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成军打造品牌短片:AI 如何重构动画创作逻辑
北京/三维设计师/3天前/95浏览
版权
一人成军打造品牌短片:AI 如何重构动画创作逻辑
当治愈画风遇上陪伴型AI宠物,当全流程创作仅由一人完成。这部看似需要专业团队协作的品牌宣传短片,实则是AI创作工具赋能个体创作者的典型样本。从角色形象到声画融合,每一处细节都在印证,
动画创作的门槛正在被 AI 彻底打破
。
近一年以来,很荣幸参与到小米国际互联网业务的创新项目,一款面向全球用户的情感陪伴型 AI 萌宠产品
《 PawPal 》
。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也对于我个人的 AI 生成能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最令人振奋的突破,在于全流程创作的“单人闭环”——从萌宠形象、短片故事线、分镜稿、镜头动画、角色动画、配乐、音效、剪辑到最终输出,8 大核心环节完全依靠AI工具实现,彻底打破了传统动画创作的人力壁垒。同时也能最大程度提升制作效率,本短片仅历时 3 个工作日完成。
这一流程彻底颠覆了传统动画的创作逻辑:过去需要建模师、动画师、音效师等多角色协作的工作,如今通过 AI 工具的协同调用即可完成。就像《观察者悖论》的创作者柔树那样,个体创作者只需聚焦创意本身,技术实现的难题已被 AI 大幅简化。
情感化美学精准落地:让品牌形象自带亲和力
对于陪伴型 AI 宠物产品而言,“第一眼亲切感”直接决定品牌认知度,而这种风格正是这份亲切感的绝佳载体。搭配高饱和度却不失柔和的色彩体系,让宠物一出场就自带“治愈滤镜”。
为了让形象深度契合产品“情感化陪伴”的核心属性,我在提示词中重点注入情感传递的细节符号:猫咪睡觉时自带暖化人心的蜷缩轮廓、拉布拉多玩耍时会微微颤动的绒毛质感,以及哈士奇憨憨的表情带来的可爱效果。
这些承载情感表达的关键设计,通过 AI 工具生成,让宠物安静时的“治愈感”、互动时的“活泼感”都立体可感。这种情感化把控依赖设计师对真实养宠的生活体悟,以及通过 AI 模型对“情感化视觉符号”的学习能力实现精准落地,让品牌形象既能用外在形态引发情感共鸣,又能通过细节设计传递“情感化陪伴”的核心价值。
同时我在
PawPal
产品的设计之初,以自家真实猫咪原型为参照,设计了幼年 - 青年 - 成年的全成长周期萌宠形象,构建带有软萌、灵动 、毛绒感等情感化特质的视觉特征,强化用户的养成惊喜感与责任感。
剧情与产品共生:用动画讲透“陪伴”核心价值
好的品牌短片从来不是生硬的产品展示,而是用故事传递价值。这部短片的故事线完全围绕陪伴型 AI 宠物的核心功能展开:讲述每一位养宠打工人的日常惊喜,独居女孩下班回家,AI 宠物主动迎接围绕身边——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却通过角色动作与场景变化,将“拟真疗愈、情感共鸣”的产品卖点可视化。
在
PawPal
产品的玩法上我们也融入了日常养成玩法的喂食、玩耍、清洁等功能,结合不同类型的道具特点与真实养宠场景设计互动逻辑,丰富玩法的同时,让互动过程充满真实感与治愈感,增强用户情感依赖;
创作启示:AI不是工具,而是协作伙伴
这部短片的创作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 AI 创作的核心价值——它不是简单的“一键生成”,而是通过工具协同实现“创意精准落地”。比如在角色一致性把控上,我并未花费大量时间训练模型,而是通过 AI 工具自带的特征参考功能,就实现了近 90% 的形象稳定性;面对 AI 生成的细微瑕疵,只需用传统修图工具轻量调整,就能达到专业级效果。
对于品牌宣传而言,这种创作模式更具备实际价值:低成本、高效率的同时,还能通过快速迭代不同版本满足多样化传播需求。而对于所有创作者来说,这部短片的意义在于证明:当创意有了 AI 的加持,“一人成团”不再是梦想。
最后还是不得不感叹 AI 科技发展的速度,AI 技术从来不会取代有思想、有创意的设计师们。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待,是用来强化自身,还是红蓝对抗?
4
Report
声明
收藏
Share
相关推荐
in to comment
Add emoji
喜欢TA的作品吗?喜欢就快来夸夸TA吧!
You may like
相关收藏夹
Log in
4Log in and synchronize recommended records
收藏Log in and add to My Favorites
评论Log in and comment your thoughts
分享Share



















































































