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评选 | 《蜻蜓之眼》最直击灵魂的观后感
赶紧参与投票,评选出《蜻蜓之眼》最直击灵魂的观后感吧!

“如何在没有摄影师和演员的情况下做出一部故事影片?”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
正在今日美术馆盛大展出
《蜻蜓之眼》这部实验性影像作品
将观看者带入到一个视觉变幻的影像迷宫
不知你看完影片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蜻蜓之眼》影像作品片段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们参与到展览中来,我们特别发起了“写下你的观后感”系列活动,短短几周,小编被大家积极的热情互动所感动,观众留言十分精彩。于是,小编决定在众多真情流露的留言中挑选出最符合主题的十二句话进行线上投票,并送出特别礼物,以回馈大家的支持。


人气前三名将各获得展览相关艺术衍生品奖励一份
快来现场加入我们吧!
蜻蜓影院
本期主题
“最直击灵魂的观后感”
------1------
“最真实的,最荒诞的素材,最戏剧,最真诚的整合,最割裂又最贴近的感受与表达。”

直播的世界无奇不有,主播把他们的生活暴露在大众面前。每个人可以通过小小的摄像头展示自己,也可以通过摄像头了解他人。
------2------
“一切开始的地方,亦是结束的地方。”

生活,其实是一个循环。“蜻蜓”出身于寺院,最终又回到了寺院
------3------
“一个完整的剧本,因着剧本去寻找素材,这必定是可以做到的,原因是我们的生活本就是素材的源头。自我、本我、当下、过去、未来,我们虽不自知,但冥冥中,一切皆成自然,感谢。”

我们都是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人,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同小异。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是公共摄像头留下了大量我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这使得构成一个完整的剧本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4------
“最残忍的爱情——我活成了你的模样。” ——CJ

每个人对于爱情的阐释都有属于自己独一份的见解——爱上了你,我就不再是我。
------5------
“有意味的形式,由字典里每一个单独的字构成,由空气,呼吸,心跳的节奏,一切你所忽视的,都 被他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虚幻世界。”
——LQW

戴锦华老师:“徐冰的艺术是理性的,是沉静的,是沉思的,是内省的,他和我们所有关于艺术的一般想象似乎都是完全背反的。他说艺术家必须有那样的思考是当我们面对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仍尝试拥有整体性把握的能力。
-------6------
“过于真实的影像资料拼接塑造成一部虚幻的剧情故事,这本身就值得回味。” ——飞戈

每一帧的影像资料都来源于真实的公共摄像头,通过拼接的手法,虚幻的故事情节也可以用现实演绎。
------7------
“一部既真实又虚幻的影像作品,主角既不是你我,又是你我,剧情既离我们很远,又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

影像作品里的主人公不是我们,我们可以是自己作品的主人公。展厅内安装有许多公共摄像头,我们经过的每一个摄像头都如实的记录下我们所有的运动轨迹。在这个展览中,每一个人都是创造剧情的人。
------8------
“生命之外是不断的,生命故事亦如此!”

浮生若梦。徐冰先生最后用佛教的方式来解释影片中的“蜻蜓”,肉身最后回到了灵魂。随着作品的不断流传,这个灵魂生生不息。
------9------
“现实主义的镜头,魔幻的故事情节,值得细品。”

镜头下的场景是真实的,剪辑之后的剧情魔幻的让人无法相信这些素材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片段。
------10------
“无中生有就很伟大,原来生活就像巨大的数据库,每个人的存在都有痕迹但微不足道,愿我们永远做好自己的主演,或许下一秒未知,那就精彩在每一秒吧,或许另一个时空的你正期待着。”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搜集了大量公共摄像头视频素材后,艺术家徐冰作了“影史上首部没有摄影师、没有演员的剧情长片”。
------11------
“我和这个世界好像隔着一层玻璃。”

打破玻璃,我们是否能够挣脱这层桎梏,重新获得自由?岳路平先生曾提到我们走到了这个时代的节骨眼,那么目前这个时代毫无疑问就是赛博格、人工智联、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是数字移民,数字难民,数字原住民。
------12------
“她与我同在,蜻蜓是谁?她是每一个人。” ——Seconed

蜻蜓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接近绝对真实的影像作品存在的可能性。蜻蜓处在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她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代号。
快来选出你认为“最直击灵魂的观后感”吧!
投票截止时间:2019年10月13日23:55
详细投票方式及福利
请关注今日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