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是怎么设计说明书的?
如果有可能,留下点儿真实的东西。
在一件商品中,比外包装存在感更低的,就是附赠的产品说明书。 但是在宜家,比设计一件家具更难的事情,恰恰是制作这份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家具安装说明书。
如果你购买过宜家的家具的话,可以试着把包装中自带的螺丝钉等等零件和说明书上的参考图放在一起,你会发现他们往往都能完全重合。
再比如当你站在和说明书中的小人一样的位置时候,现实中你和柜子的透视关系以及比例,和说明书上是完全一致的。
这种近乎变态的设计细节还有很多,而宜家这么做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一个十分简单的目标:设计一份「你上你也行」的安装说明。
为了设计出一份让每个人都能看得懂的说明书,宜家专门成立了一个说明书研发小组。根据2018年的一篇名为《Wordless Instructions》的文章,当时的说明书设计团队已经有13人,分别来自销售、工程、驾驶等等不同的领域,共同参与每一份说明书的修订。
他们会仔细推敲一件家具的组装过程,思考你会以什么角度开始拆包装、拆完以后从什么角度开始安装。最重要的一点,设计人员代入的是一个萌新视角,考虑一个新手(而不是像他们一样的家具设计师)会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恰到好处的地方给出提示。
光凭借这一点,就值得很多厂商去学习,毕竟有时候专业人员写出来的“高端”说明书,完全不适合外行人看。
听起来很棒,对吧。 但在我这个手残党这里,还是经常装不上宜家的一些家具。
不过装不上家具的不止是我,2006年美国一位漫画家 Mike Sacks 在被宜家的说明书虐了千百遍之后,创作了一则讽刺漫画。
一对夫妻买了一件散装的宜家家具,但是始终无法理解安装说明书,折腾了一天也没搞定,妻子因此离开了他,丈夫因此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死后,负责下葬的人好死不死的又从宜家订购了棺材之类的东西,最后发现自己看不懂棺材的安装说明书,被迫还要联系宜家。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男人的棺材没有装上棺盖就被埋了,而坟头的十字架因为不会安装也歪歪扭扭的。
当然讽刺归讽刺,宜家的安装说明书其实已经算是尽力了。
根据宜家包装部门一位员工的说法,无论你实际安装的时候被折磨成什么样子,相信我,原始的版本要比现在的组装流程麻烦的多。
当然,最开始的宜家说明书并不像我们如今看到的这样简洁。早期的宜家说明书有很多文字注释,而且是彩页的。相信我,如果现在宜家的说明书还是这样,绝对有超过一半的人宁愿选择丢掉说明书自己尝试,也不愿意读这份全是文字的安装指南。
直到2000年开始,宜家逐渐去掉了说明书上大段的文字,选择通过图形来说明安装步骤。和简洁文字一同出现的,还有这个尖鼻头的小人。这个名叫Gubbe的小人让说明书一下子有了一种代入感,配合上各种恰到好处的细节说明,让家居的安装体验直线上升。
除了在说明书上下功夫,每一件家具的设计还会考量更多现实因素。
在美剧《friends》中有一个名场面,剧中Rose新买了沙发想要搬到楼上去,结果卡在了楼梯转角,最后沙发断成了两节。
宜家为了让每一件家具的组装件都能够运送到家中并顺利安装,会考虑到不同国家小型电梯的尺寸,以及小户型家庭的空间,对于家具配件的尺寸进行严格把控。
值得说的是,宜家的说明书设计团队并不是等家具设计完成之后,才开始设计说明书。而是从一个家具的概念提出的时候,就会参与每一个零件的设计讨论,从而保证这个家居的组装件方便运输和安装,但是又能保证本身的实用性和设计感。
据说宜家某个衣柜最开始设计版本,有400多个配件需要拼装,这复杂程度,鲁班看了都直摇头。
不过关于宜家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地方,那就是宜家为什么会想起来把家具拆开卖呢?
在查询了一些资料以后,一个比较可靠的传闻是,在1995年的时候,宜家的一位设计师从公司买了一张当时很出名的三角桌子,但是却发现塞不进车的后备箱,所以无奈只能拆掉桌子腿,然后再回家修好。
第二天这位设计师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的老板,老板听闻以后立马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开始尝试将完整家居拆分开售卖的销售方式,最终成为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宜家。
从这份薄薄的、没什么字的说明书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设计师们的细节考量,还有关于设计的人性化,和那种站在普通人视角的、对于每一个用户的尊重。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视频的全部内容,你有去宜家买过家具吗,安装家具的过程有哪些坑爹的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这里是日知录,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