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 按钮设计的五大核心原则
超实用的UI组件设计技巧

2015年前后,随着UI行业及UI的概念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当时UI设计的行业标准还没有这么高,为了迎合一些企业的需求,设计师们会重点研究按钮、以及ICON图标,界面和图标做(chao)的漂亮即可。还记得当时反复临摹,精雕细琢按钮和图标,仿佛做好了组件,就能够胜任UI设计工作。实际上当年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也因为平时本身对造型研究的比较多,所以深刻理解到辅助图形对品牌识别体系的重要性。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企业。
当年的就业环境也是如此,面试的时候拿着几套图标去面基本上就可以了,大概率是能够拿到offer的。甚至有很多企业和HR也不是很懂,只要图标画的好,工作不难找。但最近几年,行业标准不断提升,内卷化加速,普遍的企业偏好,对按钮绘制型设计师的需求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如今的局面,已逐渐呈现“π”型人才or“I”型人才的小趋势,所谓“π”型人才,即是指有两项垂直领域的专业度足够深,同时专业涉及面足够广。(这里指的并非一线or专业图标绘制版块);
单一性的图标绘制型人才,也逐渐被慢慢忽略,尤其在一些中小型企业里面,UI更多指代的是全能手。但实际上,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按钮作为贯穿全套设计稿的元素之一,虽然不起眼,但我们作为设计师是对细节有要求的,而按钮也是作为UI组件中最高频和用户交流的核心对象之一,因此按钮在UI设计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分隔线--------------------------------------
所以,研究按钮设计还是很有必要性的,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我总结的:六大按钮设计黄金原则。进而提升按钮设计的技巧,并将理论落地于设计。
当然更细以及更全面的设计规范,在这里就不做过多延展,后续会出规范篇,在这里我们更多聊的是按钮的一些可落地、可操作的的技巧,可以通过快速掌握这些小技巧,立刻提升项目的整体质量。
一:何为按钮?

在这里有必要先简单给大家阐述一下按钮的定义,那么何为按钮呢?按钮是设计系统和产品体验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引导、导航。且不受任何语言、地区的限制,体积也很小。一般来讲,在大多数的界面中也都需要采取某种行为才能继续,无论是下载、转发、分享等等操作,他都无处不在,看似简简单单一个小按钮,实际上非常具有挑战性。

按钮具有几个定义特征
具有代表性的按钮必备之属性:填充色、描边、边框、投影、内阴影;除此以外,他还需具备一定的安全距离。Margin值(外边界)和padding(内填充)值;
按钮的造型,可通过改变圆角半径的值,变成矩形或圆角矩形
按钮内容早期多为提示性文本,现阶段多为图形图标,或文本+图标;
给按钮添加相应的标签,如“>”、“<”,即可提升页面的转换率,影响页面的停留时长等一些用户操作
更多的还包括,文本字体的颜色及样式
以上就是关于按钮的基本定义了,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关于按钮设计的几大核心原则。
一:按钮设计的五大核心原则
识别度要高,一眼就能认出来
按钮最初的形态,或许要追溯到iphone4刚进入中国、或再往前导,功能机时代了。通过长此以往早一批设计师们(这里更精确来讲应该是工业设计师、或工程师)对于用户习惯及认知的影响已根深蒂固,用户已形成了固有的认知,养成了操作习惯。并习惯于按钮就是矩形或圆角矩形(少数椭圆形、圆形);如果我们重新推倒重来设计一款形态新颖、奇怪的造型。恐怕用户很难快速的认出来,增加了用户上手、学习、操作成本。这是不可取的
UI中的按钮普遍扁平化处理,其实也是基于以上的理论,扁平化更加容易被精准识别,所以这也正是扁平化风曾一度流行的原因之一。扁平化设计的按钮到现在也依然是不错的选择;中规中矩,不会增加额外的操作、认知成本。但拟人化、拟物化、2.5D、立体风格也仍需要作为补充存在于数字化界面中。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产品调性来去做最终决定;
“打破常规”、“绝无仅有”“稀奇古怪”的按钮设计不可取、例如使用“三角形”、“六角形”“五角星”作为按钮设计,如此会更耗费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来识别当前元素是否可以点击。除非你的产品定位就是如此,否则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在PC端设计,又不想使用常规按钮,可以考虑使用A标签,也就是带下划线的文本链接的形式作为按钮,颜色用点缀色、辅助色为最佳,或使用常规深蓝,做显示和隐藏;

站在设计心理学角度来讲,通过长期以往的行为暗示,用户已习惯性认知,带线的就是可以点击的,而google搜索页也在不断加强和重塑我们这一行为模式;
二:按钮设计的五大核心原则

尺寸的设置
举一个工业设计上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当我们买到一部新手机时,取卡换卡的过程是否觉得很麻烦?还需要使用卡针来取卡,还有大多数的智能设备也是如此,需要通过一个小卡针才能重置或者恢复出厂设置,为什么要这么麻烦,难到手机厂商的设计师们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吗?并不是,正是因为,设计师预判到“取卡”、“换卡”、“恢复出厂设置”等一系列操作属于低频操作行为,为了避免误操作,才如此进行设计,让用户谨慎操纵。所以孔的尺寸是很小的
但是在UI界面中按钮是属于中高频操作行为,那么他应该设置到什么尺寸更为合理呢?
在这里,我分成两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移动端:我们通过大量总结优秀UI设计中按钮的尺寸,以及调研人均指尖尺寸,并最终通过测量,推算出44-48px的尺寸按钮,会使操作更加流畅,误操作更少,界面中的比例更严谨,美观性更佳。如果更大,达到50px。也未尝不可,通常在设计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到“特殊人群”,例如最近讨论比较多的“适老化”设计,在老人使用的场景下,将按钮尺寸设置在50-60px,也是可行的,但是需要注意,这里的44px为最小,60px为最大,建议不要超过极限值;
PC端,考虑到PC端一般会配合外部设备来点击,例如鼠标,而PC端一般来讲,同等分辨率的状态下屏幕更大,所以显示内容更多,而鼠标又有精准的特性,因为在PC端按钮的设计上,也会将尺寸设置的更小一点,这个也没有具体的规范,通常来讲,我们有一个最小的尺寸设置:32px左右;(B端项目,例如复选框、提交表单、“+”号弹出下拉菜单等这些按钮可能会更小一些,但一般不会小于12px;)
三:按钮设计的五大核心原则

对齐!对齐!还是对齐!
其实无论平面、网页还是移动端UI,对齐是基础,对齐是根基,对齐就是美,对齐就是一切,不管是标签、文本、段落、元素、信息模块都需要做对齐处理,它是最基础的也是设计师最容易出现的视觉问题。水平居中、垂直居中、左对齐、右对齐、顶部对齐、底部对齐、各种对齐;实际上UI对于对齐的需求度更高,单就按钮拎出来讲,一般的做法也就是最省事儿的,垂直水平居中即可。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按钮中的文本是英文,要考虑使用基线对齐,还是视觉对齐。如果有大小写混写且存在字母升降序的情况,例如:Asygj,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基线对齐
文本和按钮本身的比例关系同样需要引起重视,一般给到黄金比是不会错的,同样也要遵循“偶数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居中。如果你的按钮宽度给的是33,那么你的文本就难以做居中对齐;
四:按钮设计的五大核心原则
质感靠光影塑造
整体画面太过于平,对象在背景上面就不容易凸显,用户看不到可单击的对象,所以可以通过投影、外发光、阴影、高光的方式塑造距离感,这和扁平化不冲突,颜色做淡一些能够让用户潜意识里明白这里是可以点击的即可。
切记:“上暗下亮做内嵌”“上亮下暗做起浮”原则;

小小的按钮里面还涉及到配色原理,使用投影的颜色最好能够和按钮本身有相互关联,无论是混合色,还是同色系、同色调都是可以考虑的,需要避免使用互补色和对比色等对比鲜明的阴影;

五:按钮设计的五大核心原则
容易阅读的标签文字
按钮标签文字推荐居中显示,但依然要预留出一些空间,段落标签按钮要保障可阅读性,功能性的优先级更高。标签顶部和标签底部预留8个像素比较合理;

按钮可在间距宽度基础之上在宽一些也是可行的。
最后总结:
总结来讲到话,做按钮设计前需要重点考虑到其功能性及美观性,包括但不限于,强化处理、凸显处理、凸显重要按钮位置,通过颜色来强化或弱化按钮设计。
按钮作为UI设计和交互设计当中贯穿始终的元素之一,既重要又容易被忽略,他是和用户交互沟通的桥梁与重要组件,也是UI设计最早期的,最为原始的交互对象之一,所以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本篇教程制作共计花费11小时,希望能够在你的设计之路上有所帮助,感谢你耐心看到这里,谢谢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