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壶冰心,宗白华《美学散步》读书笔记-艺术认知障碍,太湖西畔随云去
玉壶冰心,行书、白文印

玉壶冰心,行书、白文印
.
清代画家邹一桂对西画的评价是:虽然阴阳远近,不差
南朝谢赫《画品》,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品评各家,共分六品,从第一品陆探微、卫协的六法皆备,到第六品宋炳、丁光的非不精谨,乏于生气。品评众画之优劣,不拘以物体,但求精粹,以穷理尽性、风骨体韵、极妙参神为上;以笔迹困弱、
西画不入画品,也就是说连六品的算不上。这其中不仅仅是因为透视表现的方法和技术的中西不同,更重要的是笔法全无,是对外观毕肖的过分执着,对意趣气韵的缺失。西方画家们
.
.
.
认知的障碍,就像是一层窗户纸,未点破时,对外面的世界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轻轻一指点去,就是一片无限的天地活生生地摆在了眼前。传统西方艺术将“和谐、秩序、比例、平衡”奉为最高标准与理想,对中国艺术来说却只算是形式层面的初级技巧。这种落差源自于西方哲学的思辨和逻辑认知方式,使他们始终无法触及艺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到人本主义和系统哲学,都围绕着怀疑与实证、逻辑与思辨进行,他们能够启迪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却对艺术的认知裹足不前。对人的认知局限于理性、激情、欲望,对伦理、政治、心理的研究也是以实际可见的事物为对象和范围,虽然不断在追求现象背后的真理,却永远不能脱离现象本身的束缚。柏拉图认为艺术只是对自然的虚假不真实模仿,而将诗人放逐在他的理想国之外。
康德、黑格尔将西方哲学的认知与辩证体系发展到一个
.
.
.
近代西方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哲学,与照相机
完全脱离模仿与形似的艺术,自然会成为一个无法直观感知的对象,只能通过各自宣称的艺术与美学的理念去理解。事实证明并不会因为与传统西方艺术,与摄影差异更大,就能成为更真实更完美的艺术作品。过激与不理智的行为,往往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从一个错误到另一个错误。当西方近代与当代艺术创作还在形似与神似、模仿与表达之间冲突徘徊时,中国古人早已给出了形神兼备的答案。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之下,中国绘画始终将事物的外形与作者的精神认知进行统一和中,将大道浑同、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放到艺术创作之中。这是自先秦以来的中华文化共识,并不是艺术家们的独有,这种认知的优势是西方艺术家们所没有的。方向永远比努力更重要,这是来自哲学、境界、认知高度,对实践、科学、技术的先天优势。在哲学、美学和对艺术的认知上,西方的知识可以借鉴吸收,但是去邯郸学步问道于盲,就大可不必了。
.
.
.
.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宋· 姜夔
.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