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培养自驱力与执行力

Recommanded by editor
成都/UI设计师/4年前/3197浏览
设计师如何培养自驱力与执行力Recommanded by editor

就设计师而言,自驱力和执行力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职业生涯,它决定着我们在设计路上能走多远。


本文约 4177 个字

建议阅读时间 15 分钟


一、什么是自驱力与执行力?


自驱力定义

对于成就、权利和亲和的需要,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以争取最大的成功。通俗一点可以理解为:个人不计利益与报酬,不受外界因素影响,驱动自己完成自我发展和既定目标。

执行力定义

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通俗一点可以理解为: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undefined


二、设计师如何提高自驱力与执行力


在职场中,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都需要自驱力和执行力。尤其就设计师而言,自驱力和执行力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职业生涯,它决定着我们在设计路上能走多远。


1.如何提高设计自驱力?


a.设立目标

提高自驱力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目标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是做好一件事,也可以是成为一个 XXX 样的人,前提是这个目标是会让自己感到愉悦和快乐的。

undefined

例如:我想沉淀出自己的设计方法论。这时候可以想象一下,当我总结出属于自己方法论,我会很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感觉会驱动我们向我们的目标去努力。如果实在没有目标,那就先确定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学习标杆人物身上的优点,并设为自己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去努力。


b.创造“场”

“场”即环境。设计师在提升自驱力的过程中,环境影响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我们做的每件事都需要对应相应的每个场。例如:在公司工作,效率会更高一些,如果在家里工作,微信、QQ、舒适的床和沙发等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你的工作效率。我们要做的是融入当前要做事情的环境场,因为“场”的存在也会让我们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工作效率翻倍。

undefined


当然,你可以主动创造“场”去提高自己的自驱力。例如可以组织一些相同爱好的人,设定目标,大家共同朝着目标努力,因为爱好和目标相同,会有更多的交流和鼓励。练习群和打卡群也是这个道理。


c.增强成就

成就感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它往往深刻的影响着设计师的自驱力。当我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时,往往会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同,例如:自己的设计作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夸赞,甚至被他人临摹,这时设计师会有非常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就会促使他自发的去深耕擅长领域。



当然,作品展示也需要平台的支持,这里也鼓励设计师多多展示和曝光自己的作品,有问题他人会给出建议和指导,做的好会得到他人的肯定,无论如何自己都是有收获的。


d.合理使用工具

设计师可以选择辅助工具来提升自驱力。例如,目标管理工具,类似 OKR,待办工具,类似 Todo list 清单等等,这类工具会清晰的展示我们制定的目标,和我们需要做的事情,甚至还有完成目标后的状态。有了这些辅助工具做引导,会让我们更高效的完成目标,获得成就感。

2.如何提升执行力


a.做好设计计划,避免拖延

提到执行力,那绕不开的就是做计划,没有计划,我们做事情就没有条理,且人容易变得健忘。相信有很多设计师当需求多的时候,经常会忘掉一些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因为人的大脑就像电脑的内存一样,一段时间内能储存的信息非常少,如果不能主动清空大脑,那么大脑就会自动清空之前的信息来接收新的信息。所以人就会忘记一些事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计划是必须的,将计划写在纸上或者便签上是为了主动清空大脑内存,避免重要的信息不被大脑自动清空。常用的方法就是 Daily todo list,将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写到待办清单里,避免遗忘一些重要的事情。当然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去看到,可以用多维表格去梳理每个 list,整体上更直观一些。


b.排除干扰因素,学会少就是多

现代生活节奏很快,会有很多很多事情会轻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因为相比主动思考,大脑更喜欢被动接受。例如工作中,有弹出的提示,微信、QQ、会议、新来的邮件,短信,电话等等,分分钟打断我们的思考和计划。生活中,设计群闲聊,朋友圈,抖音、追剧、八卦,等等。如何才能抵挡这些“诱惑”,提高我们执行力?


首先,我们将所有要做的事情分为4类:


1、重要且紧急

2、不重要但紧急

3、重要但不紧急

4、不重要不紧急

 


1、干掉所有“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

例如追剧、抖音、八卦、群内闲聊等。这些事情只会降低我们的执行力,只有我们放松或消磨时间时才会用到它们。


2、拒绝大部分“不重要但紧急” 的事情。

比如跳出来的微信、QQ、邮件提示,可参加可不参加的会议等。平时上班时间,我们可以将微信、QQ邮件等屏蔽弹出,手机设置为静音状态,如果真有紧急事情,会有人来找你,如果有紧急电话,手机亮屏也是能看到的。


3、立即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比如明天要交付的效果图等。当你用心去完成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你会发觉时间过的很快,而且内心感到非常充实,这才是高效率工作的标志。


4、最后把省出来的时间用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

这些东西看似不紧急,但是它们却非常重要,想要在设计领域快速成长,我们必须重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已完成项目的整理和复盘,对设计的思考和总结,设计方法论和沉淀等。

 

c.学会拆解目标,建立最小交付意识

当遇到难以解决问题时,往往我们会难以执行,这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拆解,拆解成具体的可执行的动作,具体的拆解方式接下来会讲。根据具体的可执行的动作,一步步的完成,难以解决问题便迎刃而解。


undefined


设计师在拆解目标后执行的同时,需要建立最小交付意识,确认我们每一步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因为方向错误而导致的推翻重来,降低效率。具体的方法是,与相关人员确认我们每一步的产出是否符合需求。如与客户或者需求方进行沟通时,需要及时了解到客户以及需求方的反馈,以确认我们的设计方向有无偏差。


d.做好储备设计

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会不会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公司项目进度比较快,所以给设计师的时间非常少,因为时间少的原因,自己产出的方案没有到达自己的预期,这样不断的恶性循环,感觉自己在制造“垃圾”,能力也停滞不前。

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储备设计,没有属于自己的设计素材和灵感。所以,平时空闲时间可以多做一些与自己行业相关的概念设计,当有设计需求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从容面对。参考之前的概念设计,甚至直接应用,这样就既能保证设计的质量,又能保证快速出图,二者都得到了兼顾。



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可以关注自己平时的储备设计点,把自己设领域的内容做成规范化,系统化设计,使用的时候方便调用,效率也自然提了上来。例如:B端产品的 Design System,空页面插画组件化都是这个道理。




3.如何突破舒适圈打破瓶颈?


a.为什么会遇到舒适圈?

首先我们谈谈什么是舒适圈。当我们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能轻松的解决身边的问题时或者以同一种方法能顺利解决许多问题的时候,可能现在我们正处于舒适区,通俗来讲就是一切尽在掌握中。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设计师的来说,长期处于舒适圈会让我们自身能力不断下降,难以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遇到外界的挑战和变化时,会手忙脚乱,难以适从。


b.如何突破舒适圈


深入思考,总结方法论

首先,我们要深入思考自己现有的设计方法论,绘制出自己的能力树。这边有个公式可以进行参考总结。

undefined

例如:当我遇到 XXXX 问题的时候,我用 XXXX 方法去解决,关键步骤是 XXXX。用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绘制出自己的能力树。

undefined


绘制完后,我们可以进行深入分析,假设当一些条件发生改变时或受限时,我们该如何去应对,用无数种可能性去丰富我们的能力树。

undefined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方法论绘制出能力树,尽可能详细一些,并将总结好的方法论应用到设计项目中或应用到作品集中,作为自己的“亮点”展示。


 

尝试创新,学习新知识

只在我们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是很难去丰富我们的能力树,为了扩大或者称之为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尝试创新方法和学习新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一种视觉样式,我们一般情况下使用 2D 软件去绘制,如果用 3D 软件,会是什么样呢?如果不会 3D 软件,我们进行学习,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突破的自己的舒适圈。

undefined


接受挑战,解决难题

我们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因为人类天生趋利避害,不愿意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处在自己的舒适区。为了打破这种平衡,我们需要直面挑战,主动去解决一些难以解决问题。例如:自我评估,产品思维不够,那我们可以尝试自己去写 PRD,一开始可能会很难,甚至会放弃,但是只要接受这个挑战坚持下来,那么我们的产品思维就会有质的提升。


undefined



4.如何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


a.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例如:对一个论点进行论述的时候,就要把这件事拆分成几个分论点,然后用论据进行论述,如果分论点还是不够的具体的话,还可以继续拆分,直到可以用论据进行论述为止。

 


这个图看上去很像一座金字塔,所以也叫做金字塔原理。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发明,为了更好地阐述写作过程的组织原则,提倡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来改善写作效果。经过40多年后人的优化、整理和应用,形成一套结构化思考和表达的方式。


b.如果使用结构化思维解决问题

当我们了解结构化思维后,便可以尝试用结构化思维去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拆解问题的核心秘诀是:从抽象到具体。一个抽象的问题,细化的一个可以执行的动作。


undefined


举个例子,例如:如何提高设计师的写作能力。单从这个问题来看,我们无从下手,因为无从下手,所以很难有执行力。但是如果我们需要拆解问题,我们就知道下一步要去做什么。核心要点是,我们需要将所有的问题拆解到一个可执行的动作,方可停止。

首先,我们可以想到,哪些人写作能力好,在行业内找到他们的文章,仔细研究。仔细研究又是个抽象词汇,如何仔细研究?继续拆解需要梳理文章的结构,内容,配图,词汇,开篇,结尾。

 


这时我们发现其实已经把复杂的问题,从其中一个方面深度的进行拆解,且拆解为具体的动作。有了具体可执行的动作我们便会有执行的动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三、总结


作为设计师,自驱力与执行力是我们在个人职业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素养,但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就个人而言每个点也不能完全做到,因为这些方法本来就是违背人性和现在便捷的社会方式,不过希望我们时刻都在督促自己,监督自己去做,只要你愿意进步。


82
Report
|
178
Share
相关推荐
职场江湖
职场江湖
职场江湖
职场江湖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设计师如何写年终总结
Recommanded by editor
文章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职场江湖
职场江湖
职场江湖
职场江湖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设计思维文章
设计思维文章
设计思维文章
设计思维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设计学
设计学
设计学
设计学
作品收藏夹
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