一天。
大家应该都有留意到许多大楼底下有一个斜坡吧?
那么这时候又会有人发问:“我们做企业,做app,归根结底也是需要收益支撑的,做适老化,不就是在烧钱做公益吗?”
那么,大家是否听说过「银发经济」呢?
据预测,到2050年,每6人当中,就会有一位老年人,而消费潜力也会从4万亿激增至106万亿,占GDP的比重也会同步增长。
同时,根据政策,已经有许多app进行适老化适配。
换言之,当大家都没有做老年版时,我们做了,即「人无我有」。
而当大家都有了,而我们能做得更好,即「人有我优」。
最后一点,即「共情」。
本人是一位共情能力过强的人,有句话是这样的:虽自己过得不尽人意,却也见不得人间疾苦。
这是本人在某短视频软件上刷到的一条视频,内容大致是一位老人置身于医院大厅呆立不动,迷茫地观望着,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也不知自己应当向谁寻求帮助。
而以下截图便是这条短视频的评论,非常直观明了地展现了目前医疗场景的现状。
那么,如果让你来做老年关怀版本,你会怎么做呢?
大多数设计师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大」。
那么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点来详细解说适老化的相关内容。
(说是「解说」着实有些班门弄斧了,只能说是站在大佬的肩上进行理解与总结)
首先,是「看不清」。
老年人「看不清」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那么在于颜色选择方面,因老年人视觉敏感度的变化,尽量不将蓝色作用于重要按钮/重要信息。
同时,为降低老年人的学习、思考成本,应当采用更加符合显示生活认知的色彩。例如,红绿灯应该是大部分老年人都理解且熟知的实物,那么这三种颜色能够给人们带来相对应的认知感受。
本人在日常色彩取值过程中,更多采用HSB的取色方式,H值(即色相)在老年版本的定义有一定的建议范围。
在大部分老年人的认知中,红色是更加温暖的色彩,蓝色更加冰冷、不近人情。
同时,不建议使用偏深红的色彩,此范围易给老年人视觉带来不适感。
同时,不必拘泥于「主题色」。
众所周知,想到百度就想到百度蓝,那么在百度大字版中,也采用了更加温暖的红色。
老年人的对于明暗的感受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弱,当我们设计界面时,就要更加关注色彩对比度。
在你不确定该对比度是否符合WCAG给出的建议范围时,可以使用Sketch插件「Cluse」进行更加快捷的识别。
当然,我个人认为,在更多时候,个人的直观感知更为重要。
那么在字体选择方面,也更建议采用非衬线字体。
衬线字体由于其有粗有细的特征,倘若某些笔画过细,则难以识别。
同时,对应老年阅读速度的下降,界面中的反馈提醒持续时间也应当进行相应的调整。
假设,此时此刻,让各位用手势表达「打电话」,大家会怎么做?
(当时现场大多数同时比出“六”的姿势放在耳朵旁边)
是的,对于我们这些八零后、九零后,我们对座机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的,但是对于10后,甚至20后,他们认知中的「电话」即为「手机」,小朋友们也许会选择用整个手掌贴在耳朵上,来表达手机的形态。
这一个小例子想要传达的是,我们的设计需要符合年代的认知。
换句话说,相信大多数的设计师都了解ios6的拟物化图标吧?
我们回想一下,当时为什么要用拟物化图标呢?
(来源:网络)1983年,苹果推出全球首款搭载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电脑,从此GUI进入大家的生活。但早期受限于设备分辨率,主流操作界面均为扁平化设计。 随着显示技术升级,开始出现追求真实质感的拟物风格,即通过阴影、高光、纹理等技法使设计对象更加接近现实世界。 当然,此演变也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其本质都是借用拟物化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学习成本,消除用户的“陌生感”,这一点对新手用户来说非常重要。2012年,研报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24亿,智能终端全面普及,用户对于界面的操作心智已经成熟。 另一方面,内容丰富度的爆发,使拟物化设计风格的缺点日益凸显,如:设计成本高、焦点分散、视觉疲劳等,设计师们逐渐意识到信息与效率优先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假设我们要做「电话」的icon,我们是否选择座机会更符合他们的日常认知?
假设我们要做「信息」的icon,信封是否会优于抽象的气泡呢?(以上两条疑问仅作思考,不作定论)
同时,对于老年人来说,具象是优于抽象的。
我们可以看到,抖音的老年版,右上角的搜索功能由放大镜修改为更易识别的「搜索」二字。
我们来假想一下,有一天,你指着天上的星星,跟你的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快看,那个是收藏!”
相信爷爷奶奶应该会满头问号吧…
在许多触网极少的老年人严重,抽象的icon确实较难理解,采用icon+文字的方式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在tb老年版中(右),淘菜菜板块的新人专享加上了“选它”按钮,能够指引老年人完成目标行为,相较于左图,新人专享区域无按钮,老年人有可能会认为此处仅作展示,不可点击。(本人在做医疗产品的过程中,有遇到过类似的反馈)
同时,底部较大的「去支付」按钮也是引导目标行为的设计方案之一。
在观察不同app老年版的过程中,本人发现百度大字版和滴滴老年版都有着热线协助的入口。当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得到官方客服人员的帮助,更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友好度。
此时此刻,如果让你回想,你能想起哪些操作手势呢?
是的,有很多很多很多…
但是在老年版本里,建议简化手势,降低手势操作难度,以一下4种为主。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左侧的拖拽验证确实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对于一些手脚不灵便、视力不够好的老年人来说,精准的操作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相较于左侧,右侧的验证方式更简易,能够覆盖更多的老年群体。
那么设计师女孩们,你们试过在车上涂口红、画眼线吗?
我试过,可以说是想着容易做着难,颠簸让你根本无法控制手指的去向,更别说掌控一支口红并精确地完成它的使命了。
那么接上例,当老年人较控制自己的双手时,预留适当的操作区域,更大程度上避免误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应对策略。
我们可以看到平安银行老年版的操作界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卡片间距和元素间距。
而在切图时,我们可以加大点击热区。
(下图仅为示例,非上线样式)
在医疗界面中,「表单」是常客。
对于老年人来说,输入文字本身就是一项自带难度的操作。此时,我们需要尽量设置选择项,减少填写项,点击好于输入。
年轻人网上冲浪的时间长,大多了解刷新交互(再次点击底部tab可刷新界面内容),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隐性的交互是难以记忆的,这时,需要将其显性化,使老年人一目了然。
假设你是老年人,以下两个界面,哪个能够让你更快地找到打车入口呢?
本人是每日打车上下班的一把手,但是每天打开滴滴的主界面,选择功能的时候还是会犹豫一下(因为他们的金刚区各项功能位置经常变更),那么此时,滴滴老年版聚焦核心场景的做法就非常值得称赞。
那么说到聚焦核心场景,我们来谈谈「如何聚焦」。
下图是支付宝的各项应用,很多,是吧,那么如果要做支付宝的老年版,首页需要聚焦核心场景,我们要如何操作呢?
支付宝对各项功能进行必要性评测,给予不同星级的评分,同时罗列出价值点和问题点,进行综合评估。
本人还留意到,百度、微信对于老年版都有着其他的探索,例如语音交互、关怀模式等。
当我在查阅适老化相关内容资料时,看到一条视频。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令我感触颇深——
以上便是本人关于适老化的学习、整理分析与总结,感谢各位耐心阅读。
嘎嘎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