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设计/开屏引导页与步骤引导图设计思考
最近刚做完步骤引导图和引导页的设计,其实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可以有一点小突破的地方。不那么陈规。
启动页与引导页设计几乎是每个APP必备的。
在产品上架前期,设计师们通常会集中设计产品启动页与引导页。启动页与引导页是用户了解产品的第一个窗口,能给用户留下初印象~最近刚做完新产品的启动图与引导页设计
步骤引导图
1-可控性
新人引导其实是平台的主动行为,有点类似于页面弹窗,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用户的操作流程。因此需要赋予用户自主控制的权利,随时中断引导过程。此外引导信息中还要提示用户总的引导步数,方便用户做出决策,并且允许前后自由切换,增加引导的灵活性。

通常新手引导又都是临时性的,流程结束后就不再出现了。但是对于功能复杂的B端产品,新手引导中的功能并不是立刻能够用到的。为了有效发挥新手引导的作用,新手引导需要有冗余机制,方便用户后期再次学习查看。例如巨量引擎中在页面中会常驻新手引导,便于用户随时查看。

2-层次性
上文提到新手引导对用户行为有一定的干扰,用户为了优先处理自己的工作任务,可能会不查看引导内容直接关闭了引导浮窗。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新手引导的有效性,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引导的层次性。
例如在飞书客户端用户打开页面时,并没有直接强引导,只是在引导内容处增加了动效元素吸引用户视线。当用户鼠标移动到热区后,才会显示引导内容。这种引导方式,让用户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查看,用户的阅读意愿更强,或许可以提高引导的有效性。

视觉层面
B端产品通常是PC端产品,屏幕更大,页面显示内容更多。新手引导需要更加注重有效的信息传递。
1-优先的视觉层级
大部分新人引导都会优先采用遮罩蒙层形式,让用户更好地聚焦引导信息,排除页面元素对用户的干扰。即使不采用遮罩的,也会通过强化引导气泡背景色的形式,将信息从页面中有效地突出显示出来。
2-风格一致性
通常情况下,B端产品偏向严谨务实的视觉风格,过于个性化的设计反而会影响整体的一致性。

一、启动页、引导页是什么?
启动页:当用户打开APP时,在启动APP的过程中被用户所看到的过渡页面或动画都被称为启动页。

作用:
缓解用户启动APP时等待的焦虑情绪。
传递品牌或介绍产品服务理念,加强用户对产品的印象。
特点:
展示时间短,一般3s内,不可交互。
启动图设计的更新速率可以保持1~3年更换一次,不建议频繁更换,启动图设计更新应该是跟随产品整个战略进行更换的。
启动页的形式比较多样化,但UI设计师在产品上架前期主要还是设计以产品内容或品牌为主的品牌启动图,介绍产品核心服务与传递品牌,本文主要介绍的是APP品牌启动图这种形式。
其他的,比如广告页、节日闪屏等运营类的启动页形式,我们知道有这种过渡页面存在就行了,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了。
引导页:当用户安装或更新APP后首次启动APP时展示的3-5个滑动页面就是引导页,帮助用户更加清晰的了解产品定位与功能服务。


作用:
呈现APP核心功能服务与产品特色或对迭代优化的地方做功能说明,让用户快速了解产品。
引导页的设计调性能让用户对产品设计留下初印象。引导页已成为每个APP的仪式感设计,每次产品迭代更新,通过引导页形式,让用户感知到产品的迭代更新。
特点:
可左右滑动切换页面,最后一页有进入按钮
引导页个数一般为3-5个,个数不要超过5个,且尽量提供直接进入或跳过的按钮
引导页的设计更新频率可以跟随每次产品升级、新功能特色进行更新,更新频率相对较频繁一些
二、启动页、引导页怎么做?
启动图设计形式启动图常见的设计形式有纯背景+图标/slogan、背景图片、漂浮图标、品牌渗透这4种形式。
纯背景+图标/slogan在纯色背景上,融入产品启动图标或产品slogan。这一种是最简洁也是最经典的启动图设计形式。简单有力的宣传产品品牌、传递产品服务理念、加深用户对产品印象。

设计小tip:设计这种形式的启动图,我们需要注意页面的视觉平衡。上下比例建议采用0.86:1很多设计师在对齐的时候会直接采用工具的垂直居中,我们可以来对比看一下直接垂直居中与微调后的视觉感受~

很明显,直接采用垂直居中,上下比例为1:1的话,视觉中心是有些往下掉的;我们需要往上进行调整,达到视觉平衡。NAVER的改版设计中,专门将启动页的比例由1:1调整为了0.86:1,让视觉达到舒适。
背景图片采用图片或短视频作为背景图。图片或视频的选取需要符合产品调性。这种设计形式更加直观,具有场景感,能带来更大的共鸣,具有沉浸式体验。最具代表的就是微信的启动图了,仅靠一张图片就形成了产品的记忆点。

政务类产品启动图常选用当地的地标建筑或区域特色作为启动背景图。

漂浮图标将与产品相关的功能服务图标飘散浮动在整个页面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淘宝的启动图。

品牌渗透品牌渗透设计形式是目前市场上应用得最多的。采用插画、3D等设计手法,结合产品IP形象、品牌符号等与品牌相关的元素进行融合设计,加强品牌推广,形成品牌记忆。
品牌渗透的设计形式有:a.将品牌图形与服务场景进行融合设计利用插图或3d的形式将品牌图形与功能服务场景相结合,这类设计形式也是比较流行的,既能直观的展示服务场景又能很好的宣传品牌。

b.品牌符号因为启动图时间特别短,将产品的品牌符号放大或者重复排版,从而加深用户对产品、品牌的记忆,这也是一个比较讨巧的方法。

c.IP形象启动图展示产品的IP形象,加强用于与产品IP的链接。最经典的就是QQ的企鹅开屏,这么多年都是一直保持这种设计形式。

引导页动图设计形式引导页设计除了帮助用户更加清晰的了解产品定位与功能服务外,现已成为每个app的仪式感设计。
每次下载新的app后,自己也很期待看到产品的引导页,通过引导页来推测整个app的设计调性~引导页设计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一般为文案(主副标题)、图形部分、轮播器、按钮这四部分。
设计形式也主要为插画、3D、实景图片这3种设计形式。
插画设计形式这是市场上应用得最多的设计形式,分为扁平化插图与2.5D插图形式。



3D元素随着3D设计形式的流行,3D元素在UI设计中越来越常见。3D图形比扁平化的图形更加直观立体、具有场景感,在引导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实景图片采用实景图片或视频形式,让画面更具场景感,具有沉浸式体验。这类设计形式更适合旅游类或短视频类产品。
一个产品的启动图与引导页设计(特别是启动图设计)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我们可以从启动图与引导页看出产品的设计调性与服务理念,个人觉得这两个模块也是值得设计师花心思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