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奥斯卡!3部冲奥动画短片制作解析抢鲜看!

深圳/三维设计师/3年前/255浏览
征战奥斯卡!3部冲奥动画短片制作解析抢鲜看!

征战奥斯卡!3部冲奥动画短片制作解析抢鲜看!

年终将至,颁奖季也随之而来,奥斯卡刚刚释出2022年度“最佳动画短片奖”获得参赛资格作品的完整名单。

目前84部作品获得参赛资格,较往年的平均96部作品,今年作品数量稍有减少。

参赛要求
  1. 曾在任一指定的美国城市中公开展映;

  2. 曾在指定的电影节中获奖,或曾获过学生奥斯卡奖;

  3. 作者需要报名参加奥斯卡奖角逐。

奥斯卡时间表(美国时间)

2021/12/21 - 公布入围名单,其中包含15部作品;

2022/2/8 - 公布最后冲奥的5个作品;

2022/3/27 - 举行奥斯卡颁奖典礼,公布大奖花落谁家!

Renderbus瑞云渲染将持续关注报道,欢迎大家点点关注,新鲜CG咨询不迷路!

本次参赛的作品中有三部璀璨的明珠,他们分别来自法国动画学校ESMA和Pôle 3D。

undefined

从左到右

《The Source of the Mountains》- 曾获奔流城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短片奖,Animex Awards 2021学生CGI动画奖等29个奖项

《I'm a Pebble》- 曾获SIGGRAPH2021电脑动画节最佳学生作品,好莱坞短片电影节最佳动画奖等40项国际大奖

《Migrants》- 曾获SIGGRAPH2021最佳作品奖,美国视觉效果协会奖学生项目奖等60项国际大奖

三部动画的主创团队全方位分享作品构思和制作流程,可谓本年度最不可错过的动画制作分享。(文末分享更多精彩参赛作品♥)

全方位解析

《The Source of the Mountains》

制作团队:

Camille Di Dio(数字绘景)

Marianne Moisy(手稿绘画,材质)

Briag Mallat(手稿绘画,绑定,Houdini特效)

Benjamin François(灯光,渲染,程序化着色)

Adrien Communier(Layout,动画)

Pierre Gorichon(建模,服装设计,动画,Maya特效处理)

NO.1 故事简介

undefined

Paccha-Picchus(以下简称PP)是一群欢乐的小生物。他们与群山共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当山脉来临,它们的绿洲升起,冬天随之而来。PP非常喜欢冬季的气候,但有一天,群山不再来,焦躁不安的KinKo决定前去寻找山川之源。

NO.2 制作分享

故事灵感

undefined

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一个误会。Camille当时和Benjamin说,她小时候经常会说“我被月亮烧伤了”,结果Benjamin听成了“我有一个月亮脖子”【法语中“月亮烧伤(un coup de Lune)”和“月亮脖子(un cou de Lune)”同音】。因此他俩脑洞大开,想象出了一种生物,体型巨大,脖子像月亮一样,于是就有了作品中的长颈鹿。

undefined

我们继续发挥想象,设想出在这个生物上寄生的小生物会是怎样的,于是就诞生了Paccha-Picchus。

undefined

  • 角色制作

undefined

PP角色设计 - 在正式制作之前的夏天,我们构思出了第一只PP。我们清楚,想要打造出PP大家族,必须要有独特的图形语言,所以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先设计出一只PP后,通过提取其中的图形规则,延续设计其他的PP。虽然没有听上去这么简单,但是这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明确了需要和不必要的工作,让我们很清楚自己想要的视觉效果。

undefined

比如故事的主角KinKo,它的头是不对称的:正面是圆润的,背面则是扁平的,就像被砍过一刀。这种异形的设计让KinKo在最后与世界尽头连接那一刻,让他的头能贴近石头。

undefined

我们希望在设计每一个PP的时候都加一些特色,让他们成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性格,为故事增色。当然,角色设计不是做数学题,而是一个更有机的过程。如果我们感觉不对也会适当增减细节。

undefined

长颈鹿角色设计 - 准备工作后期我们才做的长颈鹿,我们甚至有点逃避这个角色。长颈鹿是这个世界观的起源,所以我们第一次画手稿的时候心里打鼓了。实际上,长颈鹿和PP是共生的,所以PP的风格也会影响到长颈鹿。找到我们的视觉风格后,长颈鹿的形象也油然而生了。基本第一个手稿就定下来了,剩下的只调整了一下比例。

undefined

其他细节 - PP能够很好地展现节奏。它们的身体设计也展现出一种缺失的美感,12fps的帧率,加上手工品般的质感让这种残缺美更加突出。12fps的帧率让我们在摆角色pose和动画节奏把控上有很大空间,就像用动画吟诵一首诗。此外,也比较省时间,动画过程工作量会减少。一些背景的角色即便没有这么多动作也不至于看起来没有生气。

undefined

传递感情方面,身体语言是最重要的。PP的外形很奇特,我们在动画上,尽量让PP的动作表现像儿童。因为PP的眼睛很大,所以瞳孔大小、眼球方向的变化能很好地展现情绪。

undefined

我们发现在表情/动作设计上克制一些,也能传达出另一种感觉,比如《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稻草人,避免太过卡通的动画效果。

undefined

场景制作

植被 - 场景中植被的制作很重要,因为他们也随节奏而动,制作也非常耗时。短片中有一半的篇幅都在展示场景,所以我们尽可能让其看起来更有生机。

undefined

村庄中最多的是植物和岩石,尤其是PP们晚上睡觉靠着的石头,我们希望村庄看起来非常自然,所以每一个元素都会根据特定的环境设计。短片中的植物很多都在阴凉的地方长大,在帆布下,或者在石头周围。每一个元素都是模块化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合成中逐个镜头地更改。

undefined

世界尽头的场景设计也非常重要,不像村庄,那里的植物非常少,需要展现的也是非常空洞、荒凉的景象。所以在大雪归来之前,发光的植物装点着KinKo周围的环境,和天空中的星球一样。

undefined

雪 - 当时想到要做雪非常突然,动画部分,分为两种:特写镜头,这部分用blendshapes完成,这能确保我们更灵活地调整;山的部分则在Houdini中完成。

着色和渲染中,我们希望得出的结果能传达出柔软的触感,所以在写实的风格上做了一些风格化的处理。

undefined


着色部分用了程序贴图,混合了2D和3D的分形杂色,并且我们逐个镜头地调整着色器。根据镜头的距离找到合适的纹理和移动方式,设置动态材质,表现雪随着山移动的动画效果。

undefined


其实我们用的几乎是一个着色器,云的部分我们去掉了雪表面的冰,减少渲染的总量。

undefined

最后一幕

谜底揭晓,原来PP生活在太空中的一只长颈鹿背上,这一幕我们希望创造惊喜,引发共情,感受到渺小的生物只身一人对无尽世界的探索。为了避免太过突兀,我们尽量将过程做到慢且流畅,不论是谜底的揭晓还是镜头的运动。

undefined

渲染

短片渲染使用的是RenderMan,我们在学校学了4年怎么用RenderMan。RenderMan的滤镜和blocker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写实内容,和艺术风格化的渲染。我们想要效果更加真实的渲染,在此基础上通过特别的线条、形状和阴影带出自己的特色。

undefined

在渲染预告片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雪的渲染太耗时了。根据不同的镜头和相机的距离,一般雪的渲染会花1到5小时降噪。在特写展示冰晶时,这些镜头渲染非常耗时。而且如果噪波太多,降噪器会直接将这个部分模糊处理。KinKo手捧雪这个镜头,单帧渲染时长高达10小时。虽然雪非常难渲,好在全片103个镜头中只有27个镜头出现了雪。

undefined

其他部分每个镜头渲染都低于2小时,有的甚至不到30分钟,长颈鹿的镜头只花了7到10分钟。


《I am a Pebble》

制作团队:

Mélanie Berteraut(建模,场景,灯光,渲染,合成)

Yasmine Bresson(设计,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合成)

Leo Coulombier(工具开发,合成,Pipeline优化)

Nicolas Grondin(色彩设计,合成,数字绘景,特效,材质)

Maxime Le Chapelain(故事板,动画,2D特效,Layout)

Louise Massé(绑定,动画,Layout)

NO.1 故事简介

undefined

Bubble是一只小水獭,她和3块长满苔藓的石头生活在一起,还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当慢慢意识到真相后,她不得不开始直面孤独。

NO.2 制作分享

视觉风格

undefined

我们在项目初期就已经定下艺术化的视觉风格,在给老师上交手稿的时候,也已经想好了故事。选择2D的画风是为了中和3D突兀的棱角感,能更好地表现治愈和动人的故事。我们一致同意使用这种风格,但是困难在于如何在3D中实现。我们在3D作品中没有找到太多参考,参考了Gop Gap的插画,还有Tonko House做的动画短片《The Dam Keeper(守坝人)》。

undefined



Gop Gap插画

undefined

The Dam Keeper
叙事手法构思

呈现故事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鹅卵石是不会动的,Bubble也不会说话,如何向观众展示他们的情感交流。刚开始我们想加上旁白,像儿童书一样,但是显然我们没有这么做。最后我们决定通过Bubble的表情/肢体表现来展示故事,因此故事的走向,Bubble幻觉里的元素,以及幻觉展现的时间非常重要,需要能表现出她能慢慢成长并接受现实的过程。

undefined

我们通过展示刺猬、小鸡等其他动物家庭团聚的画面,传递家的概念,并且对比出Bubble的孤独感。Bubble想象的内容能更戏剧化展现她对家的渴望。颜色和音乐在情感的递进表达上至关重要。

Bubble角色制作

undefined

角色设计 - Bubble小的时候非常单纯,像一块干净的画布,所以我们尽量用简洁的线条去展示,同时去体现孩子的稚嫩。我们参考了动画电影《男孩与世界》,片中的男孩只有2只眼睛,线条简洁,同时让观众感觉很温暖。

undefined

坚持2D的画风让我们在3D制作中遇到了不小的挑战。从正面直视Bubble,它的眼睛是圆的,且扁平的。为了保持2D的形状,我们给角色配置一个绑定的流体层,这个过程非常困难。

undefined



其他角色设计

其他部分的角色我们希望能为整个场景增添生机,同时突出家庭、快乐的主题。我们尽量简化他们的设计,以便有更多时间打磨主角。

undefined




场景设计

植被 - 在制作前期,我们用插画的方式设计了植被的样式和色彩,我们没有做非常多的树木种类,而是根据每个镜头的需要进行设计(有的植被还会有季节的变化)。因为我们不需要做写实的风格,所以这部分设计不难,但是灯光方面遇到了难题,因为植被和周围场景的交互不完全遵从现实环境的灯光规则,2D的风格不会像传统3D场景中有如此复杂的反射。在Bubble周围打造丰富的场景,也是为了后续对比展现Bubble的梦境。

undefined



季节变化/梦境&现实过渡 - 转变制作是用Nuke在合成中实现的——颜色变化,雨/雪转变,想象世界的的暗角处理。

undefined

转入梦境的部分尤其困难,我们在Maya中做了几个长镜头,到了Nuke中要合成一个很长的序列,镜头之间还有色彩的过渡,这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undefined

渲染

渲染是在RenderMan中完成的,RenderMan可以做油画的风格,但是我们通过材质和Nuke实现我们想要的视觉风格。

undefined

渲染部分花的时间不多。初期,我们采样开的很低,因为我们主要依赖降噪和合成来实现干净简洁的画面。但是最终的结果中还是有闪烁的杂质,所以最后我们还是更改了采样。


《Migrants》

制作团队:

Zoé Devise(材质,灯光,合成)

Hugo Caby(材质,灯光,合成)

Antoine Dupriez(视效)

Aubin Kubiak(剪辑,动画)

Lucas Lermytte(绑定,pipeline开发)

NO.1 故事简介

undefined

影片讲述了两只北极熊迁徙的故事,因全球变暖,两只北极熊流离失,所找寻新的栖息地,途中他们遇到了棕熊,并开始尝试与棕熊共同居住。

NO.2 制作分享

故事灵感

我们一直想做一个关于社会问题的短片。2018年,一艘载满难民的船在地中海上漂泊,没有国家同意让这艘船靠岸。我们很受触动,也受此启发创作了《Migrants》。我们将移民问题结合气候变暖,以两只北极熊为主角,展开我们的故事。

undefined

视觉风格

我们看了很多的短片找灵感,而且非常喜欢定格动画,同时还想打造手工制品的风格,于是我们开始研究如何实现这两种效果。

undefined


首先我们要打造旧物质感的材质,比如让水看起来像塑料,树叶和草看起来像羊毛和毛毡...而后,我们希望树木的形状比较风格化,且多样。二者结合,就形成了质感厚重,色彩丰富的视觉风格。

undefined

场景制作

海水/浪/冰 - 我们希望北极的景观看起来是柔软的,而且没有过多的堆砌。就像其他的场景一样,我们也对材质做了手工化处理。让冰看起来像聚苯乙烯(塑料泡沫),让水看起来像塑料。在灯光和合成中,因为北极的场景是单色的,我们需要注意调节白平衡,以及注意不要过曝。

undefined

海浪、雨滴 - 我们在视效方面做了多次测试,首先我们做了水的模拟,得到的效果很真实,但是和我们想要的艺术效果不太匹配。

undefined

后来使用布料模拟也是遇到同样的问题。最后我们选择使用置换来做浪,一来是好控制,二来我们不需要用到模拟。我们能方便的增减细节,可以做不同尝试,而且能及时看到结果。在塑料效果的部分用到了一些布料模拟,还有一些修改的粒子模拟来做雨和水花。后续再通过材质贴图,强化塑料的质感。

undefined

树林 - 首先我们按照树林大致的模样,做了一些概念设计,再对一些重要的元素单独做了资产。然后我们对树、蘑菇等植物进行建模,分别在Maya和Houdini中处理贴图。

undefined



Antoine Dupriez开发了一个Houdini的工具让场景的制作非常高效:我们只需要手动在地面上做一些树,以及一套植被的资产,然后这个工具会根据镜头的信息(如相机的距离,资产名称等)智能地排布这些元素。自动生成的树、草以及二级资产在动画中还不会和角色穿插。这不仅让我们的场景丰富了起来,免去了反复的手动调节,看起来也非常随机,不违和。

undefined


角色制作

首先还是找了非常多的参考,而后用Substance Painter做出我们要的材质,再将材质放在角色上。最后加上尘土之类的杂质让它们看起来更有生机。UV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以便找到合适的缝合处。

undefined

毛织风格的制作为渲染和合成环节带来很多工作量。在处理完动物身上的材质后,我们还需要权衡优化的步骤,因为要控制渲染时间。动画做完后需要确认,熊在移动过程中毛织的材质不会相互交叉,因为毛织不像传统毛发在运动中是可以重合的。合成中也要适当调整,以确保角色的轮廓明朗且美观。

undefined

绑定&动画

角色动画中,我们尝试了两种不同的风格。第一次是完全卡通的风格,但是得出的效果和预想中的相差甚远。于是我们尝试了一种“半现实”的风格,更切合故事风格,也让角色在直行和爬行两种运动中自由切换。

undefined


同时还要兼顾帧率,做了几次尝试后我们认为12fps最好,效果看起来更像定格动画。

undefined

其他参赛作品

点击小程序,进入B站视频后,点击下方合集(如下图),即可享受动画佳作啦~好片不断更新,点点关注不迷路!

undefined

文字内容整理自:3dvf.com


0
阅读原文
|
Report
|
2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动画短片
动画短片
动画短片
动画短片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