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第二层皮肤
北京/摄影师/68天前/9680浏览
版权
豆腐的第二层皮肤
为什么创作发酵系列?
/ 0.4 霉豆腐
“发酵系列”最初源于一个偶然的观察——显微镜下,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生命,正在缓慢地、持续地建构世界。微生物的形态让我着迷:它们无声,却拥有改变的力量。
拍摄从醪糟开始,到酸奶(开菲尔)、酵母,到霉豆腐,并行的康普茶的 SCOBY、豆类,米曲等发酵也在实验中。
微生物不遵循剧本,它们的变化比我更自由
。我总觉得,还有某个最佳的状态,我没发现。
所以,这个系列进行得慢。但正如发酵本身:它拒绝即时,依赖时间。
时间不是旁观者,而是作品的共同作者。
慢就慢点吧,在发酵的世界里,一切都靠时间塑形。
Photography & Concept: Yum Tang
第一人称观察
/关于“第二层皮肤”?
在发酵豆腐的时候,我常常想:
毛霉菌到底在什么时候醒来?
是在空气湿润的凌晨,
还是我没注意到的那个瞬间,
它就已经开始,悄悄地、生长。
它们伏在豆腐的表面,不张扬,也不急迫。
像雾,像呼出的白气,
轻柔地,缓慢地,爬过豆腐的皮肤,
一点点抹去它的棱角,吞没它的轮廓。
我看着它织出那层白色的绒毛——
那么轻,又那么坚定。
像是一场落雪,却没有声音,
只有无数菌丝纠缠、缠绕、叠加,
构筑出一张陌生而温柔的"第二层皮肤"。
霉豆腐 ,被时间抚摸过的食物
“ Mold-Ripened Tofu — A Food Touched by Time ”
霉豆腐中的毛霉菌Rhizopus 在显微镜下
1. 毛霉菌在发酵豆腐表面形成典型的丝状菌丝体。
菌丝细长、透明,直径约为4–10微米,纵横交错,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类似微型藤蔓。
2. 一些较粗的菌丝末端会膨大,形成直径约50–250微米的球形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破裂,释放出大量直径为3–10微米的孢子,随空气传播,为下一轮生长做准备。
3.毛霉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C,相对湿度85%以上时活性最佳。
4.早期菌丝无色透明,成熟后略呈灰白色或棕灰色。
170
Report
声明
72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99+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72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