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来回改稿,设计师数据指南

Recommanded by editor
潮州/设计爱好者/4年前/1633浏览
拒绝来回改稿,设计师数据指南Recommanded by editor

第一次写点东西,本用作公司设计分享,今天也分享给大家,请多指教~

背景


最近到了某个游戏公司负责社区产品的设计。发现这么老牌的公司的设计团队居然没有数据验证体系,之前的设计大部分是基于借鉴"抄" 竞品 + 主观审美臆断。这就势必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设计组的话语权丧失!

各位脑补一下场景,一群同事围着你的电脑屏幕指点江山,众说纷纭……

你自己憋半天,也找不出理由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只是单纯觉得好看?(这太无力了)

直接抄竞品的?(也不是不行至少说找到一个经过验证的设计方案,但我tm作为设计师的存在意义去哪了?)

...

这些问题,排除一些人际关系,办公室政治,很多原因都是基于数据验证体系的缺失!




什么是数据驱动设计


设计的价值如果只是停留在好看,那美的价值又如何衡量。

设计是以累积的数据研究结果为支撑的。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决策是基于数据和用户行为研究的。精细的用户体验设计包含对体验本身的评测研究。而只有数据才能映射出有价值的评测结论。用户的行为和反馈有助于产品设计师验证其发现、假设和评测结果。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产品团队了解其目标用户,发现用户痛点,发掘新的趋势,支持数据驱动的设计,并确保团队前进方向的正确性。用户数据可以直接推动商业成果的提升。通过数据驱动设计,以提升用户体验,被证实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说白了就是我基于你的需求,通过提出设计假设方案,并通过上线后的数据进行验证总结归纳,形成我的闭环验证体系,为以后采取何种设计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为什么要用数据驱动设计?


主要是大环境下互联网早就过了野蛮生长期,靠ppt融资的时代早就过去,做的是精细化迭代,你的每个设计必须能为业务产生价值,说白了就是你的设计是解决业务的实际问题,提升留存也好,提升转化也好这些都是围绕业务的目标去走。


这并不是说美感没有价值,产品的设计风格是根据你的目标用户而定的,能够在用户不了解你的产品的时候,通过设计的美感一瞬间抓住用户的眼球的,并让用户愿意留下来使用就是美感的作用,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但难以解决短期业务上的问题,所以才会出现在跟需求方进行僵持不下的窘境。



设计师怎么利用数据掌握话语权?


一、搞清楚你的需求


在没搞清楚你接到的需求的来龙去脉的时候,千万别手贱就开始做!

具体业务有很多情况,但基本上离不开这几个核心问题:

  1. 这个需求的业务目标是什么?是否符合业务大方向?

  2. 为什么要做这个需求?

  3. 这个需求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是否可行的?

  4. 有其他更优的方案吗?




二、挖掘设计目标,制定衡量指标


了解需求的业务目标之后,就要去挖掘设计目标了,其实很多时候都设计需求不一定都需要我们考虑设计目标,但我们需要有一个大概的评估,我们进行方案输出之后的这个设计需求,能不能体现我们的设计价值,这个设计价值的衡量指标是什么?*这就是在为设计补充话语权的利器!*

指标的设定应该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有针对性的设定,指标是对于目标这种抽象化概念的数据化表达,它能为所有参与者形成一个具体的关注焦点,建立一个统一的维度和判断标准,直观反应方案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指即遵从“VSM“的推导思路。所谓“VSM”是指从 Value(价值) 到 Signal(目标) 再到 Metric (衡量)的过程。

那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常用的数据有哪些呢?

数据主要分2种类型:

基础数据:通过单独计数得到的数据类型,数据由没有设限的整数表现

指标数据:需要通过几个数据进行公式计算形成的数指标数据,多由百分比组成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类似浏览量每新有一个用户访问某个具体页面,则表示该页面PV +1,数值是直观、简单的,方便我们对某些数据的总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础数据是作为指标数据的原材料,需要经过搭配进行进一步加工

而在基础数据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包含:


指标数据:

指标数据的核心就是指标,是我们的分析的关键,定义了指标才有利于我们后续进行设计目标规划!


这些指标需要灵活应用,需要根据目前的业务目标进行埋点设计。

例如,我们想要关注一周内用户在完成注册过程的转化率,即完成新用户注册这个任务。

化率:一周内新用户完成注册量 / 一周内App下载新增量


或者,我想关注对比上周,这周内用户的增长率没有提升。

增长率:本周新增用户数-上周新增用户数 / 上周新增用户数

...



三、数据分析


那了解这些数据指标后,有什么价值呢?

真正能指导我们去进行设计优化的是数据分析

常用的数据分析有2种

1.对比分析

2.漏斗分析



对比分析


定义:

对比前后数据,通过对比数据的差值,验证设计。

案例:

当前话题页为了提高话题页用户的参与度,在设计侧的可行性方案是通过提高发布按钮的点击率,目前的点击率是11%,此次优化需要提升点击率。


解决方案:

1.视觉上增大按钮面积

2.添加引导性文字

3.新增用户头像吸引用户点击



明确全量发布时间后,就是该优化方案上线的数据,找到对应的指标数据。

建议当数据稳定后,取最近一周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核心指标的数据。

改版后数据涨幅为:(20%-11%)/11% =81.1%

以此证明设计侧的优化是有效果的。 



漏斗分析

定义:

对某个流程的关键节点进行埋点,将每个路径节点的操作次数或用户数,进行对比,会形成一定的流失现象,这个现象的形态像一个漏斗,因此称之为漏斗模型。

通过绘制的漏斗,找到对应页面的 PV 数据,计算出对应的转化率。

转化率=下一个节点 PV/上一个节点的 PV,通常来说低转化率节点是可优化点。

漏斗的计数单位可以基于用户(UV),也可以基于次数(PV)。

对于偏一次性流程的,例如注册、实名认证等建议使用用户(UV),对于偏非一次性的流程,例如购买、发布等建议使用次数(PV)。

AARRR漏斗分析模型,用来监测整个产品周期的用户价值,经过合理的AARRR漏斗分析模型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用户在拉新,激活,留存、变现等不同的阶段是否存在的问题,是否可以设计一些实验和方案去优化这个转化,提高产品的转化率,从而才可以提升产品的留存和我们产品的生存概率。



总结


作为体验设计方向的设计师,更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为业务赋能,单纯的研究美,在这个时代已经略显单薄,数据分析就是为了剥离主观性的美感判断,挖掘设计价值的本质,从而打造出平衡商业与用户体验的产品。作为设计师,想要夺回话语权,给出站得住脚的方案,除了嘴炮和能言善辩,数据就是你最好的辅助!



35
Report
|
60
Share
相关推荐
酷记账产品迭代
Recommanded by editor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AI机器 AI Machines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相关收藏夹
学习
学习
学习
学习
作品收藏夹
干货
干货
干货
干货
作品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作品收藏夹
设计文章
设计文章
设计文章
设计文章
作品收藏夹
UI设计思路
UI设计思路
UI设计思路
UI设计思路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