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B端运营怎么做

Recommand
深圳/设计爱好者/3年前/547浏览
探索B端运营怎么做Recommand

运用你的设计技能,构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桥梁

估计有人看了标题就会问:“运营就运营,咋还分B端呢?”

实际真的做了两个端的运营就能发现区别挺大的,B端相对来说更难去做运营,且成本偏高。

B端的运营怎么开始?这是一个难题,其中的思维方式和技巧尤为重要,

通过梳理一些简单易懂的实际案例,总结了一些心得分享给大家,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多维度看待设计,通过目标驱动达成运营效果,体现设计的价值。

小小见解,个人观点总结不涉及商业,内容如有不足之处,望网友海涵~~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将从工作中的实际例子总结,挖掘我如何在B端做运营设计的。全文较长,分为三个部分:

我将从什么是运营、策略思维、以及案例分析来讲述B端运营怎么做。首先是关于运营的具体定义、分类和B端运营的区别在哪里开始:

大概过一下我在B端做过的视觉运营——不知不觉画了很多图,每一项的背后都包含着无数次的头脑风暴和改稿心酸,部分内容具有时效性勿以为准,“B端UI≈全栈设计师”

其实运营不止以上,这些我们日常认知的运营设计,多数属于传播品牌营造氛围或营销产品,以及制作视觉信息,给人一种视觉享受和体验。 实际运营是非常广泛的,百度百科一下运营的定义,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运营其实是企业业绩和用户之前的一种调节器,通过技能方法,传递产品价值,吸引用户为企业提升业绩,带来商业价值。

运营一般分为4个大类,分别是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以及产品运营。

每个运营下方都相对应了一些核心内容,在我们常见的运营宣传和海报多数属于前两大类——内容运营和活动运营。比如活动运营就分电商(包括电商促销、618、双十一、双十二、潮购节等)和品牌传播(包括签到免费领会员、积赞、系列文化温情海报宣传等)类型,内容运营就好比自己app内的一些日活激发内容生产或者管理、调度现有内容的一些操作。

前面两种多数是C端围绕来做运营的,因为C端用户偏独立个体(倾向个人利益和喜好),而B端的用户是群体(倾向场景化和习惯),所以B端运营更多是核心是围绕目标群体和产品本身品牌来做运营,详情参看之前我的分享,“如何讲述你的设计”。

C端用户和产品运营也常见,不过为了对比,C端的前两种运营经费投入要比后两种类型多得多,而B端大多数的运营财力都是投入到后两种运营,主要是围绕着“用户、营收、品牌”,目的为了让产品与用户产生联系,感知产品为其提供价的值服务,并为企业带来商业。

用户运营,简单说就是流量运营,必须科普一个知识点—— “增长模型AARRR”。

增长模型至上而下成漏斗状,越到下面越尖,难度就越大,流量就越小。

运营和数据息息相关,在面对运营类型需求时,设计师需要了解活动设立的背景目标,比如要想拉新,就要做出新颖的内容吸引用户,想要激活,就得做有趣的、直击人心利益或者游戏的运营,想要留存、变现、传播都得让产品本身的价值发挥表达出来,才能吸引用户····

以上了解不同活动设立首要目的,再做运营会更有力量驱动,这个模型有助于设计师在视觉主题创意时充分考虑方向路径。

对运营定义有充分认识和了解之后,我们要学会有策略思维去推动设计落地。第二部分围绕“运营目标”、“视觉驱动”和“总结”来讲述。

首先做需求要思考,要以结果为导向提前疏通路径。前面强调过,好的运营就是为了达成市场商业目标,具象的维度就是“用户数量增加”、“产品使用转化率提升”、“商品化收入增加”,我们在做运营设计前其实是有不少案例和场景是可以参考的,因此不要浪费“伟人的肩膀”!!!

以目标结果为导向,反推运营设计怎么做——

比如你的需求是产品页拉新引流,那么就应该先去分析之前页面的数据,看看用户对哪一块的信息敏感度高,然后用户喜欢什么风格,总结分析结构化高频内容去设计。

事先了解你做这个事,放在哪个渠道去推广,如果是微信移动端H5肯定是给未知用户大众看,那么你设计的内容一定要接地气,不能太广告,不然非专业人士无法看懂,点开了以为是“骗子链接”就直接退出,又或者你运营内容消费者面向更成熟更专业的渠道,那你设计的视觉就不能太过于炫酷而忽略了产品本身功能,占用大篇幅视觉连核心信息找不到···

所以了解熟悉公司已有的传播渠道和路径是非常重要的,要“对症下药”,多渠道曝光,用户关联越精准,转化率就越高。

请对待好你身边日益“头秃”的设计师吧,他们身兼多职。运营设计太不容易啦,因此后续我们拿到设计需求时,需要对初期的问题进行提炼,然后运用同理心和用户模拟分析,总结一些策略方法,最后再做设计决策,改稿都会少很多!所以以后做运营,先在心里问自己以下问题,看看有没有清晰的答案:

讲了那么多,接下来通过4种不同类型的案例分析,将视觉驱动运营如何进行到底说个明明白白。

本文分析案例均为工作内容,部分参考样式是搜索同类产品官网已经公布的画面,仅供参考~

案例一:B端产品落地页,(落地页:百度投放关键词,搜索后展现的结果)

由于产品定位和用户群体的原因, 之前我们的落地页推广风格一直比较拘谨,这些是较早的落地页,那个时候目标是从产品本身出发,宣扬内容。

因此可以看到整体设计风格比较“规矩”,而不知道的某些人误以为某些原因也就是真的太断章取义,而今天我们落地页的目标是需要推广拉新,我们就要从视觉风格上做很大的改版。

个人非常欣赏的产品参考:

轻流 :https://hc.qingflow.com/76day2022/

火山引擎:https://www.volcengine.com/product/ecs

他们的视觉吸引、品牌感强、转化点击入口明显,面对未知用户群体,他们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基调都非常炫酷,吸引人,在内容相似的情况下,视觉越抢眼,吸引的浏览量越多。

本次采用的设计策略:之前投放页风格对比,从审美刺激用户,吸引用户,视觉最终效果如下:

(使用工具sketch,定稿时间2-3天)

视觉上采用了立体科技风,使用标志色,做视觉元素延展,并添加细节,从上至下整体视觉统一,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基调,具有鲜明的特色;

布局上,采用响应式布局,信息卡片化,增加了体验点击入口,同时贴合产品业务的同时,对配图反复打磨,放弃使用实物,改为材质配图让内容更统一,且增加了质感,让整体更加高大上。

经过10天外部渠道投放,得到了有效的数据验证(详细数据算法已脱敏):

接下来是另外一个外部投放渠道推送,数字化办公基座免费体验H5移动端案例,这个就是通过产品运营的方法,埋点数据分析,总结出的高转化结构页面方法,来做的留存、传播运营设计:

设计策略:根据以往市场投放页,和产品投放诉求,总结出最有效的运营转化内容结构,再做设计。

移动端长图,最好是三屏左右长度,分别是首屏建立品牌形象、然后介绍相关产品的亮点和优势,最后彰显公司的实力和荣誉,通过对用户依次进行“吸引-相信-动心”的动作,并在每一次内容之后增加点击入口,来综合提升留存转化率。

最后设计的样式如下,就是第一屏直接使用产品的名字来做视觉主图,强调品牌和功能,并且留了空间给表单展示,用来告诉用户下面还有内容;

二屏通过图文卡片的形式,组合亮点功能,提升系统相关热词匹配;

第三屏展示荣誉和案例,提升自身产品的可信度,传递自身优势,抓住最后的机会吸引用户点击。

经过结构化设计的移动端H5,最后的浏览量、单个有效ID访问游客数据都同比之前提升了很多,停留体验时常的增加也从另一个维度说明,运营页面的内容在优化之后能让用户更感兴趣。

因此我们在做B端运营的时候,应该多考虑落地后的场景经,把目标作为首要,然后用创意和想法结合视觉,准确传递出信息内容,这样才能让设计的价值充分体现,而不是在自嗨的时候忽略了最根本的结果。

以上均为需要高的成本外部渠道投放,相比高成本的外部投放渠道,我们自身拥有的内部渠道成本较低,其中最大最有效的流量渠道就是官网,好好利用官网的产品内容优化做运营,往往是提升数据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接下来是官网的案例:欢迎大家点击体验~~~

蓝凌:https://www.landray.com.cn/

以下内容本人在团队内已做过分享,培训班请勿拿来做资料!转载注明出处!

首先为大家带来官网的产品入口优化案例:

大家可以看到,原来的入口样式没有太大区分,比较相似,但是经过我们长时间的用户行为观察,发现首页如此吸引流量的地方,转化并不明显,原因是可以通过用户行为预测到目前样式存在误点操作。

长达半年的点击热力图,清晰的展示了设计师设计产品入口存在的问题(辅助选择文字的点击比产品入口点击率高),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做设计之前需要考虑用户场景,用户很多行为是不是能规定死的(banner已经有自动循环播放,两侧也均可切换,但是用户还是习惯去点下面的轮播条),尽量避免让用户做选择,才是产品运营的首要任务。

综上,整理完主要问题后,经过几版本的优化,最终决定去掉辅助选择文字,直接改为每个产品单独模块,且采用配图右对齐,形成视觉差。

样式上选用了不同的颜色,更方便区分,塑造整体亮点和质感,即使在banner下面,产品入口也不至于被弱化。鼠标移入卡片就有动效反馈,赠大面积到整个热区,更方便点击操作,进一步优化方便用户选择 。

经过上线五天后的数据验证,已经能看到用户点击方式有了明显改变(时间越长这块热力图差距会越大,用户行为会更明显),虽然用户还是会聚焦文字信息去点击产品,但是整个模块优化后已是正确操作,所以后期的每个产品入口数据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除了首页产品入口条,流量最大的还有导航,所以针对提升用户点击率所做的运营还有,优化产品导航布局。可以看到我们产品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但是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个导航内容过多,不利于作选择,页面空间占比高,容易跳出。所以产品运营的切入点选择了,视觉上去优化吸引,降低用户决策时间,让用户快速进入第二层级。

在网上寻找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参考案例(自行搜索百度云、阿里云、神策数据等),可以发现B端产品的共同特点,就是复杂且多,在这里米勒定律(人的记忆7+/-2)方法完全不够,通过模拟用户场景的行为为路径,寻找最佳转化入口只能换一种角度,那就是帮助用户抉择——提升用户决策效率,降低选择时间,采用0123定律(不要让用户思考,一眼就看到想要的,页面重点2个左右,3次点击哪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反馈)。

产品优化是要考虑开发成本的,因此在功能上尽量不增加工作量,从视觉聚焦修改,辅助分类不可点击的字体都变灰,可点击的字体增大两个字号,选取两个产品重点突出,背景切图,一天内就快速上线了,后期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验证,产品入口的点击量直接同比平均提升到百分之四百以上,跳出率也适当降低,实际证明“用户的决策速率快对点击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以上运营,我们千辛万苦把“漏斗”底部的流量聚焦到产品,结果自身产品的体验链路复杂,用户进来不知道如何操作,一下就退出···这样前期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最后分享一个体验链路运营的案例,让大家把握好机会,不要让用户流失。

优化体验链路最重要的是内容引导,视觉起辅助作用,首先搞清楚主次有利于后期做运营的方向,恰好本次案例中,我就考虑的层面太浅而忽略了本质。

方案1,只考虑到提升品牌,增加情感化设计,就融入了企业形象元素做引导。

实际用户感知不到这是个什么,因为外部渠道投放的运营宣传都是偏向商务B端风格,是稳重大气贴合产品的,突然到产品内部就出现一个不太熟悉的“小可爱”,站在企业角度宣传了品牌没错,实际会降低用户对信息的聚焦程度,因此此方案没有实际落地。

有了上述,方案2更偏向商务风格运营引导,类似会员充值、付费体验等,上架测试前整个体验流程没有问题,充分抓住了眼球,但是这个权益整体给人感觉“很贵”不像免费,在所有界面中也比较突出,有点过头的意思,因此方案2也没能实际运用。

综上,最后贴合产品内部风格延展,以及品牌调性,使用了品牌色的对比色,再结合“会员权益”的特点,选用立体概念风格,主色调橙黄色,此后系统中的“权益”都是用橙色系,既保证了产品的引导突出,内容聚焦,又使产品视觉规范统一。

最后成功引导用户深度体验,注册信息占比6%,虽然这个数据量看似很小,但是在B端中,产品的用户是以群体为单位,“DDDD”同理换位思考运营岗的人士相当不易,好好珍惜!!

站在用户的角度挖掘他们的心理,以擅长的技巧创作出彩的画面,设计不止于此,用好的视觉表达,助力产品用户增长,让更多人感受到设计的价值。

13
Report
|
25
Share
相关推荐
全面剖析视觉专题设计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如何讲述你的设计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千与千寻输入法
Recommanded by editor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作品收藏夹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MOVA 扫地机器人-活水版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作品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会员
会员
会员
会员
作品收藏夹
牙
牙
牙
牙
作品收藏夹
品牌提案
品牌提案
品牌提案
品牌提案
作品收藏夹
宣传海报怎么做
宣传海报怎么做
宣传海报怎么做
宣传海报怎么做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