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干货】教你模仿摄影大师的作品

成都/摄影师/5年前/717浏览
【摄影干货】教你模仿摄影大师的作品
叶影轩

本文将以哈苏大师作品为例,和大家分享如何系统性的去分析、学习一个摄影师的照片风格,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拍摄和后期过程中。

本文将以哈苏大师作品为例,和大家分享如何系统性的去分析、学习一个摄影师的照片风格,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拍摄和后期过程中。

干货较长,阅读需20分钟,建议先分享+收藏。

1、内容分析/感受体验

对于一名成熟的摄影师,我们分析他作品的时候一定不要从色彩、构图、技术等等浅层表象上开始看,而首先要从摄影师的内容表达上着手(甚至先了解他的经历、流派、观念等等),从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出发,才能统领全局、深入理解。

我们可以把摄影作品分为四个层面:器材、技术、形式、内容。

其中“器材服务于技术,技术服务于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而不是本末倒置”。

我们只有理解了摄影师的内容是什么,想表达什么,才能真正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调色?为什么要那么构图?为什么要用某一类型的器材和技术?

那么什么是图片的内容呢?

内容就是图片记录了什么场景,描述了什么故事,传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氛围、情感,表达了艺术家的什么想法、思考和世界观。

我们来大致的看一下Benjamin Everett的作品主页。不用一张一张的仔细观看,大致的感受一下即可。


Benjamin的摄影作品与数码合成作品,全部展现的是自然景观。内容以山水为主,很多照片融入了动物和人。观看他的作品,我会有一种自然飘逸、宁静致远的感受,好像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虽然他的作品用的是当代西方的表现手法,后期数码设计的技术,但观看他作品集的时候,我却更多感受到一种古代中国的意境。

如果在它的主页里插入一张Max Rive和我的作品,或者是一张城市夜景风光,那一定会非常的突兀。

但如果你在它的作品集里面插入几张水墨画,或画的一位道长游逸与云雾之间,或画的一个和尚禅坐与竹林之中。你会觉得非常的和谐,虽然水墨画和Benjamin的作品在类型、时代、技术和表达手法上简直是天壤之别,但他们的精神内核是一样的,“形”异却“神”似。

我们再阅读一下艺术家自述,也就是它网站上的“About”页面:

“A keen interest in eastern Philosophy”,作者自己也说“我对东方哲学兴趣深厚”。作者自己是这么想的,作品也是利用各种视觉语言这么表达的,我们(特别是作为中国人)也能很容易的感受到。

只有理解了这个层面,你才能真正学习分析他的作品,为什么以单色/二元配色为主?为什么要减淡饱和度?为什么偏好中长焦镜头?为什么要在画面中选取这些元素?

古人云“物先大体”、“殊途同归”、“万变不离其宗”,理解了“道”,你才能理解作者的“术”,读懂作者风格中的视觉语言。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自然环境中的人”这种视觉表现手法,你会发现Benjamin的作品和我的作品带给你的感受是有区别的。

Benjamin作品:



Thomas看看世界作品:


同样是画中人,我们表达的东西却是有一定区别的。

我作为中国人,但是多年留学和旅行,深受登山、探险文化的影响,所以我画面中的人大多是来自画面世界之外的人,是一名“探险家”,从另一个地方来到画面中的世界,去“见证”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观。


Benjamin作为西方人,却深受东方哲学熏陶,所以他很多画面中的人走进了画面,甚至居住在画面中,人已经融入了画面,与风景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感受。



看懂了我们在思想哲学和表达内容上的差别,你不仅能理解我们“画中人”的不同,也能理解为什么我喜欢用广角镜头甚至全景拼接,而Benjamin擅长中长焦场景?为什么我的调色偏浓重,Benjamin偏清淡?为什么我的影调多低调魔幻,Benjamin的影调多高调自然。

后面的答案,我会继续从构图、影调、色彩、技术、器材等层面对Benjamin的风格进行分析。但是你要记住齐白石先生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单单从构图、调色、技术上去临摹Benjamin,你只能做到“形”似,作品价值为0-20。

如果你去读一下老子、庄子,再模仿一下他的技术和色彩,那么你才能做到“形”似且“神”似,作品价值60左右,成为该风格的优秀代表。

如果你在深入学习东方哲学后,再利用别的视觉表达方法,做到神似形异。或者基于自身的生活体验,结合他的技术,达到神异形似。甚至只把他作为一种参考,神异形异。你才真正消化了Benjamin先生的作品,并开创了你自己的风格,作品价值90-100,像他那样独树一帜并斩获各类大奖。

2、构图

一张照片形式上的结构,可以大致分为:构图、影调和色彩三个部分。所以接下来,我会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关于什么是构图、影调和色彩,我这里就偷懒直接上我的《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一书中的截图了。


Benjamin的作品大多使用中长焦拍摄(以及在该视角下进行数码合成),擅长大面积留白(或者细节少的纯色块),为的是减少画面中的景物构成,让氛围更加空灵、安静。

构图常用风光摄影师的:前景、中景、背景 三层法。

或者中景、背景 的长焦两层构图。

如果画面中有人、动物、突出植物这样的强烈兴趣点,大部分采用三分法放置,特别是背景复杂的画面。

如果画面有大面积留白,摄影师会更多把人物从三分位置往边缘偏移,以达到更具张力的视觉平衡。

什么时候用三分法,什么时候不用,需要根据主体情况和画面构成进行分析,这点我也在《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中详细写明了:

虽然Benjamin主要是中长焦场景,但是你会发现他的照片非常的有层次感,这是因为他常用纵透视、遮挡和空气感来精妙的构造画面:

先理解什么是遮挡与纵透视:


再来看下Benjamin老兄的照片构图,是不是感觉到深深的套路?

下面这张除了遮挡、纵透视,还利用了空气感。

那什么是空气感:

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

最后当然也少不了西方摄影师惯用的线性透视:

例子太多了,这里随便截图几张都是他线性透视的实际应用:

3、影调

Benjamin的影调以没有纯黑和纯白的长调为主,高中低调都有,但中调偏多,整体对比度偏低,局部细节突出。如果不懂什么是高中低、长中短调,建议阅读《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中的阐述:




注意没有纯黑和纯白这句话,也就是他主要还是用的亚当斯区域曝光法中的2-8区:


关于影调,大家去他的网站截图,然后用PS软件打开直方图分析即可。对于喜欢的摄影师,我常常把他们的作品截图下来,PS打开分析直方图,甚至用吸管详细分析他的调色模式。

4、影调

一张作品的氛围,很大程度上是他的主色调赋予的,一张蓝色和一张绿色的照片,一张单色和一张多色的照片,一张高饱和和一张低饱和的照片,给人带来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Benjamin的作品大部分都只有1-2种颜色(注意这里和后面我们谈颜色和搭配时,都排除了黑白灰的中性色彩),主色调突出,所以画面的情绪感很好。

Benjamin的调色基本上都是低饱和度。高饱和热烈,低饱和宁静,要表现东方韵味,当然是低饱和度为主,这点很好理解。

其色彩搭配一般就是3种模式:

1)单色搭配(只有1种颜色时)

2)互补色/冷暖色(只有2种颜色时)

3)相似色搭配(2-3种颜色时)

单色搭配:




5、技术

技术服务于形式,具体用的哪种技术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要达到哪种效果。这里只简单的解释Benjamin用到的一种技术:加深减淡技术对细节的刻画。




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是不是觉得摄影后期需要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如果想省时间精力,我这里建议大家可以选择用【开贝修图】

---------------------------------------------------------------------------------------

ps.【开贝修图】工具为商业化后期专业软件,生产力工具,适用于从事摄影行业领域,它可以通过批量操作来提升效率,AI人工智能自动调色修图,从而简化操作,降低修调时间;


2
Report
|
1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企业展厅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小家电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IP形象及IP内容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国潮&国风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人像
人像
人像
人像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TRADITIONAL CN S
精选收藏夹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