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福满.万事兴 ——刘静现代陶瓷雕塑《牛》系列艺术作品解析
我自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踏入社会进入艺术领域以来,痴迷于陶瓷艺术的创作,徜徉在人类这一“火与土”的艺术世界里将近十年,
家和.福满.万事兴
——刘静现代陶瓷雕塑《牛》系列艺术作品解析

我自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踏入社会进入艺术领域以来,痴迷于陶瓷艺术的创作,徜徉在人类这一“火与土”的艺术世界里将近十年,在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找到了陶瓷艺术的乐趣,我的这套作品统称为《家和.福满.万事兴》,是我创作的现代陶瓷雕塑《牛》系列艺术作品,这是套组雕塑秞上古彩和釉下青花相结合的陶艺作品7头牛(牛爸2头、牛妈2头、牛宝3头),也可以称作现代陶艺作品,这套陶瓷雕塑《牛》系列作品的形状采用了夸张变形的大胆尝试。我觉得现代陶艺正处于传统学习与现代探索并存的一种阶段,每一位艺术家都可能在陶艺创作造型上千变万化,烧制方法上也可千差万别,但重要的是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我在这套雕塑艺术创作中,注入了很大的心血与感情,这样出来的作品才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每一个古彩牛的图案,其形态都不一样,哪怕是同一个系列的作品,古彩牛的神态也不一样,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有奔跑的,有吃草的,有干活的,有唱歌的,有嬉戏的等等,都有我的细腻情感渗透在里面。这套陶艺雕塑作品采用印坯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古彩装饰图案彩绘提取了民间剪纸图案“牛”,平时得空了也会跟着潘凯声老师的写生团队出去写生,会在景德镇的乡下看到很多水牛,我也会用相机拍摄下来储存素材。各种各样的牛的姿态分别分布在陶瓷雕塑牛爸牛妈牛宝的身体上,牛爸身上有45个|42个牛图案,牛妈身上有24个|32个牛图案,牛宝身上有16个|16个|19个牛图案,这些图案总共194个分布在7头牛身上,是牛的灵魂的体现。艺术创作不应仅仅反映自己的感受,还要关注社会、人文,要给予人们多方面崭新的情感表达。明年就是牛年了,我的这套作品正好应景了,伴随着2020年年尾的临近,我们即将迎来2021年中国农历辛丑牛年,“牛”气十足景德镇第四届陶瓷雕塑生肖节也在征集作品中,我的这套雕塑牛作品《福满家园》前几天已经拿去参加比赛了,离大赛报名结束还有几天,重在参与。艺术创作要回归生活,观察生活,抽取生活有趣的细节要素来进行创作,学院派也好,民间艺术家也好,自由职业艺术家也好,关键是做出好的作品,才会有说服力。材料是作品的载体,情感是作品的灵魂,只有把情感注入作品才会有生命的绽放。《华严经》曾谓道:“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英国诗人布莱克《天真的预言》中也说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突然想到一些句子:《辛勤耕耘天地间,奋蹄何须君扬鞭。培得桑田成沃土,五牛孺子耒丰年》,是呀,牛是多么勤劳的,牛是多么坚韧的,牛是多么执着的。雕塑作品中这么多只牛欢聚在一起,多么的和谐。作品的特色是多只牛同时在一头牛的脊背周围,中间分别穿插了多样的耕地,小草,分布在不同的牛的图案的周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一览无余,好生热闹,一头牛的身上彩绘多只牛这是独一无二的现代雕塑艺术。《家和.福满.万事兴》雕塑艺术作品中两家牛时而耕种,时而依偎,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休憩,时而奔走,时而奋勇前进,不论是大家还是小家,福气满满,吉星高照,牛气冲天。对我来说,每一件作品就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情感世界,我愿意毕生在“火与土的艺术”里耕耘不辍,探索新的装饰形式,探索新的陶瓷创作艺术,在这个世界里,细观古人制陶之境,深问今人创造之理,既要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里寻觅诗意的真知,又要从千变万化的现代艺术形态里归纳理性的智慧,让浪漫与现实、理性感性的智慧弥散在自己未来的陶瓷学术境界和艺术人生中。想到很多至理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老牛亦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和《风吹草低见牛羊》。作品中各种牛姿态的演绎,让人富有力量,充满希望。大家团结在一起相互照应,合家欢聚的场景让人感慨万分,有种合家欢乐,家和万事兴的精神力量。牛的一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乐于奉献,辛勤劳作,都是牛的精神的体现,通过各种牛的古彩彩绘颂扬了牛的坚毅和执着,以及勇往直前的品格,这套作品诉说了我对于牛的热爱和钦佩,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也是我生活和学习的一种精神,在我的微信备注里就写了这一句话“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此时回想起2017年在景德镇学院古彩基金研修班学习的日子,真的是收获满满,记得当时设计的牛的雕塑的初级作品一套3个牛,也是牛爸牛妈和牛宝,装饰图案不如现在的作品多,但是给人印象很深刻。后来在北京举办了展览,记得邀请函是这样写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定于2019年1月11日-15日在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人美美术馆举办”,记得当时我在景德镇有点事情忙就没有赶去北京参加开幕式,后来北京的朋友发来了关于成果展上北京CCTV新闻的报道,我仔细看了整个北京《朝闻天下》1月13日早上8点53分播出的一条CCTV-13新闻频道直播的《陶瓷古彩与现代陶艺人才培养》项目成果展的有关报道,很是惊讶和开心。“古彩元素赋予新面貌”几个大字闪耀在新闻屏幕的下方,其中有一个片段采访中,方漫老师指着我的陶瓷古彩与青花相结合的雕塑牛系列作品《耕牛俯歌.合家欢聚》说:“再一个我们与造型类相结合,这就是一个代表性作品,她做了一个抽象的牛的造型,又把古彩的元素赋予它新的面貌,这是原来传统古彩所没有的。”看到屏幕的这里,我感慨万千,我的陶瓷雕塑作品得到方漫老师的肯定这也是一种荣耀,更加激励着我去学习和探索研究陶瓷艺术,希望我以后能够出更好的作品。想到这里,所有有关于古彩研修班学习的过往历历在目,当时的学习和成果,对现在我的古彩陶瓷艺术创作有了很好的激励,不论是雕塑陶瓷作品还是平面陶瓷艺术作品,所以说《家和.福满.万事兴》陶瓷雕塑牛(升级版)作品更加完善和细致的表达了我的内心世界,这也得益于景院老师们的当时教诲。同时想到2019年10月份,我的古彩陶瓷《家和万事兴》雕塑牛,获得2019年景德镇“唐英杯”陶瓷艺术百花奖“金奖”。

在20世纪的现代艺术浪潮中,各种观念与流派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现代陶艺的表现语言,在当代国际陶艺领域,对现代陶艺的语言探索和运用更是异彩纷呈。雕塑语言为现代陶艺带来的美感特征是全新的.是现代陶艺中一个独特价值的表现语言,陶瓷雕塑主要是三维实体,有形体、空间以及点、线、面、肌理、色泽等所有的可视因素,同时展现艺术性的审美。陶瓷雕塑作品,其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更加立体,更加鲜明,同时它不需要有其他中间环节,直接就能够引发欣赏者的联想,观察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去审视陶瓷雕塑作品,其所表现的主旨以及精髓就能够为欣赏者所把握,充分体现陶瓷雕塑作品的艺术性。虽然这种艺术作品不是一种动态的形象,但是陶瓷艺术作品能够有效表现事物的内在品质,能够传达整个艺术形象的神韵,在这其中能够充分体现陶瓷雕塑艺术家的情感,我的陶瓷雕塑《牛》系列艺术作品就是采用简单的抽象的牛的线条形状,我通过适宜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手段,而使得自己用创作材料充分发挥其艺术创新,表达自身的创作情趣,能够使得物质媒介的特性得到天然的释放,有人说像牛似牛,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想象的空间很大。

陶艺雕塑是由黏土或者陶土、瓷土经过提炼、成型、上釉和烧制等方法制作而成的艺术品,陶艺雕塑从塑型到各种绚丽多彩效果的呈现要经过还原或氧化性质的高温烧制过程,所以说,我的这套雕塑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做出来是不容易的。陶瓷雕塑与其他雕塑类型的创作,不同的在于设计制作之前就要考虑能否成型,找到合适的成型手段,在成型烧制一系列过程中都会有部分收缩,因此用陶泥或者瓷土创作的作品一般是不能使用不与泥土同步收缩的支撑物的,所以就需要运用合适的造型和结构,我的这套雕塑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的牛身是一根弧线,所以雕塑成型比较难,就怕在烧制过程中坍塌或者变形,我的雕塑作品实验了几次的,成型不易,雕塑语言在空间的运用上带给我们的感觉却是全新的、熟悉却又难以形容的震撼。布封的《论风格》提出“风格就是人,不仅讲作品的风格像艺术家的人格,更强调作品风格是艺术家个人化思想、情感的表现形式”的观点。虽然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心灵的独家经营,但它并不是独立于社会文化环境之外的单纯精神活动,它是一个民族在不同环境、时代中审美心理和价值观念的具体表现,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我在景德镇呆的久了,看到很多种陶艺雕塑和艺术作品,当代景德镇陶瓷雕塑陈设瓷不仅仅种类上增多,在创作的造型风格上也有较大的改变,比如景德镇传统的装饰陶瓷雕塑,历史中陈设类陶瓷雕塑多是佛像、菩萨、达摩、罗汉道士等,还有具象的侍女像,牛马羊等,而现在,当代卡通形象的陶瓷雕塑处处受到市场的青睐,陶瓷雕塑的创作风格由传统的写实和写意风格逐渐发展出抽象化、概念化的多元化发展局面。我的这个陶瓷雕塑《牛》系列艺术作品,遵循中国艺术精神的“大象无形”,实际上是充分认识理解描绘对象,并从中发现既能揭示基本特征,又符合形式美感原则的变异因素,进行充分概括夸张、变形处理创造出一种新的牛的雕塑艺术形象。想到一些雕塑界的前辈老师们,比如:第一,富有东方气派的姚永康老师;第二,动物雕塑顶级的周国桢老师,他的作品材质具有自在的生命力,具有博大的现代意识,包容着深刻、雄厚、崇高和魁伟的品格,显示出震撼人心的艺术美;第三,深入造像的刘远长老师。由于我目前独宠动物类题材,所以研究的多了一点,动物图案不仅能够用于现代陶艺作品装饰中,还常常被直接作为现代陶艺造型。景德镇陶瓷雕塑按照其所表现的题材,基本上分为人物雕塑,动物雕塑以及自然景观雕塑等等。我的这个牛系列的雕塑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充分运用了陶艺独有的表现手法和陶艺语言来表达情感,体现了泥土与人自律自由的双重表达。不盲目的追慕传统,初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陶艺表现形式,激发了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古彩牛图案彩绘不仅继承了传统陶瓷技艺的血脉,而且融入了现代牛设计夸张的艺术精华。
去年在景德镇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我参观了所有的作品,细细观察,受益匪浅。陶艺家们不仅重视作品的创作技艺、完美程度和传承方式,更注重创新和关注当下。我在此届展览中能看到许多形式上有创意、技术上有含量、审美上有高度的作品,这些作品实现了构思内容上的“新”和创作技巧上的“新”及材料表达上的“新”,从种类、风格、材料、手法、语言、观念、展陈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并初见成绩,觉得自己还差的很远。学无止境,我作为一个外地人想在这片热爱的景德镇土地上,不断的续写自己的陶瓷艺术之路,道路漫漫。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自宋以来,以“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开放和包容的精神成就了世界独有的千年窑火不断的人类传奇,我很热爱它。
我的这个牛系列的雕塑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吸取了民间艺术中各种可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牛造型、图案以及色彩等元素,使其在艺术风格与形式上呈现出新的样貌,是现代陶艺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期间的装饰图案牛的艺术审美造型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合情不合理,以物言情,追求神似。不管是民间绘画、剪纸或者是刺绣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在造型和审美方面都善于抓住并塑造对象的内在本质,针对其主要特征进行概括、简化和变形等,注重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累积,重视内在精神与意念的表达,不受各种规则的限制,自由发挥,随心而创。例如,我国陶艺大师周国桢老师在其陶艺创作中运用了民间艺术中的泥条成型动物,既传承了本土民俗文化,又将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民间艺术转化为造型夸张的陶艺作品,将传统民间艺术元素通过现代艺术创作手法进行升华,体现创作者本人的生活意趣,走出了一条现代陶艺发展的创新之路。我的陶瓷艺术创作之路中,从造型到装饰,既没有重大的历史题材,也没有现实中的重大内容,而是反映着个人淳朴、善良、理想和吉祥的愿望,将我对艺术的理解回归于文化中最为单纯的真、善、美的起点,流露着纯真的乡土感情和我对人生、大自然的深切关爱。概括总结为:第一,陶瓷艺术作品和雕塑陶艺作品的形式大方、朴拙、不加修饰、不求形似、只求意到。第二,工具使用简朴、技法娴熟、运用自如,手工痕迹鲜明。第三,造型活泼、洒脱和自然天成。第四,形象处理高度简练、概括、夸张,效果稚拙和妙趣横生。我的这个牛系列的雕塑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是从民间艺术的各类题材中寻找创作灵感,例如,剪纸、刺绣、年画、皮影和织染等,从中汲取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符号语言,结合现实生活中牛的形象进行“观物取象”,从而创作出了194个牛的古彩图案,设计出了194个设计稿,我用彩色水笔和铅笔染色,都将其融入到陶艺牛的创作中。造型表现更注重对整体构造的把控,创作中采用既个性又和谐统一的创作手法,呈现创作作品的主体和具体细节,能够更好地呈现作品的内涵与灵性。这种再创造可以称为现代陶艺创作语言,使其与现代人的审美相契合,将原本就具有传统意趣的陶艺作品在视觉上更加丰富。我的这个牛系列的雕塑作品《家和.福满.万事兴》,将古彩陶瓷七种色彩的合理运用,丰富凸显了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区别于民间艺术色彩的丰富夸张、五彩斑斓的特性。而我的现代陶艺作品灵活运用民间艺术的色彩元素,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现代陶艺创作的艺术内涵和审美情趣,提升了现代陶艺创作的审美价值,更是我自己的内心情感与感悟的一种体现。陶瓷艺术创作对于情感观念的表达,也是通过对色彩元素的运用,实现“以色传意”的目的,并与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外想到一点,中国当代的彩绘陶瓷艺术是在传统彩绘陶瓷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观念和思想,使得我国的彩绘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艺创作对民间艺术色彩的运用,取决于创作者自身对民间艺术色彩的领悟,例如我国当代陶瓷艺术家朱乐耕的陶瓷艺术《京剧人物》系列作品就极具民间艺术色彩的韵味,该系列作品以京剧人物为创作原型,以传统的“五彩”制法进行创作,色彩运用大胆,视觉冲击力强烈,带有浓重中国传统“京味儿”特色,使得观者眼前一亮,还有朱乐耕老师的作品《中国牛》,我很喜欢,还有吕品昌老师的一系列作品,这种艺术雕塑耐人寻味,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艺术源自于生活,高于生活”。现代陶艺创作者以实物为载体,以情感为主线,以生活为参照,使得具有鲜明个人艺术特征的陶瓷作品超脱平凡的现实生活,现代陶艺创作已不单单局限于室内陈设、艺术装饰等实用性需求,其更多的融合到生活中,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引导着社会大众文化从视觉经验向审美体验过渡和演变,将现代陶艺作品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可体现出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现代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现代陶艺的发展,使现代陶艺超越了传统陶瓷艺术既有的形式和审美框架,成为表现“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识”。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当代陶瓷雕塑在发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符号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但更需要用超越传统的开拓性审美思维对传统进行解构、重建,使它焕发新的艺术生命力与魅力,凸现当代陶瓷雕塑在当代艺术中无可替代的魅力与文化价值。
【人物名片】
刘静 山东省泰安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中级),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陶瓷手工彩绘装饰),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珠山区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绘画与陶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师从杨冰教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军教授,研习青花陶瓷绘画艺术,2011年在韩国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留学半年,研习陶瓷美术设计专业。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金、银、铜奖等多项,深受国内外业界人士青睐和收藏,其中四件青花瓷作品分别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和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收藏。陶瓷绘画作品题材以花鸟和山水为主,工艺以青花陶瓷绘画和古彩陶瓷绘画为主,一直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是极具实力和潜力的青年陶瓷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