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B端产品筛选器设计
设计了多个B端产品的系统,不同项目对筛选需求不一样,本文主要是对筛选功能设计分享一些经验
一、筛选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去商场逛街,没有明确购买目标就随便逛逛,有明确购买目标却不知道店铺在哪时,通常会有以下两种方式确定:
1、精准定位——通过商场导航显示屏搜索品牌进行快速定位;
2、模糊定位——通过区分商场每层楼的商品属性,如B1、B2基本综合区,L1、L2、L3是服饰区,L4、L5餐饮、娱乐综合区(商场布局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会根据商品属性陈列),大致确定楼层范围之后再悠闲的边逛边看。
其实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有筛选动作,我们去超市购物、图书馆找书等,为了找到目标都会进行一系列筛选行为,帮助我们在大量选择对象中快速定位,节约时间成本,提升决策效率。

二、筛选器的构成
筛选器能帮助用户从巨量信息中快速找到目标内容,由多个筛选条件组合而成,和表格是一对黄金搭档搭。
多样的文本录入和选择录入控件构成了筛选条件,这些筛选条件按照且、或的组合关系共同作用定位内容,有些筛选器选择筛选字段后实时呈现结果,有些需要点击按钮触发。
文本录入控件通常由标签和文本框组成,选择录入控件通常由单选框、复选框、选择器和标签组成,文本录入框和选择录入框在这里我就统称为筛选框。标签和筛选框的对齐方式影响页面呈现的效果,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左对齐/右对齐
布局更为紧凑,节省纵向空间。标签的长度会影响标签与筛选框之间的距离,影响可读性。
标签与筛选框左对齐
标签处于筛选框的上方并保持左对齐,不受标签长短变化而影响,在视觉上层次结构更清晰,方便做适配,但在垂直方向上占用更多的空间。
标签作为占位符
标签作为占位符放置于筛选框内,布局会更紧凑,可以节省空间。标签作为固定不动的占位符,不随筛选字段变化而变化。

设计tips:
1、在常用的筛选框中预设默认值,减少修改成本;
2、筛选条件量较多的时,把常用的放在前面,不常用的筛选条件放后面并按相应的逻辑关系来排列;
3、标签建议不要超过六个字,不要使用不易理解的词汇,一定要使用的话可增加说明文字;
4、简短的说明文字可以放在筛选框内,如果说明文本内容过长,置于靠近标签或者筛选框的地方,光标悬停时展示;
5、筛选器需要按钮触发相关操作,区分主要操作按钮和次要操作按钮;
三、筛选器的类型
筛选器通常由多种类型的控件组合而成,对内容进行多维度的筛选,通常会涉及到搜索框、输入框、下拉选择框、操作按钮等。
1)快速搜索
通常只有一个简单的搜索框。
适用场景:内容标识唯一,用户熟悉那些标识符,这些标识符可以快速定位内容,同时也支持模糊搜索。
2)基础筛选
通常有多个筛选条件组合而成,系统预设好的字段,用户无法修改。
适用场景:针对特定的业务和场景,除了关键词之外还有其他查询限定词,既支持模糊搜索也满足精准定位。

3)高级筛选
用户自行设置筛选条件,系统预设好条件类型,用户把筛选条件通过逻辑关系组合(关系有且、或);字段关系有等于、不等于、属于、不属于、空、非空等。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增减筛选条件。
使用场景:产品需要使用于不同行业,业务场景不唯一,包容性极强(也通常用于满足专家级用户的特殊需求),通用性产品必备。

高级筛选示例

四、筛选器的布局
筛选器的布局根据页面信息承载量确定布局形式,尽量和整个系统布局保持和谐。
上下布局
上下布局是比较常用的布局方式,根据筛选条件的数量、使用频率考虑是否需要对部分筛选条件收起,节约纵向空间。
左右布局
左右布局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也和网站的布局保持统一,对于横向空间比较紧凑的页面,尤其是表格字段特别多需要左右滚动,上下布局可以节省横向空间

五、筛选器的表现形式
1)折叠式
通常是将2~3个高频使用的筛选条件直接展示出来,低频使用的筛选条件折叠起来,和查询、重置、展开、收起按钮搭配使用,选择完筛选字段后点击【查询】,页面刷新后得到筛选结果。折叠式是比较基础的筛选形式。
优点
所有的筛选条件都展示出来了,筛选条件只有简单的“且”逻辑关系,认知成本和操作成本低,筛选条件数量多的时候折叠起来节约空间。
缺点
筛选条件数量较多的时候不利于快速定位目标,而且一般需点击查询按钮才能触发筛选,不能实时得到结果。预设的筛选条件具有较强的业务局限性,不能保证通用性。
Tips
处在折叠区域的筛选条件选择字段后,收起筛选区域时要显示出所选的字段,让用户知道选择了什么字段,同时可快捷删除选项。(下方案例没有显示)

2)tab切换式
筛选条件是高频使用的、筛选条件不存在交叉且筛选字段少于五个时,设计为tab切换式,置于顶部,点击tab切换内容。
优点
实时筛选,每个tab可承载非常丰富的内容。
缺点
tab切换式相当于对内容分了大类,想要获得更细颗粒度的内容时,还需要和其他形式的筛选条件搭配使用。
Tips
最简单的就是搭配一个搜索框,快速筛选目标内容,搜索输入框尽量采用模糊搜索,不要让用户去精准记忆要输入的内容,用户只记得个大概的时候也能搜到。

3)弹框式
通过点击按钮弹出筛选区,需要按钮触发筛选,筛选条件的标签与筛选字段纵向排列(在筛选框的上方)。
优点
适用于筛选操作是低频功能的场景,不占用页面空间。
缺点
筛选入口不容易被发现,也增加了点击操作次数。
Tips
初次打开这个页面时,筛选按钮旁边可以放个小红点或者利用动态提示,让用户注意到这个功能。

4)表头筛选
鼠标悬浮至表头标题,就会出现筛选按钮,采用下拉框形式展示筛选字段。
优点
用户根据表头标题就能快捷筛选内容,表头所有字段都支持筛选,用户想筛选哪个条件都可以满足。
缺点
筛选功能不直观,用户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学习成本。
Tips
重要字段往表格前面放(重要的数据优先展示),次要的数据往后放。这样表格字段数量多的时候方便快捷筛选,减少横向滚动表格查找数据。

5)单侧筛选式
单侧筛选和弹框式的筛选条件布局类似,区别在于单侧式是采用左右布局的方式(放置在内容区的左侧或者右侧),可实时获得筛选结果,弹框式通过查询按钮触发以弹框形式悬浮在页面上,需点击查询按钮进行筛选。
优点
能承载非常多的信息,通过滚动或者展开收起的形式查看更多的筛选条件,节省空间。
缺点
信息量大的话,信息没做好分类会增加操作难度,信息量小的时候我觉得大可不必,浪费横向空间。
左侧模式非常适用于管理日程、考勤、支持用户配置页面功能的产品。像saleforce系统的通用性非常强,用户可自定义页面功能,配置页面就是采用单侧式自行功能选择,配置更适合自己使用的页面。worktile的日历页面采用的也是单侧式,操作非常便捷。

6)平铺式
通过对筛选条件进行合理的分类,把相应条件下的筛选项全部显示出来。适用于用户搜索的内容标识不唯一、筛条件中的筛选项特别多或者细分种类非常多的情况。一般网页或者客户端应用的比较多,像电商网站、视频网站等。
优点
所有筛选项一目了然,能快速获取不同筛选条件的结果,筛选项很多的情况下比下拉选择的方式操作更快捷。
缺点
页面空间占用比较大
Tips
根据使用频率依次从上到下排列筛选条件,最常用的放置在最上方;平铺出来的筛选条件多于4个时,剩余的筛选条件可收起来。
我之前设计电销系统的时候用过平铺式的筛选器,大概占了页面垂直高度的三分之一,只在特定的页面使用,不会应用于整个系统。
想深入研究平铺式的可以去看下淘宝网站或者腾讯视频的筛选形式。
以下是ant desigin系统应用示例

7)综合式
单一的筛选形式不能完全满足筛选需求时,往往会采用多种筛选器组合搭配使用。如基础筛选+高级筛选,tab切换式+弹窗式等等,或者直接由用户自行增减筛选条件。

六、筛选器设计标准
对筛选器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还要结合实际业务场景考虑如何设计筛选器。我总结了以下几个设计标准:
1、支持两种搜索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进行模糊搜索,也可以通过关键词结合其他筛选条件精准查找,尤其是筛选内容标识不唯一,或者包含用户不太熟悉的标识符;
2、内容易于识别和查找:标签尽量用简短易懂的词语,必要的时候辅助明文字。筛选条件比较多的时候,高频使用的筛选条件放在前面,低频筛选条件往后放或者折叠起来。
3、效率优先:筛选操作是高频行为,筛选条件不要完全折叠起来,尽量保持最短操作路径和最少点击次数。筛选操作是低频行为,可以适当弱化筛选信息,筛选入口以按钮形式呈现。
4、具备通用性:产品定位是行业通用的系统,筛选项的通用性不言而喻,高级筛选必备。对于产品定位是公司内部使用的系统,通用性也是需要兼顾的,说不定公司就有个小目标,系统要做成行业标杆产品呢?(经验体会)
最后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筛选偏好,作为B端产品设计师,应该体验过因为不同决策者的个人偏好导致功能几番修改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更要做到设计有据可依。
本文参考了各优秀系统的筛选器设计形式,并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总结了此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能够根据自己实际的业务场景设计符合产品的筛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