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和设计师的区别在哪里?
美工和设计师的区别
一个不错的美工也许可以做出来和一个设计师同样好看的 图,但一定缺少好的communication。原因在于没有使用视觉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将视觉元素作为语言、情感、信息的符号处理的能力。当然一个设计师也许会因为设计对象足够典型化,比如商业banner等,不需要多么费心神,最后做出的图另一个美工类型的人也完全有能力达到,但美工却很难做出一张设计师水准的作品,因为他们缺少设计范畴的思考。先说下我对美工的定位。美工的高阶或者说理想模式应该是具有学习并应用好的范式的能力。



很容易看出来,这些东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培训机构几个月就可以教出来不错的”设计师“,其实他们只是美工,在日本归属于专门学校的范畴,类似国内大专。不多扯了。
所以显而易见,这种范式便于掌握又方便使用,满足目前大部分的市场需求也就是甲方,模板量产作为素材有偿提供下载之后可以减少所有美工的工时,最终还能为普罗大众可以不用看辣眼睛的土味做贡献,其实是很有正面作用的。个人看法是,按照精细分工的必然,美工的归宿就是产出mockup templates,也可以叫样机,国外有很多付费素材网站,虽然价格不太美丽,但也有很多免费资源,值得一逛,会省去你买国内很多同类网站vip的钱,嗯。
多一句嘴,这东西乍一看高大上,大众又没什么辨认能力,就像饿了太久吃顿白面就当蛋糕了,导致目前太多披着样机装设计师的美工了。sign。。。不过这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再说设计师。
随手找了一段,一本书里讲造形的部分,提到了抽象化和符号,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在考虑造形的时候,抽象化是必不可少的技法之一。能够顺畅的导向被指代物的信息,对造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平面设计中的符号,可以看做是将语言情感知觉等各种信息可视化为形状。“通过造形而来的符号,简言之就是为了传达些什么才创造的形状。”
这里面提到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符号”,和区别于美工的“为了传达些什么”。
按照皮尔斯的三分法,符号分为icon(依照类似性,比如波浪线→海浪),index(依照关系如因果,比如骷髅头→有害物质),symbol(约定俗成,比如”?““!”)
设计师需要洞察力和感知能力,并有意识的提取和总结,这有点类似于春夏说起演员就是要把心碎变成艺术,比如痛彻心扉的时候要暗自提醒记住这种痛苦,下一次演的时候就要找回这种感觉。
设计师的作品就是要在为了传达什么的前提下,运用视觉语言也就是符号的。上波图。



这些作品都很好的在把握图形、图像、文字、版式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运用这些东西作为符号具有什么样外延的含义,他们很难被模仿并转嫁用于另一个主题
再来看一个大神,Peter Mendelsund。他是我认为最会使用符号语言的平面设计师之一。
作品主要是书籍封面。
他是这么表现柏拉图的理想国的:

他是这么表达时间旅行的:

他是这么表达night thoughts的:

他是这么表达The Fifty Year Sword的:

他的高级就是不直翻字面的含义,同时又能做到准确表达深层的感受。初级的设计师往往容易走icon的路线,用一个长鼻子表示大象,高级一些也许能翻译index,但是Peter却能够翻译感受,这是视觉和心理的双重信达雅。
现在你再看这幅图

你说美工和设计师的区别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