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中的艺术美学
了不敌的抽象艺术
最近为了提升审美,浏览到一组国外优秀的界面设计作品,实在太漂亮了,就忍不住多看了两眼,结果就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话不多说,先上几张图:




前两张是别人的网页界面设计作品,第三张是荷兰抽象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抽象油画作品《红黄蓝黑和灰的构图》,第四张是英国抽象艺术家本·尼科尔森(Ben Nicholson)的抽象浮雕作品。这几个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由一些简单的几何色块拼凑而成,简单纯粹中透露着一种律动,整个画面又保持着微妙的和谐与平衡。
这就是伟大艺术品特有的那种深奥而微妙的复杂性,可以通过将若干简化的几何图形结合为一体而获得,而这些结合本身,又是通过一种简化的秩序完成的。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可能见过,但人估计不熟悉,我就抛块砖头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
蒙德里安出生于荷兰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基督教新教的三个原始宗派之一)的家庭,自幼热爱绘画,8岁就立志要做一位艺术家,怀揣着梦想进入了阿姆斯特丹的国立艺术学院深造,接受学院派的训练。他的早期作品以写实风格为主,并勇敢尝试不同风格的表现手法,跟当时大多数艺术家一样,他一边创作一边探索艺术的本质,期待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1911年,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的一场立体主义画展,那时他结识了毕加索等人,从此开启了他的抽象之路,作品风格也开始往立体主义靠近。

蒙德里安是虔诚的加尔文教徒,并热衷于通神论,他认为艺术一定存在一种内在的规律,能够揭示自然的真实本质,表现宇宙的纯粹秩序。而立体画派的合成手法依然不够简洁纯粹,艺术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将表象化的现实,还原至最本质的结构:平面、色彩、节奏与韵律。
于是乎他开始尝试利用最简单的垂直、水平线条(因为人最原始的视觉方向就是垂直与水平,这在《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中有阐述)和色块表现抽象景观,专注于图像的结构和组织“通过线条,色彩和区域的平衡达到画面和谐和完美”

后来,有位彩色玻璃艺术家Bart van de lerk从埃及艺术的简化意识中获得灵感,作品中颜色只用三原色来精准的表现抽象事物,这一做法彻底启发了蒙德里安。三原色(红、黄、蓝,所有彩色都可由这三种颜色衍生而来)这不正是蒙德里安苦苦探寻的纯粹本质么。

蒙德里安通过自己对宇宙的理解,并从数学家和哲学家朋友那里获得思想理论上的熏陶,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提炼、修改、创新,力求抓住自然的本质,体现宇宙的秩序。最终将经典的红黄蓝作品呈现给了世人。


他坚信:未来的艺术将会融为一体,未来的社会将会更和谐与纯粹。
第二位要介绍的艺术家是本·尼科尔森,英国著名抽象主义画家,在世界范围名气可能没有蒙德里安大,但是作品很纯粹,很抽象。

本·尼科尔森(Ben Nicholson,1894~1982)
本·尼科尔森是那一代英国画家中最深刻地认识和体察国际现代艺术的人,同时又是最地道、最纯粹的英国艺术家。他也曾受到立体主义画派的深刻影响,也对蒙德里安的艺术创作和理念深表认同,但是他的作品更加纯粹,更加简单,有些作品简单到一般人(包括我)几乎无法解读,不过正如前文所说,伟大艺术品特有的那种深奥而微妙的复杂性,可以通过将若干简化的几何图形结合为一体而获得,而这些结合本身,又是通过一种简化的秩序完成的。说白了,就是在体现一种简洁纯粹的宇宙秩序,放几个作品大家感受下吧:

很简单的图形,但是组合到一起看着就很和谐与平衡,不管是颜色还是形状。这种深奥而微妙的复杂性我记得在《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中有阐述过,我也分享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翻出来看看。


呃……这两幅作品就有点欣赏不来,不过肯定是蕴含着某种宇宙秩序或自然本质吧。尼科尔森的作品一般是采用简洁的形与冷静的色,并且浮雕与绘画相结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研究下他的作品,切身感受一下。
好了,下面我们就从本质回归到现象,欣赏一些优秀的版式设计作品吧:























作品太多,先分享这些吧,希望能激发你的无限灵感哦[比心]。
(作品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IGC助力电商视觉×头盔系列AI生成 [动态化探索实践]](https://img.zcool.cn/community/68e8da720067cv09d9quve1777.png?x-oss-process=image/resize,m_fill,w_520,h_390,limit_1/auto-orient,1/sharpen,100/quality,q_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