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思维分享 | 用户体验管理怎么做?4个重点阶段
4位行业KOL深度剖析实践案例,分享从体验思维到体验战略的行业价值新突破
1、用户体验管理的四个阶段
我将结合自身的体验管理角度来谈谈用户体验管理。
我们过去很多时候都在纠结界面好不好用、产品好不好看,我们在这方面不断地钻研,直到碰了壁。比如说我之前在优化某个产品体验时做了一些很有亮点的东西,一下子把用户的满意度提升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满意度又下降了,因为业务规则做了调整导致让用户付出更多的成本才能用这个产品,并且要求用户必须要这么用,这时就会发现虽然做了很多,但产品的满意度并不高,还有直线下降的可能。所以说设计只是体验的一部分,用户体验也只是体验的一部分,设计不等于体验,用户体验也不等于UI。
体验战略如何落地?书中提出了PPDI四阶段(定位、规划、设计、实施)和ROX体验回报的概念,从我的理解,体验管理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听到用户的声音。研究表明,当用户遇到了问题之后,只有1%—5%的反馈声能被听到。这意味着面对只有一位用户的反馈时会误以为这个问题没那么重要,但要明白实际上还有95%-99%的用户可能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发出反馈的声音。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拓展听到用户声音的渠道,这具体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做调研,或者说去全网利用一些大数据的技术扒取用户的评论,或者还有招募体验官,像小米的粉丝计划等方式。
第二,定义用户问题。这里也可以运用一些工具,帮助把用户的问题定位到一些关键的触点上,再根据业务上的严重程度来确定改善的优先级,比如内部是否有SOP,或者说SOP是不是合理,都可以根据定位重新设定它。
第三,设计解决方案。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优雅的解决方案,当我们找到了问题所在,解决问题实际就是在拉平它的痛点,但大家也都知道,想让用户记住产品的好体验,一定要有亮点的地方,比如去迪士尼游玩,排队的过程可能很痛苦,但是真游玩到了某个娱乐项目,就会觉得体验真的很棒。等游玩结束准备离开迪士尼的时候,烟花绽放又让人很震撼,所有的疲惫都觉得很值得。所以日常的体验管理给我们用户所接触到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设定一些这样的地方。
第四,效果评价迭代。用我过往的从业经验,从企业的角度上希望给大家一个提醒,我们可能总觉得做一个东西需要一两年,虽然体验的落地确实是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恰恰又很难真的有这么充足的时间,所以在这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设置一些项目阶段或者敏捷的项目点,要清楚的知道项目规划、长期的目标是什么,要明白正往哪个长期的目标走去,要有意识地做一些敏捷的项目点,这样才能让大家看到效果,才有机会去实现长期落地的东西。
2、以用户体验管理的四个阶段建立流程机制,落实体验改善计划。
有了这四个阶段的理论支撑,我们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些流程机制,因为体验的落地,一是要有自上而下的重视,另一个就是流程机制的保证。流程机制对于体验部门来说,就是要建设用户渠道,定义问题之后进行分发,然后制定改善计划,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价。

当然这个机制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还是会有问题的,因为整个流程需要依赖于人,需要有人去跟,有人回复等等,包括用户的反馈量加大,这都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去做分析。所以进一步看待这种机制,反映出体验管理也是需要数字化转型的。我们拥有了这么多用户的声音,就需要有AI来帮助我们梳理出问题在哪里,而不是投入大量的人,靠人工一条一条去看。之后再对应到我们关键的触点上,接着系统跟进到项目的执行,最后通过调研、用户反馈等再来评价,再去迭代,它整个过程应该是要有IT的支撑,规避掉一些人在里面的影响,
(图片左边)比如用户声音收集分析可以把靠人工来工作的内容用机器实现,而且是实时的,不用每个月找人去全网看,直接用大数据,抓取过来之后用AI的算法把它识别出来,对应到我们的关键模块上,就可以实时知道哪些地方有问题。
(图片右边)再比如上市之后的评价,我们现在在用NPS评价指标,它可以实时动态观察,看到我们的体验是否有一些变化。当然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最后所需要形成的完整效果,还在不断地构建,可以先分模块构建迭代再拉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