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设计—cmf学习感悟
cmf学习感悟
色彩设计—cmf学习感悟
色彩设计基础-色彩设计思维-色彩设计搭配-色彩设计实施流程
色彩设计基础
- 人眼感光系统是RGB
- 色光(无色)亮白光,太阳照射到物体呈现出白光(高光)
3. 色料(画画)所有画画的颜料混在一起呈黑色(CMYK)偏暗
高端感色系:冷色系深色系,无彩色系(黑色,深灰,银色),颜色搭配更少更简洁。
4.色彩需要有秩序,视觉焦点,美感
色彩搭配(多参考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
①色相搭配 ②明度搭配 ③纯度搭配
色彩设计以伊顿色环为基础展开讲解(伊顿是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色彩老师,开创了色彩设计基础课程,喜欢神学,很喜欢中国的老庄文化)
色彩跟立体构成一样是有空间感的,亮色离人近暗色离人远。
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1888.11.11-1967.5.27 ),瑞士表现主义画家、设计师、作家、理论家、教育家。他是包豪斯最重要的教员之一,是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者。任教于建筑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带领下的魏玛包豪斯学院。伊顿生于瑞士,1904-1908年任小学教师。深受福勒倍尔教学法的影响,之后深入心理学领域。伊顿在伯尔尼教师学院的
教育为他以后成为包豪斯的大师前程奠定了基础。同时伊顿在哲学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且融入了他的教学以及色彩理论中。
(背后挂着神秘图案的伊顿)约翰·伊顿最为杰出的贡献是在色彩理论“色球”以及“色相环”的创举,1920年,伊顿邀请保罗.克利(Paul Klee)和乔治·马赫加入他的行列。他还出版了《色彩艺术》,重点叙述了自己的理念和阿道夫.赫尔策尔(Adolf Hoelzel)的色球。伊顿所谓的“色球”包括12种颜色。
(色球颜色排列演示)
伊顿的特别之处来源于一种神秘感,这与他的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有关。在包豪斯中,伊顿被视为一名神秘主义者。(神秘图腾感觉的色相环)
色相环是伊顿最伟大的创作。
《会议》约翰.伊顿
《红塔》约翰.伊顿
《蓝色构成》约翰.伊顿
①色相搭配(色相就是颜色的名字,如红色,蓝橙色等)
1.同一色相搭配(如:深紫、浅紫)
2.邻近色色相搭配(伊顿色环30℃内)
3.类似色色相搭配(伊顿色环30°——60°以内)
色彩对比更有层次,色彩变化丰富和谐感。
4.中差色相配色(伊顿色环90°左右)
张力效果,清晰明快,有个性,强对比色系。
5.对比色相配色(120°左右)
色彩对比强烈,饱满醒目,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仅次于互补色。
6.互补色色相配色(180°色相对比)
强烈 刺激 鲜明:红绿,黄紫,橙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