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量”时代,做设计需要运营思维

上海/设计爱好者/3年前/446浏览
“留量”时代,做设计需要运营思维

本篇文章大约5000字,希望对大家带来一定的思考,同时也欢迎大家来指正吐槽~

写在前面


今年的“双十一”,朋友圈异常安静,没有了以前电商活动的氛围,没有漂亮的数据,没有晒图,有人说是用户消费疲软了?数据不会骗人,今年”双十一”一天的GMV还是比去年高了将近500亿,而且一大波尾款人在11月1日就已经结束。再加上直播电商,用户购买渠道变多了。李佳琦直播带货一晚就超100亿的GMV,说明用户的消费意愿和消费力还是很强的。算一下,50个李佳琦直播一晚上就能抵上“双十一”一整天的GMV,有点厉害。中国伟大复兴的道路还在继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养提高,互联网普及,消费力只会增不会减,只是战场在变化。


前些日子发了PP微助手的优化作品,本篇将结合改版思路和最近对互联网设计行业的思考进行一些分享,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欢迎大家来指正吐槽~


点击可以查看   PP微助手改版优化







流量变“留量”




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流量,没有流量,就算产品设计的再好,早晚也会运营不下去。纵观这些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市场已经被分割的差不多了,各个行业都有龙头企业(社交:微信、购物:京东淘宝、出行:滴滴哈罗、外卖:饿了么美团、旅游:携程等等),各大互联网公司业务也趋于稳定,红利期已经过去,流量市场已经变成了“留量”市场。就像淘宝这种大流量的产品,也在吃流量老本。




回归到设计,在互联网公司做设计,一直在强调需要有产品思维、用户思维,然而在“留量”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具有运营思维,同行业的业务趋同、需求趋同,可挖掘的需求少之又少,可以打开同一行业的各类app一看,就知道产品形态大同小异。所以只能在“留量”里下功夫,既要减少存量用户的流失,还要在这基础上让存量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必然,我们在做设计改版的时候就需要结合一些运营知识。






曝光



“曝光”一词相信大家都听过,在拍照时,“曝光”时间越长,照片细节就越丰富,当然过度“曝光”,也会让照片失真。在运营一个互联网产品时,也需要用到“曝光”,这里的“曝光”是指产品内容的“曝光”。


用户在进入某款产品的时候,都是带有一定目的性,通常情况都会经历三步操作,从看见内容,到与产品互动,最后得到想要的结果。




这里的“看见”,就要说到产品承载信息的曝光,合理的信息曝光才能更精准快速的触达用户。同时,运营同学最关心的数据和流量,也是需要安排合理的信息曝光才能有有效的数据和流量。在手机这么一小块屏幕想把所有内容都曝光出来,是不太现实的,就算能,也不合理。把过多的信息一下子全部曝光给用户,效果反而会很差。通常做法就是对页面进行楼层的分割,流量进行合理的分发。大流量的产品,每个楼层都需要单独部门去运营的,这样就会出现业务主次和优先级,不然各部门就会为了争夺"屏幕地盘",无限撕逼。




作为设计师,就需要和运营部门做好以下确认:


1、楼层怎么分割,哪些楼层是产品部门控制,哪些楼层是运营部门控制,每个楼层显示哪些内容,设计师需要根据每个楼层的重要性,去定义屏占比


2、哪些模块需要首屏曝光,哪些是需要第二屏曝光,依此类推,这个至关重要,设计师就要考虑各类机型适配问题,比如iPhoneX一屏能显示下的内容,在其他手机未必能显出来,这样会直接影响曝光,导致数据不好(等着背锅吧~),严格来讲要根据实际用户使用机型占比去定义首屏显示的内容。


3、每个模块内容的信息层级,明确信息优先级才能结果为导向去做交互布局和视觉呈现,这时候就是你发挥的时候,对比、亲密关系、留白等等,都可以上了。






这里结合PP微助手的一些改版优化(非全套),分享一些改版思路。


PP微助手改版思路解析


项目背景:PP微助手是取代电视遥控器一部分功能开发的一款小程序,核心需求有几点


1、账号统一,PPTV时代的用户,大多都是使用的PPTV的账号,为了方便管理苏宁易购账号体系,会引流把PPTV尚未升级的账户统一升级合并至苏宁易购账号。

2、投屏功能,看影片终端还是以电视机为主,所以只做投屏,不做在线播放功能

3、智能语音,结合苏宁小biu智能语音系统,可以和电视机语音互动,实现交互功能

4、会员业务,移动端开通会员比电视端更方便,同时可以用一些运营手段促进用户开通会员

5、推送活动,电视机打开频次不如移动端,推送活动给用户,移动端可以实时看到



电商行业通常会把用户分成“大明”、“笨笨”、“小闲”三大类用户,在视频类产品,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小闲”用户,来平台都是找乐子打发时间的。




思路一:架构改变(产品思维):


PP微助手本来就是辅助电视机的,用户觉得用遥控器操作麻烦才会选择用小程序操作。在设计的时候,把用户当成是一个并不想动脑子并且很懒的傻子,产品设计越简单越好,否则用户干嘛要用小程序,遥控器挺好的,遥控器的大多交互都已经习惯,也没啥学习成本。






从用户角度分析,进入小程序无非就是找片源、看片以及看片过程中的一些基础控制操作(播放、暂停、快进等等),所以简化了产品整体框架,从原来底部5个tab(首页、片库、遥控、搜索、我的),改为3个tab(首页、遥控、我的)。产品呈现给用户的样貌更加简单直观,也相应的培养了用户心智,让用户对PP微助手这款小程序有个基本定位。





思路二:楼层分割(运营思维):


首页改版前,按照iPhoneX的尺寸,首页第一屏也就曝光了3个分类,而且下滑到底总共也就几个分类,片源的曝光度不高,banner呈现也相对普通,就是那种正常电商类头部banner。同时交互成本也高,要点击“更多”才能看该分类影片的全部列表,要知道多一步操作就会多损失一部分用户转化。


改版后,针对第一楼层推荐影片采用电影宣传时的大海报样式,视觉焦点更强烈,同时曝光也更强烈一些,你去电影院的时候,看到的电影宣传海报,大多都是这类竖版的,用户已经有一定的心智模型,所以在这里采用竖版更为好一些。这些推荐影片在这里也作为“hook”,后面会讲。当然像电商类产品,首页需要考虑严谨的屏占比,这类尺寸肯定不合适。


第二楼层是影片的分类,采用文字tab左右滑动的方式,这种分类方式虽然没啥设计感,也普普通通,但是在一个分类众多的产品里,这种处理方法相当不错。减小了楼层的冲突,也提高了内容的曝光。像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分类tab都是吸顶固定的,很直观的传达给用户影片信息。下拉的时候,这里采用feed流,用户在交互习惯上,连续操作时,对同一种交互会有惯性和依赖,上滑时查看更多影片,能满足用户的预期,也不会因为调整新的交互(上述的点击跳转查看更多)方式让用户反感。在视觉形式上,采用了横版的样式,是为了和第一楼层形成对比,也是为了节省屏幕空间,能曝光更多的内容。二楼的影片内容也可以分布一些“hook”



搜索也是一种用户找片源的方式,后面再讲,这里要考虑到流量分发的情况。





思路三:引导用户(运维思维)


按照福格模型B=MAT,完成行为的三要素:动机、能力和触发器。



用户进了影片详情,说明已经有动机了,这时候需要抓住机会,按照产品需求可以完成两个行为目的,一个是让PPTV账号升级成苏宁易购账号,二是转化成会员用户。


这里要看一下进入详情的数据,是“hook”进来的用户多还是非“hook”进来的用户多。如果是“hook”进来的多,说明用户主观意愿不是很强,这部分用户可能会流失,如果是非“hook”或者搜索进来的更多,说明平台用户主观意愿更强,有较高的粘性,更容易促进会员的转化。



对平台来说,希望用户进来完成两条路径:


1、未登录的用户,点“推送”和“开通会员”按钮,进入下一步登录或者升级账号流程。当然这一步会流失用户,部分用户会反感登录这种操作。


2、已登录的用户,可以快速推送影片,完成自己的看片目的,如果是会员影片,这里就需要用户先开通会员,当然只是引导,还会有一部分用户不想开通会员,选择离开。





防止用户过多的流失,就需要平台一定的干涉,加强登录或者开通会员的意愿,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沉浸式体验,进入详情,头部区域自动播放影片花絮或者预告,快速让抓取用户眼球,增加下一步操作的意愿。

2、醒目的豆瓣评分,“hook”影片选择一些评分高的,用户针对豆瓣评分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评分优质的影片,用户更有意愿观看,更容易促进下一步动作,提高会员的转化率。

3、各类标签,比如:首播、独家、会员免费、会员半价、4K高清等等,能清晰定位影片,捕捉各类用户看片心智。

4、会员相关信息展示,未登录的提示“登录领券、限时活动等”,非会员提示“会员权益、开通会员的利益点等”刺激用户。



思路四:优惠券吸引用户(运维思维)


改版前优惠券和体验券在不同入口,流量分散了,券的目的就是要让用户去使用,需要缩短路径,更直观的展示给用户,能让用户快速做决策。如果券种类多的话,还需要区分各种券样式,需要让用户快速定位想使用的券。

其中已使用和已过期的券对用户来说就是已经没用的券,并不需要再用单独的tab分类,并且弱化处理。因为PP微助手会员券相对比较少,不像电商一样,会送很多商品券,所以用最简单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就行。


值得注意的一点,不是说已过期的券就没用了,如果运营把控好节奏,发券有一定规律,用户看到过期的券会有一定的挫败感,就会经常来关注券。“废券再利用”也能增加用户的粘性。针对快过期的券,必要时候可以做二次提醒,给用户造成紧张感,会激发用券欲望。


说服用户下决定,一般从以下三个点去考虑:时间紧迫性、暗示稀缺性、后果恐吓性







流量分发和流量承接



产品的流量来源有很多,除了自身用户进入产品的流量,还有线下广告、线上广告、分享链接等等各种来源。目前主要的流量分发方式包括:搜索分发、算法分发、社交分发、人工分发、付费分发。PP微助手主要应用算法分发、搜索分发、人工分发。




先讲一下“hook”,在电商里是“钩子商品”,这里我把“hook”当做是“钩子影片”,运营精准推荐的一些“hook”,会取到不错的转化效果。



用户在产品内的行为路径是不可控的,一大波流量进入首页,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目的,所以需要对用户进行分流。一部分用户去了搜索,这类用户目的很明显,知道自己想看的影片名称,这部分就是搜索分发的流量;一部分用户被“hook”勾走了,"hook"激发了用户的看片动机,这部分就是人工分发的流量,需要运营去干预;一部分用户在不停的浏览,在浏览过程中找自己的影片,产品会分析用户行为,显示千人千面的首页,这部分就是算法分发的流量。


有流量分发,那必然就有流量承接,流量承接都是相对流量分发的,在电商产品里,站内的流量承接一般都在商详,以及对应的后置链路(订单确认、结算等等),从各渠道进来的流量,最终汇总在商详。在商详,会突出各种利益点和产品自身优势去刺激用户下单。至于利益点,活动时候的各种优惠信息就是典型例子,产品自身优势,比如:淘宝的先享后付、京东有京东物流次日达等等。在PP微助手这里流量承接就是影片详情以及后置链路会员套餐页,具体可以看上面的“思路三”的分析,怎么去承接流量,怎么去促进转化。


今日的分享差不多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带来一些思考,感谢大家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欢迎大家来吐槽~



6
Report
|
13
Share
相关推荐
Starbucks app
Recommanded by editor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IP形象——动物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ip形象设计+表情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企业展厅/文化墙 参考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