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好控件 | 导航栏也甭想逃出 “交互设计四策略”的手掌心

Recommanded by editor
成都/UI设计师/5年前/2906浏览
耍好控件 | 导航栏也甭想逃出 “交互设计四策略”的手掌心Recommanded by editor
UCD耍家

导航栏的进阶修炼【欢迎关注公众号:UCD耍家(ID:ucdplayer),文末还有福利三连,欢迎领取~】

上一期我从GUI视觉层面分析了导航栏的基础规范(回顾: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导航栏),那这一期讲到导航栏的进阶应用,便一定脱离不了交互了。


在这之前我得先提及一本书——《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


这本书基本算得上是交互设计的入门必读书籍了,非常适合身处项目环节中上游的人员阅读与学习(PM、UI和一部分总喜欢雨露均沾每个项目环节的Boss们)。


作者Giles Colborne在书中提出了四个令交互设计成果最大化的简易策略: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这四个策略几乎成为我设计与优化每一个页面时的自我指导方针。


我参阅了大量的应用,想总结出它们是如何运用导航栏来给产品赋能的。竟然很巧地发现(我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再花式的导航栏设计也难逃“四策略”手法。


首先,导航栏作为一个独立控件,它本身就已经是“分层组织”策略的一种表现形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优秀的产品设计是如何运用另外三种策略来耍好导航栏的。


-


01.合理删除


导航栏不能轻易删除,但凡事没有绝对。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合理地删除导航栏呢?


Nike Run Club(下文简称NRC)是耐克官方出品的一款跑步记录APP。既然做产品要站在用户角度出发,那我们就来复原一下主要功能的用户使用场景。


当你的老板要求你一天出150个界面设计的时候,你怕了,你准备跑路,同时又不想浪费一天中任何一次记录运动的机会。于是你打开NRC,你的目的很明确:认真地跑路,并记录运动。


点击“开始”按钮,当你一旦开始跑步,手机基本就不再使用了。直到跑步结束。



在用户记录跑步这样一个单一事件中,NRC知道你会专注运动,很少存在关注其他功能、浏览其他页面的可能性。于是NRC可以很干脆地删掉导航栏。而返回按钮用了界面中的“结束”按钮代替。


滴滴出行在呼叫快车时也做了删除导航栏的处理。用户一旦发单,开始呼叫司机时,呼叫页面内的所有操作都只聚集在界面下方的一个视觉区域内。




上面两个删除导航栏的示例有什么共通点呢?总结一下:

第一是用户在当前页面的事件状态明确,不需要导航标题提醒用户当前在什么位置,用户也极少可能在当前页面发生其他事件操作。于是完全可以去除导航标题与内容控件;

第二,虽然删除了返回按钮,但都采用了很典型的“费茨定律”,就算用户误操作,也能便捷地撤销正在发生的事件。反而这比循规蹈矩地运用导航栏来承载返回按钮合理了许多。(篇幅原因,费茨定律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解,有兴趣可以先自行查阅资料。费茨定律其中一条定律法则是:当目标大小一定时,起点离目标中心的距离越近,所花费的时间越短;距离越远,所花时间越长。)




既然导航栏内所有的规范元素都有可取代方案,为什么不删除它呢?正如Giles Colborne在书中告诉我们的: 大胆地删除。(但也不要极端到盲目删除...)


-


02.适时隐藏



隐藏和删除看起来十分相似,但其实不然。我们如何区分这两个技巧呢?

隐藏最常见的情况是, 当导航栏的出现会成为打扰用户沉浸体验的障碍时,我们会选择隐藏,例如看视频、浏览图片等显示 全屏媒体的场景,有导航栏反而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到一个细节: 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沉浸体验的页面不但会隐藏导航栏,同时也会隐藏状态栏,导航栏中载有当前页面的标题、导航按钮和内容控件;状态栏中会载有时间、Wi-Fi等系统设备信息。




iOS在人机交互指南中提醒我们, 显示全屏媒体时,请考虑暂时隐藏状态栏,但请避免永久隐藏。如果没有状态栏,当用户需要查看时间或其他设备信息时必须离开应用。设计师应该让用户可以使用简单的手势重新显示隐藏的状态栏。




另一种情况是 当前页面非常注重一屏内容展现时,我们会隐藏导航栏。

京东在用户搜索了商品之后,头部有三个信息栏,非常冗长。分别是:
1.导航栏:放置搜索框和页面内容控件;
2.全局筛选栏:针对全局的筛选组件,主要用于商品排序筛选;
3.垂直内容筛选栏:当前所搜索的商品品类的垂直筛选标签。




用户在搜索了商品之后,向上滑动页面,京东会隐藏导航栏和全局筛选栏。

一是因为用户搜索关键词后,滑动页面大概率表示已经开始在挑选商品,这时候可以大胆地猜测用户行为,认为搜索与排序的重要级下降了,搜索结果垂直内容筛选的重要级上升了,便可以只保留下重要的操作。

二是可以让内容区域高度增加,隐藏顶部两个栏目区域可以大致增加一个商品位的提前露出,增大了商品触达用户的可能性。 这不就是UI设计为商业目标赋能的一个案例吗!



-


03.巧妙转移



基于导航栏层级始终高于页面内容的特性,随着用户划出第一屏,许多APP做了重要内容或重要控件转移到导航栏的设计。

豆瓣在影评讨论区,用户上滑页面时,会将当前影片的信息转移到导航栏。其实这种转移很常见,许多内容社区APP都有这样的交互设计(比如你正在浏览的公众号文章,你再回到顶部试试看),方便用户时刻知道自己当前所浏览的内容是关于哪一个主题的。 这一类转移是单纯站在用户体验角度的考量。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 有一类转移却是综合了用户体验与产品目标的共同抉择。如果你再稍微了解一点该产品背后的故事,甚至可以让你洞悉到,为了巩固产品的调性和目标,PM和UI们在页面设计时做了多少细枝末节的引导。




知乎在用户浏览当前问题时向上滑动页面,也会像豆瓣一样,将当前问题标题转移到导航栏上,但与此同时会将 “写回答”的操作也转移到导航栏。标题转移是出于用户体验,和大多数内容社区的做法大同小异;而“写回答”的按钮转移,正符合知乎想要打造一个内容交流社区的产品调性,他们希望刺激用户进行问答互动,多多输出UGC内容,希望用“写回答”的按钮转移进一步激发用户创作内容的可能性。



京东在店铺首页上滑页面时,会将“关注”按钮转移到导航栏,方便用户在浏览的过程中可以随时收藏店铺,增加了用户对品牌店铺的关注度和复购的可能性。京东靠自营模式发家,近几年来开始慢慢重视B2C市场,在这个小小的关注按钮上,是不是可以算略显端倪呢?虽然我不能非常肯定,可能提高用户收藏操作只是为了辅助京东更好地进行营销权重划分,不过“关注”按钮的转移,确实能为B2C业务的渗透提供一份助力。




所以我这里说到的“转移”的目的其实和Giles Colborne在书中讲到的并不十分一致, Giles Colborne是希望设计师将当前页面低频、冗杂的操作转移到另一个页面中去,而我提到的“转移”反而是: 产品越注重什么功能,越可以利用导航栏层级的先天优势来实现转移。


-


04.总结



合理删除、分层组织、适时隐藏和巧妙转移已经是我做设计和分析界面常用的一个手法,它并不一定是万能的,但是它多多少少可以辅助我们做出更合理的设计。

这篇文章想要告诉大家的是, 在平台规范里的导航栏是死板又相对静态的,但在四个策略的辅助下,结合用户的操作手势,也可以将它变得十分灵活,帮助页面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不要被规范限制的太死,转换设计师的角色变成用户,你可以研究出更多好玩的操作。随便打开一个应用,去研究研究,你可能会乐在其中的。

我是Howie,一名UCD耍家。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转发,点赞三连,那...我们约好下期一定要再见哦!


                                                                                    


真干货 👉 关注【UCD耍家】公众号(ID:ucdplayer),后台回复对应资源编号,即可领取我在工作中整理的导航栏组件 Symbol最新免费Sketch和本篇文章的理论依据《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免费PDF版!







54
阅读原文
|
Report
|
74
Share
相关推荐
评论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推荐素材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UI
UI
UI
UI
作品收藏夹
UI
1533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00学习资料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文章
文章
文章
文章
作品收藏夹
大家都在看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