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西美史?

上海/UI设计师/4年前/373浏览
如何理解西美史?

如何理解西美史?

undefined

说到西方美术史,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乱糟糟的一团,理也理不清。比如:风格繁多——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现代艺术风格等等。主义多样——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等。众多流派:印象派、野兽派、学院派等等。这些词混到一块就总会给人西方美术很难很高大上的样子。

其实西方美术没有那么深奥,看个画展跟什么艺术修养也没关系。所有的艺术归根结底都是来源于生活,艺术风格的变化归根结底就是对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反映。

简单说,画的内容不重要,作画的技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画的以及为什么画,也就是说它背后的故事才是真正有乐趣和有价值的地方。 

这里我按照时间线和艺术流派来分析西方美术的历史脉络。

undefined

undefined

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文明萌芽的最初阶段,从一块石头,人类开始了伟大的美术创作。

生活在原始大自然的人类度过了漫长的狩猎时代,开始用洞穴壁画描绘他们对动物的观察。

古人对比自己强大的任何东西都会感到敬畏,都觉的有神在背后操纵。看到打雷,背后肯定有雷神,看到下雨,背后肯定有雨神,树那么粗,一定有个树神,太阳那么热,一定有个太阳神。既然这些神比他们强大,古代人就觉得和这些神搞好关系总没错,于是就有了祭祀,当时的人们其实也没心思去研究什么是艺术,他们的所有心思都是放在吃饱肚子和别被野兽给吃了这些事上。

古时候的人对神的想象也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开始它们觉的什么东西背后都有神,连花花草草都有神在背后操纵,但是后来就觉得容易发生矛盾。所以大家就坐下来商量,到底哪些是真神,哪些是假神,给它们做个标记,于是就有了图腾,出现了系统化的神话体系。

古代艺术最常被提起的就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那个时候的神学体系其实已经发展的很完整了。

古埃及时期,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 。古埃及有2000多位神,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狗头死神阿努比斯, 这位死神经常是游戏里的热门角色, 《英雄联盟》里就有它的原型。

古埃及的艺术特征总的来说就是三点:①王权的艺术:“王权神授”思想、纪念性建筑、宏大、英雄主义、正面律。②宗教的艺术:多神教信仰、复杂的膜拜体系、象征性。③来世的艺术:陵墓艺术、符号化。

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创作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对人身体结构和动作形态的细致观察与研究。

古希腊的神像宙斯 Zeus、雅典娜 Athena,它们被反复拍成电影和制作成游戏。

古罗马主要以拱券结构建筑和叙事性绘画为主要特征。当时的教义思想更强调“罪恶意识”和“审判”,因此绘画通常带有很强的“罪恶”的禁欲色彩,题材也多为末日审判题材。

简单一句话,远古时期的艺术创作主要内容就是画各种神。而且它们画的神会保持着各种人的原始欲望。比如宙斯会结婚生子,会搞乱伦,众神之间会玩暧昧等等。整个画面带着浓浓的香艳气息。古希腊的雕塑也崇尚人体美,各个都是俊男靓女,它们反应出了当时人的原始欲望。

undefined

拜占庭艺术兴起之后,“圣像”才找到了自己特有的面貌。因此,“圣像”也成了拜占庭艺术的主体。圣像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发人们视觉上的美感,而是在于唤起信徒心中对圣徒们的记忆一一记忆他们说过的话,记忆他们做过的事,圣像逐渐被统一归纳成固定的符号。

中世纪的基督徒盛行朝圣,一座一座的教堂被兴建,在这条长长的朝圣路途上,就修建了一座接一座的教堂,成为朝圣进香者的休憩及礼拜之所,这些教堂以“拱”的概念一层一层向上堆叠,矗立的尖顶,象征着俗世向往天国的精神追求。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以基督教信仰为中心,发展出了西方美术史上独特的中世纪艺术形式。

除了教堂建筑的形式设计之外,也发展出配合建筑空间的浮雕。这些浮雕都以阐扬基督教义为主旨,在门楣上雕镌巨幅的《最后的审判》:代表审判者的上帝端居中央,他的右手边是获得升天堂资格的圣者,左手边则是被魔鬼驱入地狱的罪人。人物比例悬殊,人体也丝毫不要求写实,为了阐扬教义,人体只是代表性的符号。

当时的工匠本身就是信徒,在自己的工作中嵌入虔诚敬畏之心,使中世纪艺术完全不同于希腊罗马的向外表现之美,而是不断向人昭示内敛谦逊的朴素信仰的力量。这个时期,主旨是基督信仰,艺术并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在隐恶扬善,宣扬教义。

哥特式艺术基督教信仰不断追求向上攀升的精神升华,教堂形式从罗马式向上发展的尖顶,逐渐形成越来越高耸的穹顶、塔楼。尖拱、交叉肋拱、飞扶拱是哥特式建筑的三个典型特征,使一座一座大教堂在欧洲各地矗立起来。

进到哥特式教堂内部,视觉一方面被尖拱、交叉肋拱带引到如神所在的高度;另一方面,玻璃花窗迷离的彩绘透过阳光,造成神秘的图像和光线的游移,形成极具超现实幻象的宗教艺术。

中世纪画家画的上帝都是严格,严肃,追求戒律的主题,绘画一般都是镶嵌在教堂的玻璃户上,而且教堂通常建的都非常的雄伟,不管谁进去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整个中世纪以基督教信仰为中心,以珠宝金银装饰着神圣的殿堂,以一切现实的珍宝镶嵌宗教的祭坛。人民生活在农业、手工业的困苦生活中,但大教堂则华丽庄严。现世的一切劳苦困顿,似乎是为了要准备死后在另一个心灵的世界求得荣华的补偿。 

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和古希腊古罗马的风格是对立的,因为TA们极度反对古希腊的那套神话体系,比如什么宙斯娶了自己的姐姐,什么聪慧女神,海洋女神都在和宙斯保持暧昧关系。在宗教神权之下,中世纪很少表达人的生命力、人的气质和欲望,它们主要表达的就是对上帝的敬畏。个人的现世追求、肉体的欲望等待长期被压抑,人们渴求一种新的解放。

总的来说,受基督教的制约,中世纪的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它们强调的是精神世界的表现,这种强制约持续了将近1000多年。因此那个时期的画作就和当时人们的思想一样,很少有人文关怀体现出来。在中世纪,艺术创作的目的就是传播教义,为宗教服务。

undefined

在文艺复兴的启蒙时代,以人的觉醒为重心,用科学的视觉分析代替旧有的神学形式。到了全盛时代,人文主义兴起,人们肯定世俗繁华与感官享乐,融入基督教性灵生活,追求一种精神的升华。

11 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当时人们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简单的说,就是技术的进步让大家的生活过的越来越好了,生活变好后,就和暴发户一样,有钱之后再过那种清规戒律什么都不让干的生活,谁也无法忍受。

不过虽然口号打的响亮,但是教会的力量还是非常大的, 所以艺术家们也不能太张扬,于是就借着画神的名义开始画各种人。下面来分析分析“文艺复兴三杰”的表现。

达芬奇 da Vinci 是文艺复兴时代典型的天才。他的才能绝不只是绘画;他精通建筑、解剖学、化学、流体力学,实验了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潜水艇,设计水坝、桥梁,对植物也有独到的观察。达芬奇以理性的科学观察万事万物,打破了神学的权威,揭发了隐藏在神学背后知识具体的力量。他研究古希腊人体比例,试图找到最完美的人体形式。

《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以极严谨的透视结构处理画面:耶稣在正中央,双手摊开,形成一个金字塔构图,象征永恒不朽的稳定力量;耶稣两侧各六个门徒,每三人一组。当耶稣向他们宣称:“你们中有人出卖了我!”十二名门徒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表情:他们惊慌、恐惧、怀疑、忧伤…每一种表情似乎代表一种人在面临灾难与死亡时的情绪。然而耶稣在中央,完全平静,似乎他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宿命。

达芬奇以极科学的透视构图,去架构哲学上“死亡”这一神秘不可解的主题。他没有试图解答死亡,只是让我们看到在死亡面前不同程度的领悟。

undefined

另一幅名画《蒙娜丽莎》:画中蒙娜丽莎静静地微笑着,仿佛领悟了心中极深的秘密,可是一言不发。她似乎笼罩在一片迷雾中,达芬奇以雾状的渲染法营造出画面神秘的光,扑朔迷离,使视觉被提高到哲学思维的高度,极耐人寻味。

达芬奇传世不过十几张画,却把绘画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创造了迷梦一般的人物形象,仿佛超越了性别、年龄,超越了人世间的贵贱美丑,变成生命永恒的一种存在形式。

如果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高峰,那么,米开朗琪罗 Michelangelo 则是这高峰上最尖端的一块巨岩。

早期代表作《哀悼基督》中,以极精巧细致的手法雕成一一圣母年轻祥和,以安静的表情低头俯视躺在她膝上的男子裸体;耶稣看起来并无痛苦,只是沉睡在圣母怀中。这件作品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原来基督教沉重的“哀悼”主题,被华美的肉体取代了,变成了对青春、爱、肉体的歌颂。

之后米开朗琪罗受佛罗伦萨市政厅的委托,雕刻代表城邦精神的《大卫》像,他更具体地表现了他对希腊男性人体阳刚之美的眷恋。

在《大卫》像中,他放弃了繁琐的细节,单纯以大卫英姿风发的神态,树立起青年不可一世的胆识与体魄,为男性肉体的阳刚之美建立了典范。

米开朗琪罗在中年时期,受命在梵蒂冈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绘画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壁画。他选择了《旧约·创世记》的故事,在巨大的天顶上连续创作了《宇宙创造》《人的创造》《大洪水》等九幅气魄宏大的壁画,探讨日月星辰的出现、水与陆地的混沌未开,探讨第一个男子亚当的诞生、夏娃的偷吃禁果、神的愤怒、大洪水的毁灭与诺亚方舟的拯救……以雕刻的立体光影处理绘画中的人体,体魄雄壮,使人抬头仰观,像旋风暴雨,震慑人心。

拉斐尔受达芬奇影响,却没有达芬奇的深邃神秘。他所创作的《圣母圣婴图》,有一种世俗人性的温暖甜美,色彩柔和,画面安静宁谧。在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两座大山之间,拉斐尔显得像平静的原野,洁净无瑕,带给人内心平和圣洁的感觉。

比起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更关心绘画本身的问题,他的作品为人们带来许多纯粹视觉上的愉悦。达芬奇和米氏都触碰到人更内在的心灵,他们更像哲学家或思想家,揭发着生命的不安;而拉斐尔则纯洁无邪,似乎没有太多生命底层的骚动,个性中庸平和。

拉斐尔一生最宏大的作品《雅典学派》描绘希腊雅典时期哲学人文的昌盛,画面以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构架起古典世界的中心。柏拉图用手指天,表示他追求心灵升华的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用手指地,表示他关心人世间的律法、伦理与道德。

《雅典学派》画的是古代希腊的人文鼎盛,同时也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才辈出、成果辉煌的时代写照。在教皇所在地的梵蒂冈,由教皇任命画出《雅典学派》,也可以看出基督教的权力中心对原来异教态度的改变,有了更多的包容。

文艺复兴和冷冰冰的中世纪的画像完全不同,它表达的是当时人们对释放人性基本欲望的渴求。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在遮遮掩掩的,借着神的名义在画人,再往后就干脆直接画人了,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借着神的名义画人。文艺复兴它复兴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复兴的就是古希腊古罗马那种丰富多彩,解放欲望的生活方式。

undefined

整个17世纪,旧有的教会势力,努力维护巩固自身的利益,发动反宗教改革;而另一方面,民间的理性思考与质疑的精神,开始建立新的美学思维方向。

多元价值在新旧交替冲突的年代同时存在,在建筑、雕刻、城市景观规划、绘画上发生了全面的质变。“巴洛克”成了新旧冲突的拉锯战中的时代产物。

巴洛克把宗教激情与世俗对幸福的向往结合起来,在宗教高昂的情绪下包装着对现世权力与财富的追求,仿佛充满装饰音的咏叹调,使人情不自禁,也跟着陶醉赞美起来。

巴洛克的特征是喜好繁复的装饰、金色的华丽、扭曲多变的缠绕线条,追求强烈的律动感,善于营造堆砌之美;它既是一种国际风格的趋向,同时又是欧洲各地区民族美学自觉的开始。

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它的特点是:华丽,纤巧,精致。

洛可可风格细致地表现在人像画中;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一些画像亦显示当时美学开始离开宗教、国家等思想方向;不再表现人物的端庄神圣,开始表现得有点不纯洁和不道德。而洛可可的风景画则是田园诗式的,多数描写贵族的男男女女在悠闲地游山玩水。

洛可可时期,许多贵族宅邸和致别墅,以灰泥饰金为天花壁饰,精巧繁复,但是失去了巴洛克时代的壮大之气。

把洛可可的淫欲逸乐之美表现得最典型的应该是布歇 Boucher。当时法国已占领北非、西亚许多地区为殖民地,伊斯兰异文化的传说、艳情的故事,充斥于法国当时的通俗文学中,夸饰着异国风情,满足着西方男性的情欲幻想。简单来说,一群贵族嬉戏,画面轻巧明丽,还有点奢靡;那就是洛可可。

这个时期是从画神到画人的过渡时期,从巴洛克的天主教艺术,到充满古典主义气质的洛可可宫廷艺术,风格繁复华丽、律动多变。

undefined

到了18世纪,残破的古希腊罗马雕像被收藏研究,成为开明知识分子寻找新时代美学的起点,新古典主义的美学就这样被提出了。

这个时期的新古典并不等同于古典,是隔着历史遥远的距离,重新把古典元素拿到当代来使用,赋予这些元素新的时代意义。建筑是新古典主义最早觉醒的一环。建筑设计者发现“单纯”是“柱子”的美学力量,他们以独立自主的柱式歌颂人的自我觉醒。建筑的空间,建筑的形式,都被赋予了道德价值的内涵。

左图:大卫 David 的《荷拉斯兄弟之誓》运用了多侧面揭示主题的手法,使悲壮的戏剧性场面,具有无比的丰富性,一洗巴洛克的奢华夸张,使画面单纯而有力,构图严谨,正是启蒙运动对理性要求的新美学精神。

右图:安格尔的《德沃赛夫人肖像》则展现了新古典的和谐与秩序之美,展现了新古典的贵族气质。和洛可可时代布歇的裸女比较,新古典的训练还是使安格尔过滤掉了感官的煽动,使他即使在裸女作品中也保持着一贯的优雅及崇高精神。

19世纪30年代前后,欧洲掀起了一种对教条与规则的背叛,追求感性的解放,追求激情,追求个人的冒险,追求自我从群体中出走,追求孤独,追求宁为玉碎的悲剧情操。

浪漫主义鄙弃新古典形式上的稳定,鄙弃教条式的理性;浪漫主义相信真诚的内在激情可以激发人类创造力的最大潜能,也可以激发人类最高贵的情操。

上图《梅杜萨之筏》:籍里柯以金字塔的构图,堆叠起人类向上攀爬求生的意志。画面单纯地呈现了人类求生意志的崇高悲壮之美。在暗郁的黑色海面上,仿佛透着一线人性求生的意志之光,也借灾难的绝望反衬着人类不朽的生命毅力;借灾难升华出高贵的心灵情操。

上图: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常常被当作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作。

这件作品以当时法国街头的民众抗争为题材,却以希腊女神为自由的象征,手持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领导着民众向前行进。地上尸横遍野,民众前仆后继,画中许多人物是受雨果《悲惨世界》的小说场景启发,结合了当代的现实事件,掺杂了希腊的女神象征,又运用了当代文学名著的背景。德拉克洛瓦使浪漫主义的绘画具备了当代史诗的意义,也使古典的精神和当代事件并行不悖地同时存在于画面中。

19世纪40年代,文学上开始有一种对抗浮滥的浪漫主义的写实运动兴起。

写实主义使艺术从主观回到客观,以更多客观存在的细节代替主观的情绪宣泄。浪漫主义则是把人们的情绪煽动起来,向往遥远的东方,或向往遥远的古代,渴慕着激情的刺激,幻想着一切不平凡传奇的出现。

在《拾穗者》和《晚钟》里,米勒 Millet 把绘画上的写实主义明显地把浪漫派遥远的异国风情去除掉了。他们回到自己的生活现实,法国的平凡小镇或农村,重新认识自己最应该熟悉却也可能最陌生的土地与人民。

这个时期,艺术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绘画的内容从画古典的人 ,到画理想的人,逐渐变成画现实的人。古典元素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画家从追求幻想的美、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回到描绘客观现实。

undefined

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欧洲蓬勃发展。工业化带来城市化,城市成为时代中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产阶级起来了,人们向往城市,从乡村流向城市。

城市中产阶级兴起,有了全新的生活;休闲的音乐厅、咖啡厅流行开来;个人从日常劳作中得到解放,尤其是女性得到了解放。烦琐累赘的服饰也变得简单轻快,适合画家出门户外写生。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也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印象派画家在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强调以瞬间的印象作画,努力去捕捉大自然色彩、光线及气氛和现场感,将视觉、听觉等官能全方位打开。画画的风格产生了一次大的突变。这时候画人已经没有啥新意了,人们开始画风景,这就是印象派的主要特点。

当时的城市文化日趋丰富多样,中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参加音乐会,进歌剧院,坐包厢,享受社交生活;他们看表演,自己也在表演。

印象主义的创始人是马奈 Manet,他将印象派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派画风。《草地上的午餐》创作于1862年至1863年间,构图模仿卢浮宫内乔尔乔涅的《乡间音乐会》。画中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绅士画在一起,用色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色块,对外光和深色背景做了新的尝试。此画在艺术技巧上相当大胆,主题上离经叛道,这些都极大刺激了官方学院派,引得他们群起而攻之。

1865年,马奈的《奥林匹亚》展出,依旧离经叛道,又遭到评论界和新闻界的猛烈攻击,而以左拉为首的进步作家和青年画家们则为马奈喝彩。

最能体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的则是莫奈 Monet。莫奈他们觉得绘画该用来表达最直接的感受,用来捕捉当下的情景;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出,印象》,1874年在印象派画家第一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薄雾中的勒阿弗尔港口日出,不清晰的背景,小船隐隐约约,水面无限的光辉,传达了港口日出时的光与色印象。莫奈自己表示这不能算是一幅景象,《日出·印象》,它就是印象而已。刹那的感受就是变幻模糊的,所以画得似乎潦草未完成。当时的批评者嘲弄印象派,谑称展览会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印象主义、印象派就此得名。

莫奈晚年专注于描绘自家的莲花池,画出了著名的睡莲系列。他画的“睡莲”系列让观者直接看向水面,天光云影、一花一世界,在睡莲里找到整个宇宙。莫奈一生对造型不在意,对光色明度差别极度重视。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

undefined

前期印象派画出了工业革命后城市生活的光明、甜美和幸福美好:阳光、空气、大自然、女人、鲜花和儿童……

雷诺阿 Renoir 画的女性,她们丰满娇丽、妩媚动人,使他的画作甜美、明丽。他的《煎饼磨坊的舞会》,巴黎露天咖啡馆兼舞场热闹和欢快的气氛,透过树叶间隙洒落下来的阳光跳荡,光线的丰富光色变化,充分表现了印象主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光与色变化的高度敏感。

1886年印象派结束,之后出现新印象派。新印象派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修拉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用点彩画法,科学分析光,利用色彩互补,不用调色,就用点彩发现色彩与光的关系,非常突出。

后期印象派代表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三人中,塞尚绘画追求几何性的形体结构,开启未来百年绘画,被尊为“现代艺术之父”。

塞尚 Paul Cézanne 追求形式美感,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更关注物体之间的整体和谐。

塞尚偏爱画圆,喜欢画苹果,因为苹果近乎球体;陶器和圆顶帽,他都喜欢。他甚至以为自然的一切,都能用圆形、圆锥形、圆筒形来表现。塞尚家乡有座圣维克多山,他曾为此山画过几十幅《圣维克多山》。圣维克多山和周围的天空,仿佛天幕;物体如群星罗列,如浮雕般稳定,又邈远而陌生,整幅画有着秩序之美。

燃烧的向日葵一一太阳之子梵高 Van Gogh,后期印象派画家,对20世纪的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有重要影响。

梵高融入了印象派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在法国南部阿尔,发展出成熟画风。1888年梵高独自一人来到法国南部,开始以狂烈的笔触去画他心中的风景《星夜》一一起伏的山石,翻滚的麦浪,扭卷的云团。画里如火焰般晃动的笔触和色块,正是他炽热的内心在燃烧和迸发。这片星夜的风景,是梵高内在的渴望、在精神躁郁折磨下短暂的宁谧、苦闷人生中片刻的心灵自由。

高更是后期印象派画家,他厌倦了巴黎的都市生活,来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像当地土著一样生活,开始画那些当地女人: 她们坐在海滩上憩息,劳作、采摘瓜果,无忧无虑、一派天然,全无现代文明女人的矫饰与熏染。

在塔希提,高更画下了许多流誉后世的代表作品。1897年,高更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生老病死,过去、现在、将来,天地之间,人类何为?这恒久的追问,永恒人们心头。

简单说,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从房间里走出来,开始去户外写生了,这其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工业革命带来对科学的崇信,人类对自然有了审视的底气和审美的机能。此前的写实主义突出客观,绘画在照相机发明后,需要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和用武之地。印象主义为西方现代绘画别开生面,影响了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

undefined

当代艺术中,艺术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当代艺术更多与思想勾连,思想成为艺术的催化剂。艺术的跨门类影响越来越普遍,像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都在文学艺术各方面影响广泛。

比如毕加索 Picasso,它画的人脸都是分离的,一张画从正面可以看到一张脸的各个角度,它给自己起名叫做立体主义,用这个来表现战争给人的心灵带来的那种支离破碎的创伤感。

再比如康定斯基,他只画各种线条和图形,什么直线正方形三角形统统往.上加,它给自己起名叫做抽象主义,用这个来表现世界的和谐感。

还有伊夫克莱因,它的画里什么都没有,就是纯纯的蓝色,多一根线条都没有,那种蓝就像我们家里把那种蓝色的瑜伽垫挂到墙.上一样,它还给自己这种蓝色申请了专利,叫做克莱因蓝,别人不能随便用。更让惊讶的是,这幅只有蓝色的画现在在苏富比拍卖会能卖3000万美金。

最有现代艺术风格的就算是杜尚 Duchamp 了,被称为现代艺术的教父,它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作就是一个写了他名字的小便池,对,你没听错, 就是男用卫生间里的那个小便池,写上他的名字就被放在美术馆 展览了。他用这个来表现艺术应该回归生活这个主题。

近现代艺术开始有些让人无法理解,画家开始画一些抽象的东西,而表达的载体已经不局限于绘画了,由此还产生了各种奇葩的艺术风格,艺术创作越来越难以定义、越来越多样化,关于近现代艺术,下次再做详细分享。

undefined

西方美术的大致脉络总体来看其实是非常简洁明的。一开始画神,后来借助神的形象画人,再后来单纯的画人,再然后画风景,画各种各样脑海中抽象的元素,到最后就干脆什么也不画了。

最后的结论就是,艺术其实就是生活,这是个看似漫长实则很短暂的旅程。

西方美术从神学,宗教,哲学大道理,到最后一步步回归到人性,回到人的内心情感和日常生活,最后变成生活中的时尚,给人们生活中带来乐趣,带来美的感受,这就是美的发展历程。

从这中间的变化历程可以看出,人们的精神世界是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开放的。

undefined

用贡布里希的话来说:艺术史并不是技术进步成熟的历史,而是思想和观念变化的历史。

undefined

一个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什么不重要,画的内容不重要,作画的技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画的以及为什么画, 也就是说它背后的故事才是真正有乐趣和有价值的地方。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9
Report
|
4
Share
相关推荐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设计的真需求
Homepage recommendation
文章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人像
人像
人像
人像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中国风元素插画
中国风元素插画
中国风元素插画
中国风元素插画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拟人化
拟人化
拟人化
拟人化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字体
字体
字体
字体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