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础认知
一直以来对色彩的基本理论感到混肴,为了自己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查阅资料而形成自身的一套认知理论。
首先色彩有三种模式,分别是:
1、颜料模式--R红 Y黄 B蓝 ;
2、色光模式--R红 G绿 B蓝;
3、印刷模式--C青 M品 Y黄 K黑

这三种模式理论上都可以混合出任何一种颜色.
RYB模式:我们学习绘画时候最初接触到的模式,由于这三种颜色现实中难以制作高纯度的颜料,这三种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出我们想要的颜色进行绘画。
CMYK模式:广告印刷成品的色彩模式,是一种”减色模式“,CMY三色油墨100%等比例混合理论上能得到纯黑的色彩,但是现实中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我们印刷黑色时,单独制作出纯黑的油墨进行印刷,所以才有了K。
RGB模式:光的三原色,是一种”加色模式“,各类电子屏幕色彩、发光体,阳光等都是这三种颜色的发光亮度混合而成,可以得到任何一种颜色。
何谓“减色模式”: 指的是三种颜色混合或者两两混合之后,得到新的色彩在亮度上暗于混合前的色彩 。
如下图,白色背景相当于待印刷的白纸(明度最高),当青、品、黄三油墨以100%含量混合得到理论黑色(明度最暗),两两混合得到红、绿、蓝(色光三原色),此时,新的混合色明度要暗于任何一种色彩,实际运用这个原理可以去除较亮的色彩保留较暗的色彩。
何谓“加色模式”: 指的是三种颜色混合或者两两混合之后,得到新的色彩在亮度上亮于混合前的色彩。
如下图,黑色背景相当于是黑色的电子屏幕(明度最低),当红、绿、蓝三极光以255最亮混合得到白色(明度最高),两两混合得到青、品、黄(印刷三原色),此时,新的混合色明度要高于三原色任何一种色彩,实际运用这个原理可以去除较暗的色彩保留较亮的色彩。

如何理解“加减色模式”混合色与三原色之间的明度存在的差异,色彩主要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大色相,同一亮度下(255)色相之间的对比本身是存在明度差异的,其中黄色是最亮,蓝色是最暗,这就形成颜色之间会有重量、大小等空间存在。如下图,反应了色相之间的亮度差异。

颜料三原色的12色相环,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可以被称之为互补色,实际上结合色光三原色的24色相环里的分析,严格来说可以称之为对比色,如下图,。

色光三原色的24色相环,红与青,绿与品,蓝与黄可以被称之为互补色,而青、品、黄又是印刷三原色,因此这两个模式两两混合色为其中一种的互补色,因此在如下图。

在色彩中,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其中,红色是暖极;蓝色、青色为冷色调,其中,青色为冷极;绿色与紫色是中性色;暖色调前进感、膨胀感、轻盈,冷色调后退感、收缩感、稳重,如下图。

在24色相环中,如何更好的理解色系:
以RGB三原色为基调,
同类色:同一色相,不同明度,色相差为0级—色环0°。
邻近色:相当连接在一起相邻的邻居,色相差为1级—色环为15°。
类似色:以RGB三原色为基调,某一种颜色为主要成分红偏橙(红多绿少),色相差为2-3级—色环为30-40°
中差色:色相差为4-7级,都含有对方色彩,如红色含量约小于60%,色相对比刺激,但又具有和谐、统一性。
近似色:色相中都含有对方的颜色成分,如红色含量约大于50%,绿色含量约小于50%,色环60°以内的色相。
对比色:色相差为8-10级,色环120°左右,颜色对比强烈。
互补色:色相差11-12级,色环180°左右,颜色对比最激烈。

根据24色相环中,对比色与互补色的色相级别和角度关系来看,蓝色与橙色色相级别是10级,证实以上说的颜料12色相环蓝与橙的严格的对比关系。
在实际作业、运用色相环,通俗理解或定义:
如上图24色相环,通过色相环的中心点的中轴线为对称线,在对称线对称的两个色彩进行混合就会得到他们中间的色彩(也就是对称线上的色彩,角度小于180°方向),比如,我们以1-13为轴线,在轴线的右边1、2、3....级别色彩,分别对应左边24、23、22....级别色彩,进行混合(1和24、2和23、3和22....)都是得到红色,而180°对应的色彩混合得到色彩是白色、或者黑色,而这样的两两对称混合得到的中间色,其背后的原理可以理解为“加减色模式”的灵活切换运用,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记住,不钻牛角,这里知道两两对称混合能得到中间色就好,并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运用到工作中,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以上是仅代表个人观点理解,如有不对之处,欢迎留言指教,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