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急诊室:未来医疗救护车发展趋势

Recommanded by editor
北京/设计爱好者/4年前/3680浏览
行走的急诊室:未来医疗救护车发展趋势Recommanded by editor

未来医疗车长这样?

“疫情”是在2020年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而智能出行亦是汽车领域的关键词,那么,如何将智能出行与疫情相结合?如何把智能化真正应用到医疗车上,以缩短检查时长、确保送医途中的安全性?这就是我们在今天的文章中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智能医疗救护车。




救护车现状分析


目前,救护车在救治人员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为患者的及时就医带来了挑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 地形复杂,道路不适合救护车通行

  • 救护车内部空间较窄,无法实施救治

  • 情况紧急条件下,医生不能及时诊断

  • 救护车内部设备不全,无法适应各种环境

  • 道路拥堵,车辆不能快速通行,延误就诊时间

  • 地点较为偏远,周边救护车较少,等待时间较长

  • 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设计师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设计,试图解决医疗救护问题,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救治需求。



智能救护车设计


未来,救护车的设计将是集智能化、舒适性和场景化于一体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环境和需求,提供不同的救助服务,成为一种未来移动型急救中心。同时,在5G环境下,智能救护车也将实现无人驾驶。


1.机器人+空中救护车


针对地形复杂、不适合救护车通行的情况,设计师提供了机器人和空中救护车的概念设计。比如,现代在19年CES展中推出了一款名为Elevate的救护概念,这款概念车可以像车辆一样移动,也可以像是一个动物机器人一样用“腿”爬行,以在危险的地形上(如山路、雪沟、火灾、地震等)救治患者。



本田的P.A.T.H Bot机器人,通过车上配备的GPS、AI、摄像头和多个传感器,可以帮助急救人员、搜救队或消防员携带设备进行作业。另外,它还能识别人和其他障碍物,运作非常灵活。



空中救护对于较为偏远的山区和急诊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是未来即将出现的空中汽车(可以根据路况来变形,以适应在陆地和空中飞行),也可以是小型无人机救援(占地空间小,方便降落,可以快速通过障碍物)。


Urban Aeronautics e-VTOL


这款救护无人机概念配备了摄像头和GPS导航系统,可通过远程驾驶来实现操控。另外,其内部可以容纳一名患者和一名医务人员,在未来,还可以携带氧气面罩、除颤监护仪、心电图等医疗器械。另外,无人机在探测各种地形的情况下,还可以佩戴生物识别装置,以判断生命体征。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救护车顶部安装无人机。



也可以在路上急救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


2.急诊专用车


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行,经常会遇到道路拥堵的情况,这对于救护车争分夺秒的来说,就显得非常棘手了。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师们提出了类似于单轨列车的Median AMB设计,它可以不受各类交通拥堵情况的影响,直接到达被救助者身边。其两侧均设有滑动门,以方便驾驶员和助手被救助者和担架抬到车辆中央的安置位置。


Median AMB


根据病情的紧急程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急诊车辆。比如,病人失血过多、心脏骤停、产妇生产等情况,我们需要配备不同的急救车,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这里,就用到了模块化的设计,它可以调整治疗空间和存储容量的配置,通过互换“吊舱”来适应车辆。


流动的新生儿重症监控室


除模块化配置之外,可变形的车辆设计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不需要时缩小,需要时放大。比如,有些患者需要在固定地点搭建临时急诊室,这就需要将车辆变形为一个较大、且能够立刻进行手术的急诊室。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可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专家会诊(在这里,可以通过设置急诊APP自选)。



Dors Liu设计的移动医院,是一款带轮的诊断中心和手术室,在其后车厢内安装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当到达目的地时,后车厢向侧面扩展,尺寸实际上增加了两倍。它的内部配备了一台电脑(用于交流和读取\传输报告)、一个实验室、一个药品区和一个治疗台(中央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来放置带有MRI机器和机械臂的手术台)。在完成工作后,可折回较小的尺寸。



当然,在变形车的内部设计上,必须保证简洁、可移动、可折叠的设计,以保证空间的最大化利用。比如,抽拉式收纳一体台、可移动和折叠的担架和座椅设计等。



3.远程医疗(自主救护车)


远程医疗主要是为了对患者情况进行一个简单的判定,缩短患者到院的等待时间,以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远程医疗车可以利用VR眼镜或屏幕来对车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配备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红外体温计、心率、脉搏、血压仪等)、超声波技术等,将生命体征原始数据进行实时传输,以便医生实时了解患者情况,安排下一步计划。比如,当需要手术时,医生可以确保在救护车驶入后立即通知相关医生进行相应手术。


丰田e-Care的设计,就像是一个远程健康检测中心,医生可以通过屏幕,检测乘客身体状况,而车内带有面部识别系统的e-Care概念将患者数据传输给医生。



设计师 Ben Collette 和 Clement Gallois设计的以自动驾驶诊所为形式的按需医疗保健系统——Aim。这款车可通过内置传感器和诊断设备,分析换车呼吸、心率等,并与医生进行在线诊治,以得出诊断结果,并提供药品、用量和服用方法,从而使就医过程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aim


在设计医疗救护车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为私家车设计相应的医疗APP软件,以实现医疗救护与私家车的互联,从而预防车主开车途中遇到的突发问题。


以上是我们对未来智能医疗车设计的一些见解,如果您有其他想法,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哦!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想要了解汽车更多内容,就留言联系我们吧!


- 服务内容 -


31
阅读原文
|
Report
|
85
Share
相关推荐
福特烈马动静态渲染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赛车CGI设计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奥迪RSQ8渲染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奔驰 AMG ONE 汽车渲染
Recommanded by editor
内容含视频
挺好
挺好
挺好
挺好
作品收藏夹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挺好
挺好
挺好
挺好
作品收藏夹
医疗
医疗
医疗
医疗
作品收藏夹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作品收藏夹
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
书籍装帧
作品收藏夹
北服
北服
北服
北服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